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君
(浙江大学幼儿园)
我们要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给他们提供阶段性的支持性策略,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让幼儿逐步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
事先家长和幼儿搜集剧本,教师把这些收集上来的图画书或绘本放置在语言区的图书架上。幼儿可以利用平时空余的时间或是区域活动的时间,去语言区阅读这些图书,了解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让幼儿了解熟悉这些搜集上来的剧本,所以在区域活动的时候,进入语言区的幼儿就可以向同伴介绍自己搜集来的剧本,这其实就是在锻炼幼儿的讲述能力。有了前期搜集的基础,幼儿对自己搜集的童话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语言区讲述会显得更加自信。同时,同伴相互倾听,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懂之处。但是,因为每次进入区域的人数有限,幼儿不能对所有的故事有所了解,所以每周我们可以有一次集体语言区活动的时间,幼儿自由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剧本,让所有幼儿对每一个故事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幼儿平时也可以自己到语言区中进行阅读,加深了解。经过这样一次次的讲述,幼儿的讲述能力大大提高。
给幼儿提供十分熟悉的童话故事,我们就可以让幼儿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剧本。教师可以将所有搜集上来的图画书编上序号,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剧本,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帮助记录在小纸条上。等所有幼儿都参与投票后,根据票数的高低选出班级“最受欢迎的剧本”,就顺理成章成为语言区里童话剧表演的最终剧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幼儿,每位幼儿都参与其中,他们都有选择和表达的机会。在选择的过程中,幼儿都需要经过思考,同时又给了他们一次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教师在区域中提供一些纸张、画笔以及绘本,幼儿每次进入区域后,就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分别绘画剧本中的角色,如《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里面的主要角色是“乔治”,还有其他的小动物角色,如“长颈鹿”“山羊”“小狗”“狐狸”。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就会试着去关注这些角色的特点,就像“乔治”,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每个情节中乔治的打扮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每帮助一个小动物,他身上的穿着就会少一件,这其实是一条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需要幼儿去关注这些细节。通过一次次的绘画,幼儿也就对这些角色加深了印象,也就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同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绘画的作品张贴在区域中,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评价“你画的乔治和我画的乔治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一次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在前阶段,语言区中基本上都是在讲述,幼儿难免会有一些疲倦,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创设一些操作性的游戏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继续互动。比如,在语言区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排序游戏“动物角色排排队”:教师将幼儿绘画的动物角色分成几组,请幼儿将这些动物角色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排序。这个游戏的创设,就是希望幼儿在排序的过程中去关注故事中角色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后续的表演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同伴之间边操作图片边相互介绍、相互检验,不会显得那么枯燥。
在这个阶段,幼儿进入了自由演绎的阶段。教师不要去进行任何的干涉,不要担心幼儿会演不好,要相信幼儿,相信他们可以很好地完成。为了让幼儿的表演更加形象,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区域进行联动,在区域开放时,让其他区域的幼儿动手制作故事中角色的头饰和道具,如美工区可以绘画角色的头饰,手工区的幼儿可以进行装饰等等。幼儿在表演时有了头饰和道具后,他们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表演起来也就更加生动形象了。
在童话剧表演中,幼儿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不仅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他们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再通过教师的支持性策略促进幼儿之间产生互动,改变以往为了排练童话剧而排练的现象,而是真正地让幼儿成为语言区的主人,在与同伴、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语言能力,演绎语言区的精彩。
许卓娅.创意戏剧教育中的剧本创作[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