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

2015-08-15 00:53: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新闻记者事物

陈 华

(阳江广播电视台,广东 阳江 529500)

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工作重心,在采访时,高水准的记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采访对象身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真实,但采访对象形形色色,怎样在不同的采访对象中做出快速的判断,以求有效地制定出采访思路,都取决于记者自身的思维应变能力,高水准的记者拥有灵敏的应变能力也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1]应变能力对于每位新闻记者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当今社会,人们每天都在获取比以前多几倍的媒体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成了人们快速了解社会的关键,新闻记者总是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敏感的应变能力,敏感的应变能力可以决定新闻价值的高低和新闻的整体质量。

一、应变能力及其特点

应变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记者根据外界事物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指记者可以根据外界情况的突发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制定完备的采访方案,与此同时,记者必须根据对外界人物、外界事件的变化巧妙地做出科学分析,灵活应对复杂的事物变化。[2]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此种应变能力属于一种动态思维,外界的事物千变万化,新闻记者该如何应变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实为有规律可循。

《孙子兵法》中指出:“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无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事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我们可以从孙子的这篇文章中提取出三个有用的观点:第一,事物千变万化,而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可以知晓事物的变化。第二,事物的变化其实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预料事物的变化。第三,了解了变化的事物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变化了。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必须从事物变化的现态出发,考虑事物长久的发展趋势,准确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使采访更有效更优秀。

(一)应变能力具有流畅性

所谓流畅性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外界事物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的特性,如新闻记者要对采访对象的语言动作的突发变化做出及时的感知反应,以便为采访做出灵活的判断,使采访向着预期的趋势发展。

(二)应变能力具有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是指新闻记者能对采访现场发生的变化进行机智灵活地应付。例如,当新闻记者正面临偶发困境时能够从容不迫,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摆脱窘境,提高采访的艺术性。

(三)应变能力具有独创性

所谓独创性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拥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对采访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根据自身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处理方式,以便应对突发情况。[3]

(四)应变能力具有变通性

所谓变通性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对采访现场发生的情况举一反三,在日后的采访中能触类旁通,为记者自身的采访积累经验。

二、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每个新闻记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对应变思维的灵活运用能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长久以来,众多媒体相关部门也对新闻记者的应变思维能力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发掘,以期让每位新闻记者掌握应变能力,保证新闻质量和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应变能力在记者群体中显得更耀眼,应变能力也逐渐被每一位新闻记者熟知,下面就如何提高应变能力展开讨论:

(一)随机应变,调整采访方向

当新闻记者进行人物访谈时,提出的问题有些会涉及被采访者的隐私,那么该如何避开这些问题或者换个方式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记者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掌握提问的尺度,多体会被采访者的情感状态,或者循序渐进地找准时机向被采访者提问,合适地调整采访方向。另外,记者要找准每次提问的时机,避免和被采访者同时进入尴尬的境地,在不同的采访对象中,新闻记者要做出不同的判断,但所有的判断都必须准确合理,尽量向被采访者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准备随时调整采访方向,使采访向有价值的方向发展。[4]

(二)应变能力注重新闻的价值

由于新闻记者的独特身份,他不像销售或贸易人员,可以一个团队进行合作,无论何时何地的采访,记者总是一人孤军奋战,在被采访者面前只能一个人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问题的价值直接关系到新闻的价值,如何在采访中提高新闻的价值取决于记者应变能力的强弱。另外,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对紧急事件做出冗长的思考和斟酌,所以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一旦错过提问的时机,就无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就无法挽救了。

新闻记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做采访,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对被采访者给出的信息做出准确无误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一定表现在新闻记者的灵敏性上,而是表现在新闻的价值方面,只有让新闻的价值体现出来,记者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所谓的应变能力才有依附的载体,应变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记者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同时,必须认真拿捏新闻的价值,使新闻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变能力是在新闻价值的主体中体现出来的,它因新闻的价值才应运而生。

(三)细腻的情感应变

情感应变要求记者感同身受。我们知道,记者在采访时多数情况是直接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谈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新闻记者该怎样把握被采访者当时的心情呢,这不仅需要一个记者学会察言观色,还要求记者具备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只是要求新闻记者学会去拿捏被采访者的情感而已,只有准确把握了被采访者的情感,采访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挖掘重要的新闻信息。[5]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会察觉到被采访者语气或者表情的变化,这时就需要记者对这种变化做出准确而高效的判断,以便使提问恰到好处,不至于两者都陷入尴尬境地。在采访的过程中,也许还需要记者拥有表演艺术,当然这里所说的表演艺术并不是指要求记者像个演员一样具有表演的能力,而是要求记者能准确拿捏被采访者的情感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随时准备扮演一种随机角色,将这种角色在情感上直接展现在被采访者面前,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使新闻的价值最大化。例如,新闻记者在采访一名商业泰斗时,该怎样拿捏被采访者的心态来使采访顺利进行呢?被采访者往往会提到他的竞争对手,如果此时记者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去提问,提问的效果一定会有很好的收益,记者也能从中找出有用的线索,有利于新闻的撰写。在被采访者提及竞争对手之外肯定也会提到他的家人、朋友或者团队,如果此时新闻记者以一个朋友的口吻提问的话,就能充分将被采访者的情感挖掘出来,也会营造一种和谐的采访氛围,采访工作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可见在采访过程中,情感的挖掘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被采访者的情感,才能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情感应变的价值也才体现出来。但是被采访者的情感太过细腻复杂,也就更需要新闻记者学会察言观色,感同身受。

三、结语

当前,国内和国际新闻正铺天盖地而来,将新闻进行有效采集和整合,只有通过新闻记者来实现。[6]另外,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每天都在获取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信息的收集和挖掘取决于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应变能力在新闻记者的整体素质中更显重要,一个高水准的记者拥有高水平的应变能力,能帮助记者和更多的人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1] 李智刚.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4,6(11):87.

[2] 赵伟明.论新闻报道中如何发挥即兴采访魅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2,17(18):218-219.

[3] 刘浩洁.浅谈应变能力在采访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34):3093-3094.

[4] 石丽珊.消防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培养路径[J].中国记者,2013,6(9):106-107.

[5] 李丹丹.略论记者的采访艺术[J].活力,2013,2(10):58.

[6] 李尚志.记者要会应变[J].新闻记者,2011,1(4):25-26.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新闻记者事物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浅谈在采访中怎样与被采访者有效沟通
记者摇篮(2021年10期)2021-11-27 01:40:51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记者摇篮(2020年7期)2020-08-18 12:16:51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传媒论坛(2018年16期)2018-03-28 14:40:22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浅析电视新闻采访方法及原则
视听(2015年3期)2015-04-11 13: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