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景观设计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8-15 00:44韩玉婷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安徽省景观设计景观

韩玉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 210044)

城市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细胞之一。关于城市的起源,有一种较重要的说法就是地理学说。该学说用自然地理条件解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认为有些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地处商路交叉点、河川渡口或港湾,交通运输方便,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等优越条件的原因。可见,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植物、动物、气候等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已离不开自然条件优势,还需要加强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景观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城市的级别、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地提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城市景观已成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及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而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深圳、青岛、大连和长春等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方面特别是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做得较好,而相比之下,安徽省城市在这一方面发展得相对滞后。对安徽省城市城市景观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存在不足、寻求发展对策,为安徽省乃至其他地区进一步做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1 景观的基本内涵

“景观”一词,最早文献出现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中文文献的最早出现时机还没有确切的考证。由于对景观的研究是多视角、多学科的,因此,对景观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15世纪,荷兰首先出现“景观”一词,意指绘画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可见,具有审美感的风景是景观一词的原始含义;地理学范畴认为“景观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地理圈以内具有特定性质的一种事、空、时系统”;生态学意义上的景观是指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觉总体,它包括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工产物;心理学角度的“景观是指通过以视觉中心的知觉过程对环境进行的认知,包含了对景观的视知觉过程和行动媒介过程”;汉语词义上的“景观”是“景”与“观”的统一体,是客观景物与人的视觉欣赏的统一。“景”是现实中客观事物,“观”是人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与理解,“景”与“观”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总体看来,景观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多学科中释义虽不尽相同,但彼此颇有联系,体现出景观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的智慧创造,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双重特性。

城市景观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它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历史景观主要指由历史时期形成的、其主要特征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址等;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主要指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和有序的空间形态,既有利于城市自身发展,又服务于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旨在建设一个现代人舒适的、安全的物质和精神空间。[2]

2 安徽省城市景观设计现状

2.1 城市景观发展布局不够均衡

一个地区的各种组成元素要达到最优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向,综合研究其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1]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使得该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布局均衡,实现城市景观整体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文化(精神文化在行为上的外化)与景观(环境的一种时空表象形式)的关系。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是人类行为时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憩时空体系的组成部分。[3]当游憩活动面向外来人员,由少数人的活动变成大多数人的活动,则为旅游。现代城市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旅游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且当今国内出现的文化热也催生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其城市景观建设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特征。目前,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呈“六区一带”的分布特征,即皖北、皖东、皖西、皖中、皖西南、皖南旅游区和皖江旅游带。[4]由于皖南拥有明清古民居村落、黄山、九华山等著名的自然和人工景观资源,而皖北相对缺乏旅游热点资源,长期以来,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过度倚重,出现了南热北冷、市场流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徽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从安徽省旅游业布局现状和发展战略看,需要建设一个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旅游景点,来营造中部崛起、辐射东西南北的发散态势,改变南热北冷的不均衡状况。

另外,安徽省内景观布局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各行政区内的地域不均衡,城市景观建设大都集中在地级市,所管辖的市县却少有笔墨。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薄弱的城镇,由于上层管理部门城市景观建设意识淡薄和资金建设短缺等原因,尚属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盲区。同时,安徽省城市景观布局还存在景观自身类型发展不均衡的模式,当下,安徽省城市景观设计还较多停留在自然景观层面上,对人文景观的开发缺乏力度。

2.2 城市景观设计导入机制模糊

在城市整体化、可持续性发展规划中,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并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各个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规模宏大、速度迅猛,但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实效,往往是各自为政,常常出现拆了建、建了拆现象,一些盲目求大、追高、比宽、大拆大建的政绩工程更是屡见不鲜。许多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公众的参与性和决策性不够,多数是停留在领导说的算层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阶段性的递进式的城市改造和建设,零敲碎打的景观设计项目很难产生整合效应。当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保障,城市景观建设也很难得到持续性发展。20世纪90 年代之前,我国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并不重视景观设计的问题,直到1990 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才明确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景观问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安徽省现有的城市景观也不同程度丧失其基本功能。如许多城市周边的水体景观因长期无人看管以及没有资金维护,而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是有些地方的垃圾站、垃圾桶又脏又臭,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可见,在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需要颁布明确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只有这样,城市景观设计的导入机制才会明晰,城市景观建设才会得到重视,并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3 景观设计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安徽省各城市相继完成自身的扩容与改造,城市化进程速度史无前例。随着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原生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逐步减弱,人为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如大众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文化的地域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城市景观也越来越相似,人类生活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处可见的是的标准化建设,诸如矗立的商务中心,泛滥的开发区,空旷的大学城,格式化的休闲广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这种千篇一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呈现的是桥梁道路、高楼大厦,看不到标志性景观,更谈不上具有地方文化元素特色的景观建筑。它不仅不能提升不了城市的品味,而且还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同时还会出现了驻足城市的某一区域,难辨是来到了芜湖?或是合肥?还是六安?如此的城市景观建设,城市的内涵何在?可见,城市景观建设应注入地方元素,彰显地方地理和人文特色,进而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味。

3 安徽省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3.1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文化是国家和区域的软实力指标之一。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一切景观都与文化或多或少有关。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城市因大小不一,地形地貌不同,经济水平参差不齐,风土人情迥异等因素而积淀下来的文化差异很大。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理解本地优势资源,尤其是城市现有的景观要素,并探寻在景观上的发展规律,顺应和发展城市的文化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安徽省不同城市可挖掘不同文化特色。合肥,四顶山滨湖旅游区,为弥补滨湖旅游区历史文化内涵不丰厚的缺憾,充分挖掘现代生态文化。“滨湖四顶,水韵朝霞”整体体现四顶景观、滨湖水体景观以及朝霞的相互交融,体现生态本底与休闲韵味,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上述景观对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园林大都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塑造新形象、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六安,地处安徽省西部,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走出了108 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因此,在打造景观特色时,可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如六安皋城中心广场主景观雕塑“燎原”,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更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们在今后的建设中取得辉煌业绩。亳州,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世界中医药养生之都,赢得了“数天下药都,药材天地,歧黄事业,此城最古;量人间风采,神医故里,医药文化吾地独优”的美誉。在塑造亳州城市形象时,可构建出与现代中药有关的医疗、养生、保健三大服务体系,力争把亳州打造成为地方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厚重、现代产业发达的药材之乡、养生之都、健康之城。另外,黄山可大力发展徽文化特色,池州可打造佛文化特色等。总之,安徽省应通过城市景观设计,突出地方文化特点,提高区域文化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社会竞争力。

3.2 注重绿色景观设计

早在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 年在巴西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也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签署了“21 世纪议程”等文件,共同寻求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条件、途径和方式,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是20 世纪后期在国际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先进的设计思想,是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成长起来的。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要使人和自然协调相处,使环境具有喘息、消化和恢复的能力。[5]景观规划应以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景观设计只有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最大和谐,才能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如努力达到生活建设空间零污染,包括交通建设、房屋建筑、能源使用等都是采用无污染的原材料。生态绿化空间零污染,突破传统的掠夺自然资源的建设方式,走保护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吸收绿色设计理念,强化绿色景观设计,保护在自然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景观资源保护

早在几千年前,庄子曾说“天地并我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观点。现代城市规划奠基人盖迪斯也认为,人与环境存在着内在依存关系。人类要达到丰富与实际的生活是由环境及人类作用与环境的功能所决定。[3]

随着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产品开发与生态环境力争协调一致,并以不破坏原环境为原则。如合肥四顶山滨湖旅游区的原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明澈的湖水、洁净的沙滩、幽静的环境,没有人类污染的痕迹。这是滨湖旅游区的生命线,要注重环境保护,扬弃“海滨旅游城市化”的开发模式,实现回归自然的“野”环境。

另外,2009 年安徽省政府批设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诸如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的黄山、桃花潭、江南第一漂、障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西递、宏村美丽的乡村水街景观,黟县南屏、绩溪龙川的徽派建筑景观,千年商业步行街屯溪老街的街道景观,“香火甲天下”的佛教名山九华山的人文景观。对于这些经典景区,不仅要提升品位、打造精品,更要加强徽文化的保护开发,合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

3.4 重视景观人才培养

景观人才教育是提高景观设计水平的根本。中国的景观学起步仅有十余年的光景,较100 多年前美国就出现第一个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相差近一个世纪。国内景观学专业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景观设计市场尚不成熟,景观设计师严重缺乏。重视景观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安徽省只有合肥工业大学等少数高校设立了相应的景观学学科的教育,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为此,安徽省高等教育在继续办好现有的景观设计专业外,还应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逐步设立与景观设计相关的专业;也可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来实现知识更新,发展实用型景观设计人才等。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从其他地区引进或聘用景观设计类人才为地方服务。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人才作用,安徽省景观设计事业发展才会拥有更好的明天。

4 结束语

城市景观包括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方面,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对于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空间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景观设计应注入地方元素,彰显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并呈飞速发展态势。安徽省城市景观建设虽说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动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由于起步相对迟缓,城市景观设计存在规划布局发展不均衡、导入机制模糊和地方特色不明显等不完善局面。应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注重绿色设计、加大景观资源保护力度和重视景观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出路,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建设和监管制度、拓宽经费渠道、发掘公共艺术素材、注重借鉴经验和避免局部不均衡等方面,切实做好安徽省城市景观设计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而提升安徽省城市的内涵和品味。

[1]呙智强. 景观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89.

[2]城市景观[EB/OL].(2015-03-12).http://baike.baidu.com/view/482498.htm.

[3]戴代新,戴开宇. 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41-142.

[4]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2020)[EB/OL].(2015-03-12).http://www.doc88.com/p-1126051318374.html.

[5]于静,李航. 包装设计[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99.

猜你喜欢
安徽省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成长相册
景观别墅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