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那拉提景区为例

2015-08-15 00:43马芳马峰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那拉提哈萨克民俗文化

马芳马峰

(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事业管理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那拉提景区对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那拉提草原属于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被评为全国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优美的草原风光成为那拉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新疆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开始逐步打造那拉提风景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那拉提风景区目前已经成为了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新疆十大风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经过多年发展,那拉提景区自然观光旅游已步入巅峰时代,逐渐踏入稳定时期,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目的地在达到稳定阶段后必将出现停滞或衰退趋势”[1]。如何抑制这种衰退趋势,需要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做文章。而长期以来那拉提景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再加上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使得这一进程一直较为缓慢。事实上,将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融入到那拉提景区的发展体系内,有助于景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那拉提景区发展的观念有了转变,逐步加大了对哈萨克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程度,重点突出哈萨克民俗风情,充分挖掘“草原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三大拳头产品。

2013年6月14日开幕的 “首届中国那拉提草原文化旅游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有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叼羊、摔跤等富有民族传统气息的表演活动,以及射箭、角力、投掷等民族传统竞技运动,还举办了“相约大草原、狂欢那拉提”主题篝火晚会。让游客欣赏到华丽奔放的哈萨克族歌舞、品尝到风味独特的民族特色饮食,体验到哈萨克的待客礼仪,以及风趣而深情的婚俗礼仪,节庆期间还穿插了马术表演、汗血宝马展览、民族文化产品展示、民族饮食文化展销、名马拍卖、哈萨克毡房展评等系列活动,真正彰显了草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盛宴。

通过开发哈萨克民族文化景点、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等途径、方式,实现对哈萨克民俗文化价值的挖掘,也进一步提升了那拉提景区的文化内涵。

二、那拉提景区对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实现

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和深化了景区旅游的文化内涵,使得传统单一的自然风光旅游逐步转为充满复合性的文化旅游,满足了游客更为注重对“异文化”的实践及文化体验的需求。让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旅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带动那拉提景区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1.经济价值

目前,那拉提景区所在的新源县有500—800多户农牧民从事餐饮、旅游、产品销售、马匹租赁等经营活动,年均收入4万元左右。据统计,旅游旺季期间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平均日接待量在1万人次左右,其中2013年8月9日,游客接待量达到16449人次的最高值,并且接待旅游团队增多。近些年,每年6月至10月旅游旺季期间,新源县城各大宾馆、酒店及景区内的星级度假村客房出租率达100%。

自2013年起,举办的“中国那拉提草原文化旅游节”“雪之恋——冰雪旅游文化节”“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那拉提站”等更是为提升那拉提景区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锦上添花,也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今年,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发展预期各项经济指标增长30%,将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4亿元,门票收入2000万元。

2.社会价值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增进各民族的了解和交流,消除隔阂,从而促进民族大团结。那拉提景区通过举办草原文化旅游节、篝火晚会等活动充分展示哈萨克族文化生活,这种形式为哈萨克民族与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体验哈萨克民俗文化是增进相互了解,融合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的“聚合力”。对于内地游客、国外游客而言,到那拉提景区旅游体验哈萨克民俗文化,更是可以了解新疆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3.文化价值

那拉提景区对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对哈萨克民俗文化的彰显,也促进了哈萨克民俗文化的价值传播与提升。旅游者领略到当地丰富多彩的哈萨克民俗风情,有利于优秀民俗文化的弘扬、宣传和保护传承,也有助于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提升。2013年10月21日,由周俊乐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完成的那拉提景区《天山牧歌》现代马舞剧剧本编创汇报会的顺利举行不仅为景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开创了新疆乃至全国民俗文化与旅游项目结合的先河。《天山牧歌》现代马舞剧将成为那拉提弘扬哈萨克民俗的重要文化旅游品牌。

三、那拉提景区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目前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还没有充分彰显出哈萨克民俗文化的精华,如哈萨克族驯鹰习俗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遗憾的是在那拉提草原通往河谷景区区间车停靠的第一站,驯鹰这一民俗活动仅仅只是游客拍照留念的一种形式,拍照的游客甚至不知道拍摄的是鹰还是金雕,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没有充分认识。在篝火晚会中主要表现的哈萨克传统婚礼场景节目呈现给游客的更多表现出戏剧化成分,虽然游客参与度很高,也可以从中间体验到哈萨克民俗文化,但内容过于单一,重复进行,吸引力渐次下降。

那拉提景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虽然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但在运营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其应有价值。一般来说哈萨克名人堂仅有十分钟的自由参观时间,由于时间仓促,游客大都忙于拍摄,无暇分心去了解哈萨克名人事迹,由于冬窝子数量有限,在旅游旺季只有少数游客可以走进冬窝子参观哈萨克族人民冬天居住的房屋;乌孙古墓也只是区间车上由讲解员一带而过,很多游客甚至没有看到乌孙古墓的所在地;游牧人家也只有极少数游客会走进哈萨克民俗博物馆、哈萨克毡房参观体验;对于人文景观的宣传和关注的缺失是那拉提旅游中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弊病。

2.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那拉提旅游品牌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在提升品牌效应方面上仍然需要更长远的发展。草原文化节、冰雪旅游文化节等节日庆典;篝火晚会、漂流、骑马登上沃尔塔交塔、坐上越野车登上雪莲谷等娱乐活动都成为疆内具有一定声誉的文化旅游产品,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内地游客赴疆旅行之前并没有相关了解。目前全国旅游大省都在打造本省的旅游品牌,因此那拉提景区管委会应利用那拉提深厚的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借助品牌效应发展本地旅游。

四、那拉提景区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策略和建议

1.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评估选择,丰富民俗旅游的内涵及形式。

那拉提景区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多为观赏型、静态、陈列为主。事实上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既可以是指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因素”[2]。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物质民俗文化,还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要从真正意义上认识这个民族,不是通过简单的歌舞表演和民族风味美食所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紧扣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特点,从民族特色歌舞、节庆、饮食文化、体育、服饰、工艺品等方面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拓展民俗文化资源的选取面,进一步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形式。

2.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文化旅游

要发展那拉提文化旅游必须提高文化旅游营销水平,文化旅游产品也需要营销手段,相对于疆内及内地那拉提景区有着明显的文化优势,加大对那拉提景区的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同样对伊犁地区的旅游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地对本地区的旅游景区进行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网络资源构建全方位的推广模式,宣传好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

通过加大对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加强营销宣传,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将更有助于哈萨克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那拉提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 维文.旅游演艺,新时代的“精神桑拿”[N].中国旅游报,2008,11,7(12).

[2]刘正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对策——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04):15.

猜你喜欢
那拉提哈萨克民俗文化
那拉提的新娘
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