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杜浔中心学校 林鸿彬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其中的“说”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正确地口述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训练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说话能力的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要结合字、词、句等教学内容,“串联”听、读、写,并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日臻完善。
从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创设各种口语交际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心花路放”,不拘形式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进行“接地气”式的说话训练,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还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多媒体教学情境,设计出许多让学生思考、自述的内容——以“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看见校园内的果皮纸屑等垃圾,你怎么做?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上学、放学路上穿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以“我爱我家”为主题:介绍自己的家里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表达对学习小伙伴、老师和亲人的感激之情等等,可以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的说话形式。这样的自述训练要达成的目标是: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心,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些“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合作,兴趣盎然地投入说话训练的过程中。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说话能力是认知能力和观察思维想象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若要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感知事物、观察生活,为“说”创造取之不尽的素材。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顺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时,应该提示学生适当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在语言材料和学生表达之间搭建思维的桥梁。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启迪性等特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从恐龙的数量,到观察恐龙的外形差异,再到不同种类的恐龙的生活环境,教师请几位学生口述图上画的内容:有的胆怯地叫起来:“这么多的恐龙,真恐怖哇!”有的惊奇地说:“恐龙不都是在地上跑的,也有在天上飞的!”还有的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喊:“这只黄色恐龙的背上长着三角形的刺!”……学生“有一说一”东拉西扯,说话欠缺条理性。于是教师又耐心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从恐龙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等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并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述。这样,学生的表达就通顺、流畅了。最后教师提出难度高一点的要求,让学生围绕“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是恐龙生活的乐园”这句话把几方面的内容串连起来。通过描述,学生领会到了远古时代恐龙的辉煌,从而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训练,激起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探究欲望,有效地提高了说话能力。
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主渠道,但是说话训练的加强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说话训练有效地延伸到各种活动中。教师必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巧妙捕捉一切有利于口语交际的时机,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创造交际气氛,挖掘说话素材,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活动中活跃起来,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交际本领。
例如,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口语表达的活动,以“跳绳”为话匣子,让学生说说活动过程或比赛场面。学生在说话训练过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评议者,一边听一边评,由始至终他们都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交际本领。在关注语言表达时,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充分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边做边说。学生不但能说出“跳绳”的动作,而且能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既能把整个过程完整地说出来,又能把运动员的动作、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说得惟妙惟肖。教师指名某位学生自述后,要求其他同学们讨论交流,还可以质疑问难,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课堂上还可以进行朗读互评,“请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对学生仔细聆听、客观评价、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低年级学生说话时,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积累语言入手,训练学生掌握说话的技能技巧,并在日常的听说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材料,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几个叠音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富于童真童趣。教师让学生模仿课文分组分别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第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柳树弯弯,他对小河说:“我是春天。”第二位学生掷地有声:雷声隆隆,他对小树说:“我是夏天。”第三位学生不甘示弱:落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第四位学生慷慨陈词:北风呼呼,他对雪人说:“我是冬天。”学生不但复习巩固了课文中的词句,而且积累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体会到语言训练的乐趣正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朗读与背诵,夯实学生说话的语言基础,增强学生的悟性,这样一来,学生说话的能力就不断提高了。
总之,“说话”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课外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的能力,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需要,是发展思维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循循善诱,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训练方式,要充分创设一切语言表达条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训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有话就说、有话乐说、能说会道,从整体上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