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吉林日报社,吉林 长春 130022)
在新闻报道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适当、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消除人民群众可能对新闻事件产生的错误认识,使社会舆论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做的是正确把握新闻导向,因为正确的新闻导向,是社会舆论引导的核心方向,如果新闻导向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那么舆论引导也就将走上错误的道路,导致不良社会舆论的形成。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新闻导向呢?那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必须以客观发生的事实真相为报道基础,不能在报道上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况,然后要基于对客观事实的深入分析,挖掘报道价值,找准报道角度,尤其是报道价值与报道角度,对新闻导向与舆论引导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就要求基层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编辑自身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以及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新闻观,一方面要将客观事实的真相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心声、党的主张,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民情达民意相统一起来,在增强新闻感染力、吸引力的同时,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是在报道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时候,既要反映事件真相,又要同时声明党和政府的态度,抓准新闻导向,要让群众明白,党和政府始终在做努力,有能力掌控大局,能够将社会建设得安定和谐,凸显党和政府在事件中的价值,防止一部分人因缺少对事件真相的完全了解,而产生错误的认识,使社会舆论走向错误的方向。
要将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还要确保新闻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如果新闻的影响力不够,人民群众就难以产生对新闻的信任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都难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那么应当如何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呢?最主要还是要增强新闻的质量。
一则好的新闻不仅要有很高的文字水平,还需要有精彩的画面语言。例如,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要求用现场氛围、事件和所见所闻等一系列相关方面感染自己,准确地调动自己的情绪,最后将报道语言组织好以后,再将现场氛围等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1]
当前的人民群众对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吸引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新闻的质量与影响力,就必须要创新新闻报道思路,吸引受众对新闻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新闻受众。例如,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方法上、形式上都应当有所创新,要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口味与需求,要让新闻报道就好像是在讲故事一般,能够引人入胜,引发受众的自我思考。
要将民意民声民情充分体现出来,将理性的信息传播出去,可以就一些当前正面、热门的事情作为新闻内容,调动受众的关注力度,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逐渐提升新闻的社会引导力,进而达到基层群众对舆论的认知。始终坚持走基层,多多报道有关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多反映出来。例如,当前社会不断出现的制假、造假、欺诈等不法行为现象越来越频发,而且有些民众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那么新闻就可以以此为内容,从思想上对受众进行引导,倡导全民信用观念,进而为打造诚信社会起到积极引导作用。[2]
当前,我国的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自我,这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以往过于“官方”、“正式”的新闻报道亲和力太低,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接受,所以必须要通过增强新闻的亲和力,来提高人们对新闻的接受程度,而且新闻的亲和力越高,越容易建立起受众对新闻的信任,这样的话,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就更加容易发挥出来。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这段时期中,我国的社会尚未完全开化,人民群众的思维、想法都还较为单一,所以以往那种“官方”、“正式”的新闻报道模式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而且他们也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新闻,因为他们认为来自党和国家的消息就应当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报道,这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全、可靠。但时至今日,我国社会已经完全开化,人民群众的思想日渐多样化,在此时他们就会觉得那种“官方”、“正式”的新闻报道模式过于死板,会带给人一种较为压抑的感觉,反而会拉开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走“亲和”路线,带给群众一种“聊家长里短”的感觉,这样才更易于拉近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他们对新闻的信任感。
要增强新闻的亲和力,除了要改变传统“官方”、“正式”的新闻报道模式外,更加要在新闻的内容上多花心思,要联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展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拉近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地方电视台,完全有条件通过突出地方色彩,来缩短群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距离,让受众觉得发生的事情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话,新闻的感染力、吸引力与亲和力都会得到明显的增强,群众对新闻的信任感也会逐渐地建立起来,有了这样的前提,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就更加容易得到发挥,更加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如今,已经有很多的地方电视台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做新闻,这既吸引了大批的受众,又在引导基层社会舆论的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3]
新闻不仅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事件,更要发挥出社会舆论引导功能,积极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赵新春.从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形成看对“度”的把握[J].今传媒,2014(02):27-29.
[2]王子瑛.关于媒体舆论社会责任与新闻媒体话语霸权的冲突性[J].科技传播,2014(22):6-7.
[3]马利华,李兴安.如何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J].理论导报,2013(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