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桂林
(山东省泰安第五中学)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知识结构体系、潜力取向、教育背景以及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确定学生的个体层次后,制订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A、B、C三组,A 层次学生:根据高考要求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应该使学生了解知识内部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离散、表象、形式的知识整合成一个系统、严密、完善的结构体系。比如,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过程中,A 层学生应该学会公式推导过程,可以灵活应用数学公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B 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规定内容,使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内容正确再现出来,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但是B 层次学生应该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推导过程,自己能够熟练应用公式解决综合性的三角函数问题。C 层学生:可以基本上掌握数学课程标准内容,课后能够及时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一定的收获。当然,C 层学生应该牢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并且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课后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了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设计层次性的课后作业,对于A层学生,应该布置应用实践型作业,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对于B 层学生,应该布置简单变式型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以及一般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变式例题,让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于C 层学生应该布置模仿型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解、记忆基础数学知识,并且学会解答简单的题型,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