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会 赵晓雪
(陕西省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
近五年来,陕西中考阅读(一)考查了《中国珠算》《丰图义仓》《丝路织锦》《古蜀栈道》《秦岭》这些篇目。这些篇目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我省近几年说明文阅读所涉及的主要题型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
如我省2014 年《中国珠算》第1 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2012 年《丝绸织锦》第3 题。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例如,《丰图义仓》的说明对象是丰图义仓。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如《丝路织锦》全文的说明对象是织锦。
做这类题首先从整体入手,即说明的对象和特征是什么。(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明了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平实。如我省2014 年《中国珠算》第3 题“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具体说说,“慢慢”一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慢慢”说明口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逐渐丰富的过程,这点要求考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2)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为什么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文化符号?)2011 年《古蜀栈道》第3 题。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文中得知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钻孔架并在其上铺板;修建用时长;创建了多种栈道形制。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掌握答题策略就不难理解此题意了。
如我省2013 年《丰图义仓》第1 题: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我省2012年《丝路织锦》第1 题: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我省2011 年《古蜀栈道》第1 题: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
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用自己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揭示,综合归纳。
如我省2012 年《丝绸织锦》第3 题: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我省2011 年《古蜀栈道》第2 题。
解答此类题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结构。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按照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要理清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如我省2013 年《丰图义仓》第2 题: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
解答这类题采用排除法即可,先看是不是时间顺序,再看是不是空间顺序,最后即可确定是否是逻辑顺序。
如我省2013 年《丰图义仓》第3 题“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明晰说明文的语言,用准确的词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如我省2014《中国珠算》第4 题;2013 年《丰图义仓》第4 题;我省2012 年《丝路织锦》第4 题;我省2011 年《古蜀栈道》第4题。这些题都是找出与原文内容符合的一项。
解答这类题的常用方法是:如果需要从整篇文章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阅读时应以段为单位,内容相同或接近的段落应概括为一个方面。如果需要从某一段中概括出几方面的内容,应以句子为单位,相同内容的句子应合在一起概括为一个方面。
试题中的文化底蕴:
2014 年说明文阅读《中国珠算》从珠算盘的来历、构成、历史、作用及地位,让我们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珠算就像中国的酒文化、茶文化、戏文化和服装文化一样,有着浓厚而鲜明的东方色彩,精巧而深邃。
2013 年的《丰图义仓》,文章从丰图义仓的背景、选址、布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丰图义仓做了详细的介绍。此题对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012 年《丝路织锦》涉及陕西历史文化知识。文章介绍了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的织法、花纹等内容。丝绸之路所经地域,它们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2011 年《古蜀栈道》写的是汉中非常著名的褒斜栈道,涉及褒斜古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修建方法和作用。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2010 年考题《秦岭》从地理位置、所起作用、形成原因展现了秦岭的雄胜,让关中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纵观陕西中考语文试题,这些考题既突出了陕西地方特色,又保持了中考考题的一贯特点,更凸显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的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念,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提高语文素养,适应语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