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兴桥初级中学 王志才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整合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优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注意科学分组,开展多种合作学习。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能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课堂教学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促进教学文本和学生生本的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其操作技能。
兴趣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教师积极教学意识的具体体现和追求,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教学效果就有了保障。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见做法。教师可以采用生动讲述、游戏活动,或者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对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比喻教学法。
初中信息技术有很多专业术语,学生会感觉很高深,难以掌握其概念宽度。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生动描述的方法,将深奥、抽象、无形的信息理念,通过比喻的形式,形成浅显、具体、有形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信息技术中的CPU,可以比作人的大脑,将复制称为“双胞胎”,这些比喻的形象性,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带来极为深刻的印象。
2.游戏教学法。
学生大多喜欢玩游戏,特别是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初中生的最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制作一些学习任务,让其带有游戏性质。如一些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识记,教师可以将其与过关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识记和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展开竞赛式学习活动,比拼速度、比较质量,根据胜负关系制定奖惩制度,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形成重要内驱力。
1.合理划分小组。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时,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分组原则。可以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优势互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质分组是将学力相近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可以提升小组内学生竞争气氛,生生互动不存在沟通障碍;异质分组是利用学优生来带动学困生,发挥互帮互学精神,对学困群体进行重点帮扶。不管是采取哪种分组方式,都要体现学生集体力量,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形成团队学习合力。
2.设计合作任务。
小组划分之后,教师要针对文本教材,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内容较多,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分工协作的精神。要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调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如利用word制作班级板报,小组长要明确相关任务,指定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筛选,模板的选择、编辑、剪辑、优化,还需要进行装饰、润色等,小组成员各负其责,任务执行有条不紊,教学效果自然大好。
3.丰富合作形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用非常广泛,小组成员进行合作的形式也呈现多元化。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讨论、争辩、竞赛、游戏,也可以相互检查、督促,可以选择上机操作,也可以是阅读讨论。丰富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新鲜感会更强烈,学习劲头会更足,合作成效自然会更显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利用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进行思维运动,形成良好认知基础。学生学力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特别轻松,而学困生则会感觉特别困难。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教学引导策略,设计覆盖面更广的思考问题,还要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具体的个别辅导,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进步的机会,彰显的自然是学生学习个性。
分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公开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那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组织分层教学时,首先要提升问题的覆盖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认知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其次是教师提问要扩大群体范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优生表现自然很突出,教师不能让学优生占有问题资源,尽量不让学优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要给进步生、学困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再就是课堂训练任务设计要具有选择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多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号入座,这对培养学生个性能力有一定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有较强实用性,教师对教法整合时,需要结合现实应用,让学生在多元学习中,体验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整合教法也是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形成的潜移默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促生强大学习内驱力,为圆满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