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试教育下日语学习的“拿来主义”

2015-08-15 00:49:15孙凤龙郑孝翔
新课程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文理学院日语

◆孙凤龙 郑孝翔 黄 颖 杨 佩

浅析应试教育下日语学习的“拿来主义”

◆孙凤龙 郑孝翔 黄 颖 杨 佩

现行的高校日语教学模式很多是推行着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否通过国际能力水平测试、大学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早已成为衡量日语专业学生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之一。针对考试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大都具有应试教育的特征,而应试教育下的日语学习一味“拿来”,不会说、不会学的学生普遍存在。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学习日语,成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比较棘手的问题。

应试教育;拿来主义;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我国一直存在并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这实质上是一种制度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考试制度引发的教育行为与现象。而现行高校的日语教学就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运行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极容易陷入“拿来主义”的误区。

一、“拿来主义”在学习中的表现

拿来主义一词最早见于鲁迅先生 《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一文,用来阐明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日语的“拿来主义”是指过分依赖书本或经验而学习。而当今的日语学习者很多陷入“拿来主义”的误区里,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哑巴日语”。顾名思义就是指掌握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开口说日语。初学容易是日语学习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拉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很多学生遇到大量日文汉字的文章时就变哑了,虽然能大概看懂文意却无法顺利读出声来;或者是知道但是不会说。这样就谈不上日语会话和交谈了,即成了所谓的“哑巴日语”。其次,就是“书呆子式”。简单来说就是只知道习惯性地拿来,却不懂得思考,不懂得批判和创新。表现在学习中即为很多学生一味地看参考书背语法,而做不到学与用的结合,过于死板。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学生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或者是只是依循前辈的经验而进行日语学习。

和其他很多语种一样,日语的学习是没有语言环境的。大部分日语学习者都只能在国内学习。又因为日语的学习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将日语运用到生活中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就缺少了实际交流训练的可能性。其次是证书效应。考证风的流行让很多人都认为有证就能就业,过分地强调证书的作用让许多学习者无法分清主次。而时下的应试教育现状也让学习者们盲目地去接受,比如课上只顾听课做笔记,课外便依赖于题海战术。再者就是学习者的心理素质。怕说错的心理让许多学习者不敢开口,发音不准,没有自信又或者是趋于内向,羞于启齿导致学习者不肯大方地说出日语。而越不说,口语表达就越差,越差便越不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同时,应试教育下的教育方式使得很多学校都将过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挂钩。其结果导致一些学校为追求通过率而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在里面呈现出来:一直以来注重考试,以考试定英雄,而考试多是考课本知识,导致学习者过分依赖书本,只知道一味地相信书本知识而不去质疑不去应用。学入大量的“死”知识而不“活”用,不能实事求是,不能根据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一点就是学习者们不“会”学习,学习动机简单,只是为了毕业或者证书而学习。单纯地照搬照抄,不去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懂得通过其他手段结合自己所学来丰富自己。

二、“拿来主义”的优势与弊端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里所谓的“拿来主义”,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点。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容易陷入“拿来主义”这个泥沼中。那么,“拿来主义”到底给日语学习者带来哪些影响呢?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拿来主义主要分为经验拿来和课本拿来。经验拿来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做好事前准备,有利于学习的开展。一般而言,在接触一门新的语言时,提前做好功课能对之后的学习有一个基本思路,而这些功课的信息大部分会来自日语教学教师。教师能提供各种学习经验与策略。比如:自发性学习、查词典、推测、联想、死记硬背等等。虽然这只是经验中的冰山一角,但这些策略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些好的想法,让学习者能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学习方法轮廓及做好心理准备。

而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缺乏灵活运用,不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式。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经验适合旁人,但是并不代表就适合自己。如果按部就班,不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不找到适应自身实际的学习策略,“经验拿来”可能让自己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吃力,甚至是痛苦。缺乏乐趣的学习也很容易消磨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热情。特别对于新入门者。学习要经历几个阶段: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由熟练到精通,由精通到产生成果,学习外国语言也是如此。就这四个阶段比较而言,第一阶段最为辛苦。所以如果学习方法不适合,入门变得尤为艰难,导致许多新入门者望而却步,久久在日语的大门外徘徊。其次是无法得到创新,不利于形成对权威的辨证认识。很多学习者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参考书奉为“圣经”,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不会深入研究调查,翻阅其他书籍进行对比、认证,而是一味“拿来”,自动忽略怀疑。而对权威不懂得批判继承,不懂得怀疑,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对日语理解难以深入,学习知识面变得狭窄,很可能会导致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上难以更上一层楼。

“课本拿来”的优点首先是有利于积累基础的语言知识,深入学习。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入门者来说,刚开始会为自己积累一些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会和掌握一些语法与单词。其次是有利于简单、快速地取得日语证书和取得学校满意的考试成绩。应试教育下的日语学习给予了“课本拿来主义”的存在土壤,对日语考证、日语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导致即使不怎么将日语应用于实际,只要应试能力强,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课本拿来”的缺点则是不利于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适应社会要求。在一段时间的课本学习下,很多语言学习者陷入了“课本拿来”,不去提高自身能力的培养而只专注书本知识和过级知识,造就了一大批拿着日语等级证书但是无法熟练用日语口语进行交流的日语学习者,许多已通过日语2级甚至1级的大学生,其实际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却十分有限。进入社会后,更加无法适应日语工作要求。所以,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对“拿来主义”如何扬长避短

应试教育下日语学习的“拿来主义”简而言之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会说;另一个是不“会”学。这也成为横亘在广大日语学习者面前的难题。那么,如何对“拿来主义”扬长避短,如何更好地学习,成为日语学习者所迫切需要了解的关键。

1.转变观念,培养兴趣

应试教育下的日语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其弊大于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观看日本的综艺节目、纪录片等进行视听说的练习。而学生自身要对老师的教学的内容敢质疑,敢创新,敢分享,对课本的内容不限制,利用网络等方式,通过动漫、日剧、日本综艺等,逐步培养自身对于日语学习的兴趣。

2.利用现有资源,把握机会

外教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日语教育也是如此。在没有语言学习的环境下,如何在课上与课下和外教进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与外教的交流沟通中进行日语会话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于日本相关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日语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日语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锻炼日语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即时应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共同进步的目的。

3.重视社团活动的作用

增加多种形式的模拟活动,增加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我管理的社团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日语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了解日本人的价值观、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日本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在组织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场景,模拟情景剧,考验即时应变能力,同时对学生自身的日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社会相接轨。

综上所述,日语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广大日语学习者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着眼于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才能突破应试教育“拿来主义”的影响与束缚,真正地将这门语言学好、用好,服务社会。

[1]王寰安.我国应试教育问题的制度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 2008,(2):18-20.

[2]蒋磊.对于防止“哑巴日语”的教学的探讨[J].文学教育(中), 2012,(10):85.

[3]全国大学日语考试组.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的现状与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89-92+84.

[4]肖忠华,李雪竹.多角度训练大学生日语口语交际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1):68.

[5]孙凤龙,苏玮,谢冰蕾,谭媛.大学生演讲竞赛的思考——以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为例[J].教师,2014,(29):122-123.

(编辑:郝 婵)

本文系湖南文理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高校日语专业职业教育转型的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YB1512)和湖南文理学院2015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日语考试能力与实战性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孙凤龙,男,硕士,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郑孝翔,男,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黄颖,女,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杨佩,女,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

G642.4

A

1671-0568(2015)35-0092-02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文理学院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大众文艺(2020年15期)2020-09-11 02:28:04
黑夜的献诗
大众文艺(2019年23期)2019-12-15 09:59:08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唐都学刊(2018年3期)2018-06-12 08:20:22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文理导航(2016年31期)2016-12-19 09:14:25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环球时报(2016-05-06)2016-05-06 10:11:23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