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

2015-08-15 00:53:41程文婕
新课程 2015年25期
关键词:火烧云教师应学术

程文婕

(浙江省永康市第五中学)

小学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

程文婕

(浙江省永康市第五中学)

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更注重教学本质,教学方式应以适当的形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术形态是书本中、教材中准确的定义和严谨的推理,而教育形态则是生活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每一个案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展现数学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教学形式;学术;教育形态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甚至很多学生就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掉队的。

然而数学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而产生上述问题有很大的原因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认知上存在偏差,即数学=公式,数学=形式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觉得数学十分枯燥,与现实接轨太少。教师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没有其他用处,从而导致失去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虽然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但是由于不得技巧而学不好数学从而着急。最后导致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归根结底,这是教师没有将自身的学术形态合理地转化为教学形态。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善于进行反思,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适当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通过上述问题,我将对小学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一、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的特征

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即现行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以形式化出现在教科书中,以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义、抽象的符号、严密的推理,割舍了数学知识的背景描述和探索猜想的思维过程的交代为表现形式。相对而说,这种学术性比较高、逻辑推理比较直白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学生可以读懂表面的意义,但不了解相关知识产生的背景。这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只是照猫画虎,只是单纯的模仿,不懂得其内部原理。而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再将课本中十分枯燥的内容重复一遍甚至多遍,这对于学生来说毫无益处,只能让学生更加讨厌数学,讨厌这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兴趣,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总的来说,数学学术形态有以下特性:要求严谨,要以固定的形式,即定义定理证明的顺序呈现;要用精炼简介的语言和符号将数学知识表达出来;省去研究问题的起因和过程,只显示解决问题的最简洁方式;隐藏了数学内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使得数学知识变得形式化、神圣化。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形态有以下特性:解决问题按正常流程进行,即问题探索—猜想证明—归纳演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拥有相关人文知识和实际背景;重视方法论因素的揭示、渗透和使用,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独立探索,可以使学生亲历知识生长过程;拥有简洁模式,在保证科学严谨条件下,仅使用最必要的符号来表达,并采取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和生活情节;对于不易理解的概念采用注重实质的方式对高深的命题采用扩大公理来恰当解释;问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相应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需要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想要让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只具备数学的学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将自身汲取的学术知识转换成合理的教育形式。而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不应只注重传授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算方法等学术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学科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解题,更是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学会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经历思维发散的过程,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结果的地位,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不应直接对定义进行讲解,而应从概念的产生过程、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引导,让他们从具象到抽象真正理解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数学解题方法上,教师也切忌“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学习解题方法。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观察与测量”这一课,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根据课本进行习题的练习,更应该让学生实践感悟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合理的道具,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道具的样子,甚至可以让学生将所看到的道具的样子画下来,通过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总结出问题的本质。同时在测量这一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测量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2.正确把握具体与抽象的形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所展现的过程应该是具体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局限性,不利于数学教学的进行,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正确把握具体与抽象的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导入一些例子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数学课堂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通过诵读沉淀情感。

二、通过熟读,引发深思

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思路继续阅读,教师不要以教参中或教师自己的标准答案来框死学生,而应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思考空间,从中引导学生在熟读中尽量把握文本的原意,并从中引发有见地的思索,发现疑难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1.教师应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在教学时,我常告诉学生,事物常有正反两面,看问题应客观全面。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质疑:文中说“菜只有鱼”,这样的生活水准难道还不高吗?笔者不急于给学生答案,顺势而导:这样的生活水准高不高呢?文题叫穷人,这是否矛盾?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证据。一个文题,将学生的注意力牵移到文本。学生通过品读、揣摩,在文本细读中思悟:渔夫每天起早贪黑,靠打鱼为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鱼是他们所能获取的最快的食物,菜只有鱼,就是贫穷的表现,进一步突出了课题即文章的主旨,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学生在读文中学会了静心思考。

2.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如在学习《火烧云》前,我引导学生查找火烧云的图片,画火烧云,课上,我没有多余的讲解,只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赏、读、赞,通过欣赏,有的学生被美丽的云霞所感染,通过朗读,有的学生漫游于云海中,读到火烧云还有说不出来的颜色时,学生激动地想象着这些绚丽的色彩,读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之多之快时,学生又根据自己所知的动、植物的形、神展开想象,并且读完全文,学生竟对着画面上的火烧云诉说着赞美之词,有的把火烧云比作傍晚的电影,有的把它比作调皮的小孩打翻了天空爷爷的颜料盒……他们的思绪在琅琅书声中飞扬。

三、引导延伸,广读善思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花酿蜜,采百花才能酿出好蜜。只有广读,才能厚积而薄发。”

1.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自读自悟打基础

自读自悟是一种自主学习,用这种方法学习,由学生个人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思路,使用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学习,可请教老师同学。学习前、后,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有选择地收集、阅读资料,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课前收集到许多海底动、植物的资料,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并在课后将资料归类整理,举办了“海底世界”展览,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中所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在学习《翠鸟》时,学生都会自主去查阅有关翠鸟的知识,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

2.不动笔墨不读书,体验自读自悟的喜悦

学生在自读中从哪里悟出什么,可鼓励他们写下来、说出来。比如做疑问笔记,在读时产生的疑问、心得、评语,随时记录下来;做采蜜集,读书时,认为好的文章、句、段,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做创作笔记,对读书时感兴趣的事,进行续、扩、改……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厚厚的读书笔记,也积累了厚厚的读书经验,广读就能善思。对于学生在读悟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例如:学完写人的单元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及原因,与同学交流评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他们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而非包办者。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认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感情的敏感性,应视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那么,让他们从自读中达到自悟吧,熟读深思子自明。

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2013.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火烧云教师应学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火烧云》的“变”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火烧云
火烧云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火烧云
小主人报(2018年7期)2018-04-24 03:30:54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