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夏菲菲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与学习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掌握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尝试、独立探究、独立实践,善于运用不同学习手段获取教材知识,并不断扩充个人知识架构,进而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真正的感悟与体会,从而更积极地学习知识,调动其学习热情,由此,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也同样如此,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如下几点的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与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应着眼于教材内容,充分发掘学科特点,通过有效的引导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掌握新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从高中地理教材特点出发,并与本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通过联系实际、引用与教学情境有所关联的实例、事物或者教具来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以苏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节教学为例,笔者课前制作了PPT课件,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电影《后天》里讲述的地球气候因温室效应而出现异变,冰山融化导致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全球各地极端自然灾害频繁爆发,尤其是自由女神像被汹涌的海水淹没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笔者由此导入课堂,简述了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各地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并引导学生们对地质时期以及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分析不同时期内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后天》里的这一幕会不会真的发生?”学生们对于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小组间讨论并积极踊跃发言,并将常见的灾害天气现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例如干旱、热浪、厄尔尼诺以及洪涝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等,笔者从中加以评析和总结,并穿插讲述了本章节重点内容。由此,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激发,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地图知识的程度同时也影响、决定其整体地理知识水平。而且在历年高考中,识图能力通常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之一。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重视地图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以及对各类地图的熟悉程度。首先要求学生简单看图,能明确地指出图中各类标识所代表的意义,然后着眼于学生识图能力给出未标明的地图,要求学生对其中各类图标所代表的意义予以判断;最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画图能力,选择不同地图要求学生临摹地图,掌握基本画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做到手脑并用,一改以往单纯做识图题的练习模式,而通过对绘制一幅完整地图来全面掌握所需相关知识以及教材知识点。学生在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于地图中所蕴藏的各类信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地球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极地俯视以及侧视图,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地球公转与自传动画,同时要求学生对照个人画图进行学习。教材知识点讲述完毕后,笔者选择了富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绘图作业,并通过投影仪向其他同学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评估,分析其中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其中的错误。通过这一方法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途径学习了本章节知识点,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科特点展开深入探析与研究,结合学科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心理特点来激发教学兴趣点,同时还应在高中地理教学多教具、多图的特性基础上对教学手段加以丰富,将不同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做到手脑并用,重视学生自主思维的开发与提高。从现代教育角度分析而言,地理教学应跳出以往照本宣科的范畴,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研究和学习,并且还应做好知识梳理以及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完善所学知识并加以巩固,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而非奴隶,保持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1]胡良、张全玉.中国地理教学的几个策略——以高考地理相关试题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1):51-54.55
[2]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3]林培英.实践困惑与内容重构: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反弹”现象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53-57
[4]关淑梅.“洋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阿尔山市第一中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3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