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着300多年线香加工历史的梅荣堂正在试着迎合更年轻的市场,开发新产品。咖啡、草莓、抹茶等具有时代感的新味道出现在了梅荣堂传统禅意的店铺中,尤其产业首创的咖啡味受到市场极大欢迎,卖得最好。
在一次阅读中,看到这段文字时,我一下子想起了前不久在温州平阳欣赏的温州鼓词和提线木偶戏。在台上,年仅20岁的小姑娘,用温州鼓词这一传统文化方式演绎平阳黄汤的来历,让人听罢,不过瘾,还想听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几根线在双手来回拨动中,木偶有了七情六欲。木偶戏观看途中,我很认真地数了坐在一旁的木偶一共“喝”了几杯茶,惊叹于手工艺人的绝技之余,对传统的茶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一个是传统寻求新意的香,一个是传统回溯传统的茶,在两者之间,我却感受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对接。不管是紧跟时代开发新产品,还是运用传统方式传播茶文化,大家都在不遗余力“朝前走”。
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永恒。但时间从不曾为谁停留。对于茶产业而言,在2015年末,每一个茶人都在自问一个问题:明年或者下一个五年,茶,怎么发展?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围绕这一发展理念,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五年,在杭十家国字号涉茶机构在“兴文强茶”联盟第二次会议上,从种植、加工、茶叶标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角度,对茶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作出了展望。作为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从业人员,他们对于茶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有话说。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策划组稿,以期鸣奏一首十三五茶产业狂想曲。我们想,梦想还是要有的,到2020年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多有意思。
互联网+、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一带一路”……热门词汇成为热门不仅仅是因为出现频率高,而是因为实实在在服务于产业一线,对产业发展有所启迪。茶产业怎么发展,会有什么发展?在本期特别策划里,我们向专家学者提出十个问题,希望在这些答案之中寻得未来发展的一些“蛛丝马迹”。不论是专家、茶企、还是消费者,若能从中获得些什么,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了。
“兴文强茶”联盟年会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的一篇文章在茶界传疯了。在会上,张士康说,我喜欢畅想,比较感性,喜欢从抽象层面思考茶产业的问题。所以从4个方面畅想,茶产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之后,他在朋友圈发表《茶·未来畅想》,尝试非冰冷精致的学术语言风格,畅想茶之未来。随后,点击率一路飙升,各种心得感悟见于朋友圈。畅想了什么?您不妨在2015年的最后几天,泡上一杯茶,缓缓翻开这一期杂志,看一看茶产业的未来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