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探索小学高年级体育学科素养的生成与再塑
程志勇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具有该时期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在该阶段增强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是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宗旨和目标密切相连的,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肩负重任,不仅要担负增强学生体魄的任务,还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根基,应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
小学高年级;心理;生理;兴趣
小学高年级的现代体育教学,需要在提升学生体育知识水平、提高体育认知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本构筑,并使小学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小学生在自主意识下进行体育锻炼,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学会在体育活动中调节行为和调控情绪、心理等,将体育学科课程内容贯穿于小学高年级的全过程,并在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体育素养的同时,通过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育素养与人文精神培养的统一。
小学高年级体育学科教学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基准,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切入点,进行体育素养的培养。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成长规律及特征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儿童由最初的生长发育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其生理发生明显的变化,外在表现为: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内在体现为:身体骨骼变粗、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增大等等,这一阶段的生理发展女生普遍要早于男生,表现为高年级女生已进入青春期。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及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有较大的飞跃,这是由其大脑神经发育的结果造成的,而且大多数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较男生要早。他们的心理生长规律及特征主要体现在:(1)思维水平已逐渐由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转为初步的、基本的抽象思维,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语言发展程度也由零散的口头简单表达向复杂的、逻辑衔接紧密的语言表达形式过渡,一般表现为书面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默读能力的发展;(3)情感成长发育也逐步由不可控、随意性转为可控、稳定性,由不自觉的情感状态转为自觉的内控情感,他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已在不断丰富,交际范围也在不断延伸;(4)品行成长发育逐步深入,行为评价、情感评价等也在向全面性的动机和效果评价转变,在这一方面的成长阶段中,品行脱节行为男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体育课程设置,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教学内容,由于每个学生先天体育禀赋的差异和成长环境、情感的差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例如,在体育的“篮球技术”课程学习上,由于运动天赋和性格特点的不同,有的学生运动天赋较好,吸收能力较强,同时性格外向,易于接受与篮球技术相关的动作要领,而有的学生运动天赋较差,吸收能力较弱,同时性格内向不稳定,在接受相关体育知识时表现得比较迟缓和呆板,因此,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得到进步。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训练方式,对于运动优势突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如在篮球技术的教学上,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发挥其优势,引导其在掌握基本知识前提下,进行更为灵活、个性的创新;同时,要推动不同类型学生的良性互动,不同的学生各有其优缺点,也各有其擅长之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促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例如,用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用性格稳重的学生影响性格急躁易怒的学生等,教师可以借助集体战术训练方法,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用多种手段和策略调控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实现体育学科课程的综合目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学科的课程内容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传授和教学,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体育素养的提升。
1.兴趣的起点——情境教学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其特定的年龄阶段,具有其学习接受的特点,而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性运用,证明了对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激发和调动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它通过不同的语言导入、视频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等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情境的传输和创设。
例如,小学体育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趣味化,再融入一定的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立定跳远”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丰富的、有趣的想象,将立定跳远的姿态与学生喜爱的青蛙形象相衔接,甚至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青蛙跳跃时的叫声,这种以语言和表演导入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青蛙跳中想象自己是一只可爱活跃的小青蛙,感受这个小动物灵活的跳跃姿态,并进行创新的动作想象,这样,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热情,达到了掌握基本动作的学习效果。
再如,技战术性较强的篮球攻防课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均衡调配两组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命名,比如学生熟悉的火箭队、湖人队等,在竞争和对抗的过程中,教师以篮球比赛规则为教学形式,利用“休息”“暂停”等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技术要领讲解和点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2.要领的把握——讲解示范法
一些体育课程内容的动作必须首先由教师进行知识性讲解,再进行基本动作的示范,示范过程中注意各部位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如,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排球垫球”训练要领,学生最初一般都只能进行表面动作的模仿,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垫球的技术要领,导致垫球方向不准、垫球力度无法掌握等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一技术要领编成儿歌:两臂夹紧插球下、抬高送臂腕下沉、蹬脚挺腰小臂垫、弧度轻重有变化。学生在学习儿歌的同时,教师要对儿歌内容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垫球动作要领。另外,教师还可以辅以错误的动作要领示范,使学生在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的对比中领会动作要领的精髓和实质。
3.乐学的创设——快乐教学法
实践证明,学生在轻松自然、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下学习,有助于其进行动作的自如舒展、思维的积极拓展、素养的积极培养,在快乐理念指导下,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倍增。快乐教学方法主要有游戏法教学和竞赛法教学两种,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1)游戏法教学
这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是一种“寓学于玩”的学习方式,它使枯燥乏味的体育课程学习成为充满生趣、精彩纷呈的游乐学习。如,篮球运球课程的学习,球类运动一般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可以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加入游戏成分,将学生分组进行区域内的运球游戏,学生在互动游戏中学会了运球、控球,在游戏化进程中,完成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竞赛法教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而且自尊心强、好胜心强,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勤劳的收获。如,小学的快速跑和接力跑等体育项目,就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中来,用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接力的竞技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刺激、成功的喜悦。
小学体育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重在使“学”摆脱“教”的过程,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要进行反复的学习和领会。如,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的“前滚翻”,这一动作表面看来比较容易,学生都喜欢,可是,如何真正理解和把握“前滚翻”动作的内在要领,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反复讲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创新,比如:有些学生创意地想象出“鲤鱼打挺”“侧身翻”的动作,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鼓励。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评价的教学,要让学生真实、准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注重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如:小学五年级的400米跑项目,多数学生都觉得困难和畏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期初和期末各实施该项目的测验,以纵向的相对性发展为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还应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两者的统一,可以通过体育人文科学、体育史、体育与人生、体育学故事、体育学相声等形式,挖掘体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观念。
总之,小学高年级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实施,它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深化体育知识内容、实施学生自主性评价等,提升小学高年级体育学科素养,培育学生高尚的品格与操守。
[1]段陈涛.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
[2]刘德臣.关于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2 (15).
[3]李险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开拓创新思维[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04).
[4]宋叶珍,徐菊文.自主锻炼 其乐无穷:体育课上训练学生自主锻炼的实践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6).
[5]郭建军.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运动,2013(03).
[6]肖梅新.生态课堂下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4(07).
[7]李清创.如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2(14).
[8]秦旭峰.创设锻炼环境,提高师生体质[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9]吴军潮.小篮球打出师生情[J].体育教学,2014(07).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