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献县淮镇北街完全小学 郭泽民
计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数学的能力。“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纵观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绝大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计算总是出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性的,即原理不清,概念混淆,这样容易出错。另一方面是感性方面的,在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口算。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口算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教师在低年级重视口算,而到了高年级,就淡化了口算,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低年级有低年级的口算要求,高年级有高年级的口算要求,口算不只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要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口算的训练,一般是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重点,认真加以落实。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当中理解计算的道理;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只注意算法,不注意算理,学生只能死记一些算法,并不真懂运算道理,一碰到离开例题类型的题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学生经常出现对位错误,对此最好是通过应用题讲清楚算理。比如:一本书52元,学校买了18本,共需多少元钱?在讲解时,第一步先求出8本书多少钱,第二步求10本书多少钱(这是两个不完全积),第三步再求18本书共多少钱?让学生明白:52×18=52×8+52×10。教时,应着重讲解这两个不完全积末位的对位问题。学生理解了两个不完全积末位数的对位问题之后,自然知道相加的道理了。学生明白了两次相乘的实际意义和对位的道理以及为什么两个不完全积要相加,以后再遇到这类型的题,也就会运算了。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交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为促进学生形成运算技能,加强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时要注意科学性,讲求实效。
1.练习的呈现方式要多种多样,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计算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渗入游戏。积极准备数学竞赛,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2.注意练习的及时反馈,有效地进行调控和指导。在平日教学中要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查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3.要合理安排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但是并非练习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练习的效果越好。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在计算教学中,训练要做到持之以恒,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这样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