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波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鲍鱼小学)
如何利用体育课养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周义波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鲍鱼小学)
作为富有纪律性的中小学生群体,近年出现了严重的纪律松散、道德滑坡现象。由于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目的的迷失,价值观念的错位,所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去思考。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道德滑坡;潜在意识
近年,作为富有纪律性的中小学生群体,出现了严重的纪律松散、道德滑坡现象,这种现象是“群体无意识”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思考、去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群体意识”是一个人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观念”的前提,而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观念”,才可能为他所在的集体,进而为他所在的民族、国家奉献他的一切。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群体意识比较淡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以达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这一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这对学生的一生和民族的未来可谓非常重要。那么,学校教育中如何养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呢?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本能意识,它是与生俱来,潜藏于人的大脑中的。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首先应有意识地开发学生这种潜在的群体意识。如何开发这种意识,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独特性、体育教学活动的群体性,学生在体育课堂练习和体育课外活动时离不开其他同学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掌握这一特点,巧妙利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特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所在的群体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如在教学基本体操“有人扶持手倒立”时,在练习前,老师不强调相互帮助,而在实际练习过程中,由于练习的难度较大,初次练习时无法单独完成这个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同学都会主动地请其他同学帮助自己完成练习任务,这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久而久之,在这种本能反应的激励下,潜存于学生脑中的群体意识就会被激发而显形于外,并逐步形成习惯,从而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奠定基础。
基于激发,重在培养。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把潜伏于学生头脑中的群体意识激发出来,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去积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体育课堂练习中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通过选用、创编具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如在教学游戏“千脚虫赛跑”时,明确要求比赛双方同学都能够吃苦耐劳,为本队的胜利而顽强拼搏。在游戏结束后,对获胜的一方给予奖励,相应对失败的一方给予一点儿“鼓励性惩戒”,以强化学生对群体作用的认识。又如,在教学自创游戏“搂腰拔河”时,要求同学们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集体争得荣誉。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在教学每一个游戏时,都要进行若干轮比赛,以给予每位同学尽自己的能力为团队争得胜利、争得荣誉的机会,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同时,为了使其逐步形成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充分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举行体育竞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由于体育课外活动特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它能更强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配合,为活动的即定目标而努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为了强化这一效果,每一学年,适宜组织四次以上小型体育竞赛和二次以上大型体育活动,在这样大型的体育活动中,由于其胜利的荣誉需要更大的付出,需要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更密切地协作配合,以使学生对群体作用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中小学生“群体无意识”现象是社会“群体无意识”现象的一种表现。广大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群体意识是治理社会“群体无意识”现象的一项根本、长远之计。养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已是重要、紧迫的任务之一,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拓宽视野,努力去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使广大中小学学生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集体主义观念!
李洙吉.在体育课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新课程:教研,2011(1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