王 涛
(吉林省乾安县实验小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画,整节课毫无生机可言,但随着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喜欢上美术,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课堂应是师生互助,心灵对话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放飞心灵,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当前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单单要求学生画得“像与不像”,而是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特征后,还会创造出哪些更有新意的物体。那么“想不想创造、敢不敢创造、能不能创造、会不会创造”的一系列问题就会呈现给学生,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学生的锐气得以保护,个性得以发展,兴趣得以维持,当然,长期坚持创造的结果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想象中,同时欣赏艺术家们和同龄人的绘画作品,拓展想象空间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创作中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尊重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且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是检验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是美术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被肯定,表扬他们在构思、构图、色彩等方面的每个点滴进步,就可以使学生振奋精神,心情愉悦,在心理上满足了,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有更大的自信和更高的热情参与到美术创作中。
实践证明,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兴趣高、创造能力强。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恰当引导,让他们自由驰骋在思维与技法的创造中,才会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我们的学生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