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瑞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春生初级中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学困问题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学困原因,是解决其学困问题的必由途径。农村留守儿童学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是与年迈的祖父母、外祖母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常年缺少父母的管束与诱导。而远离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由于老人知识水平较为低下,不能给孩子在学习上进行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许多学生一旦学习不努力,掉队,便易沦为学困生。又没有环境条件改变其态势,学困就是必然的。孩子与老人年龄差异大,心理距离较远,再加之溺爱和纵容成习,更妄谈及时批评指正、约束教化。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便散漫成性,变本加厉地由生活拖沓到学习懒散,一步步陷入学困之境。
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加之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于是,只能采用“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来弥补情感教育的不足。这就使得孩子拥有的零花钱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自由的财富和财富的自由扭曲了孩子们的天性,甚至泯灭了他们的良知。他们并不谙社会现实,也不能洞悉父母的不易与无奈,却在放纵中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学校就是孩子成长的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喜怒哀乐,随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与朋友发生矛盾,受到老师的批评,身体患有疾病等等。父母本是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可远离父母的孩子无处诉说,只能独自面对。长时间的孤独和无法宣泄,压抑的孩子孤僻抑郁,情感脆弱,不善交际。放任自己的结果就是自由散漫,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这样,就会无端地把这种情状发泄、沉积到学习之中,影响学习情绪与效率。与此同时,父母也多会在打工中遭到挫折、辛酸,折合成唠叨和责备发泄到孩子身上,就使孩子受挫的心灵得不到安慰。原本聪慧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父母又听之任之,自然会使其滑入学困之列。
社会五光十色,不成熟的孩子无所适从,人生态度各不相同,异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家长的合力管护,才会扶持孩子走过人生的危险期。而远离孩子的父母,由于家庭学校无法及时沟通,不能掌握孩子的思想和动向。当发现孩子的思想动向偏差时,往往为时已晚,到了最后,也改变不了孩子学困的现象。
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我们家庭、学校、社会都切实重视这一社会问题,为农民工的孩子们负起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