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珍姣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级职业中学)
新洲是武汉市郊区,全区大大小小的湖泊较多,水面分布广泛,尤其是汪集地区原来大部分是湖区,渔业条件相当优越。一些传统的养殖品种供过于求,价格低,甚至销不出去;而一些名特优的养殖技术还未普及和推广,严重地阻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在养殖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研讨这个课题,改革养殖专业课教学,推动渔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为水产专业课教师,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现在使用的专业教材《池塘养鱼》虽然内容丰富,但缺乏地方性,针对性,满足不了新时期养殖业教学的需要,不能实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农村经济这一根本目的。因此,我校淡水养殖的专业教师利用每年带学生到渔场实习的机会,深入社会和养殖生产第一线,向养殖专家请教,并开展广泛细致的调查工作,紧密联系当地养殖生产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增、删、补、调”等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校本课程,使养殖教材体现先进性、地方性和实用性。先进性就是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增讲养殖专业在生产实践中行之有效或得到公认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观点。例如,泥鳅在我们现行的校材中对它的养殖就基本上没有提及到,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鱼类在鱼类学中提及到。随着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认为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抗癌的作用,是鱼中珍品,我区就把泥鳅的人工繁殖作为水产业的重点推广项目,鉴于此,我们在专业课科研活动中对泥鳅养殖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地方性和实用性,就是紧密联系本地区生产、科研、经济发展的实际,删除现行教材中不实用的内容,及时增补当地急需的技术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如,传统“网箱养鱼”只讲养殖鲤鱼、鲫鱼、四大家鱼等,而在我区涨渡湖渔场就在进行网箱养殖鳜鱼。在讲授网箱养殖这一内容时,我们灵活地穿插网箱养鳜鱼的内容,并利用实习的机会,带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边看边学,既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拓宽门路,也促进了我区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生产技术的实践性,二是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技能,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池塘养鱼》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们在努力抓好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改革教法,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实验、实习,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是:能在现场教的不在教室教,能动手操作的不在纸上谈兵,能用实物的不用标本挂图。如讲“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以前是在教室里利用挂图讲解,现在是在孵化场地现场讲解。学生边参观边动手,边听老师讲解。很多抽象的内容,学生一看一摸就心领神会。原来20 学时的内容,现在仅用半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事半功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引向成功的阶梯。”专业课教学中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听起来单调枯燥,学习效率低,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要提高专业课教学效率,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合作,促进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引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和欲求;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多与本专业有成就的专业技术人员交往,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配合饲料这一节时,教师首先介绍国外配合饲料养鱼的发展状况,然后引入我国利用配合饲料养鱼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们现在提倡的健康养殖观点,最后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配合饲料养殖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呢?引起学生的深思和讨论。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亲自调查在我们本地常用的几种饲料中,哪一种饲料效果较好,饲料效果的好坏又由什么决定。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学生明白饲料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饲料系数以及利用配合饲料养殖能否取得好的效果,还与投饵技术的熟练掌握有很大的关系。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洞察和发现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解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述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第二种方法——营养含量计算法时,学生对教材例题中直接得出的结论不甚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用分解难点的方法,把它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方框法求出两种原料的百分含量,然后再确定甲饲料为一份时,乙饲料为多少?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法来理解。这样既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难,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