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君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637000)
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文字和文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语言与人类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以语言为工具。思维的结果需要语言来巩固。语言可以逐步深化思维,帮助思维系统化、条理化。传递思维的功能也离不开语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思维并且依赖于思维。心理是人类有机体对作用于人类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思维不能离开心理而独立存在,换句话说,心理是本源,思维伴随着心理反映的过程而产生。因此语文的学习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思维可以简单划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文学作为语文的一部分,对人的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但是文学的创造离不开逻辑。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以各种各样的形象来演绎事物的逻辑。而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用事物的逻辑演绎各种各样的形象。高尔基说过:“艺术家应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艺术家逻辑思维的体现,是作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展现。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有拥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杰出的文学造诣的文学艺术家才能使文学创作取得卓越的成效。《静夜思》,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短短的二十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正值青年的远客独在异地思乡的情景。诗人在寂静凄清的秋夜,望着明亮的月亮产生孤寂的感受。诗中展现了月光、霜、月三个形象,以这三个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但是,细细品味又在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全诗以严密的逻辑展示了游子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从最开始的看到“月光”,到“疑是地上霜”,然后为了确认是否是霜“举头望明月”,最后得到了答案后不由得产生了思乡之情。全诗以游子确定是否为月光为主线,以月光、霜、月亮为依托,将逻辑与形象紧密地结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诗歌是文学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语文的一个缩影。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没有发展成熟。而语文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文学不仅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和审美意识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而且作为审美信息的载体,它会通过鉴赏环节,通过读者这个接受信息的主体,反作用于社会,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形成文学特有的社会价值。审美是文学理想状态的本质。审美是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教育和语言教育围绕审美展开。审美有三个基本特点:直觉性、情感性、愉悦性。美的事物本身就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美的文学本身也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梅花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在这句话中磨砺和苦寒使我们直觉上感到坚毅。磨砺过的宝剑怎能不锋利?苦寒中傲然独立的梅花怎能不鲜艳美丽?艰难的环境成就了它们。事物如此,人为什么不能拥有坚毅的品质?短短的一句话直观地道出了做人应有的品质,通过托物言志形象地讲述了道理,通俗易懂。文学使得这种直觉性贯穿美感的形态之中。中国文学中不乏这样的事物。杜鹃鸟哀婉凄厉的叫声,布谷~布谷~让人感到凄怨哀伤,乡愁相思。秋蝉,若断若续的哀鸣声给人以悲凉和高洁的感受。柳,谐音留,字正腔圆地读出来让人瞬间产生离别之情。文学将审美的直觉性贯穿美感的一切形态。审美情感以审美认识判断为基础。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滔滔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入大海为首句。诵读第一句,读者会感到黄河水的波涛汹涌和气势磅礴以及黄河水的大气。诗句透过气势磅礴的画面,使我们感受到作者的乐观和豁达,深刻理解作者在仕途不顺,遭遇打压和排挤后仍然能够拥有豁达的胸襟和强烈的自信,挥洒文字,慷慨豪迈。以最直接的情感即黄河水的感受上升到作者的情感,再由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作者的人生。人们将从感性形式的情感体验中最直接理解理性观念,并不经过逻辑思维过程。人生纷繁复杂,大自然广袤而又丰富,复杂的人生和丰富的大自然熔铸成多彩的感性世界,我们审美情感体验也有无限丰富的内容。文学作为人生和生活的真实写照,给了我们无穷的情感体验。审美愉悦性要求我们的审美对象是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喜悦的事物。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文学中同样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各种姿色的美女,比如有黛玉的娇弱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读完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读者会不由得想象到娇弱灵动的黛玉之美,不禁产生一种愉悦感。文学中无处不充满着美。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更多地发现文学中的美。文学有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由于文学是语文的一部分,所以语文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从学段的升高方面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从年级的发展特点来看,初中到高中,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是学生学习最基础的阶段,也是一个人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心理资本的发展对人生有关键的作用。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是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事物形成的态度,对个人性格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文学是人们生活的写照。一部好书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会让人耳目一新,了解生活中的规律,剖析规律,运用规律。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学习语文,学生会了解到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不屈人生和坚毅品质;学习语文,学生会了解到祖国大地不同地方不同的风俗民情,如东南沿海的社戏、安塞的腰鼓,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学习语文,学生会了解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传奇人生,中国文学巨人鲁迅的少年生活,建国后辛勤蹬三轮的老王平淡人生和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等。书籍是人类几千年来无数智慧的载体,记录着人类数代人的经验教训,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语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文章,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会教导学生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走向成功。语文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展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成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的影响力是无穷的,语文是塑造一个人的捷径。思想的成熟,认知的丰富,逻辑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心理资本的形成。语文赋予了学生这些,因此,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心理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就是让学生做到自觉地学习。首先需要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其次需要学生明白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语文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然后要求学生自觉地寻找和使用语文的学习方法,勇于尝试,使用多样的方法,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学会学语文,能够独立地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知识丰富,经典书籍种类繁多。尤其是用文言文记录的书,晦涩难懂,需要查阅工具书才能理解,而且内容丰富,容量较大。因此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耐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学习语文,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纠正学习语文时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等不好的行为。
现在的学生大多学业繁忙,每天有大量的课后作业要做,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以至于好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考试作为我国现阶段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评价方式,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心。学生的学习成果只通过分数体现,造成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语文学习的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造成学生不重视语文,不学习语文,视语文为副科。因此要培养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功利性,让学生真正了解语文的魅力,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点一点,脚踏实地地学习。
语文,海纳百川,既包含语言又包含文学。文学又包含很多内容,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如果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有效地分清主次,就会本末倒置,片面地学习语文。有的学生偏爱小说,所以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看小说上,导致忽略了语文的其他方面,最后在语文考试中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因此需要学生合理地安排语文学习的时间。
语文学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重视语文的学习。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魏丽杰,魏丽华.教师言语艺术[M].济南出版社,2004.
[4]杨明全.课程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镇西.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