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荣荣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一分钟”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出的关于学生每天日常管理的一些做法,包括七个方面:一分钟军歌、一分钟踏步、一分钟家务、一分钟名人传记、一分钟识记、一分钟演讲、一分钟日记。这七个方面不仅包括了学校生活,也包括家庭生活。具体说来:一分钟军歌——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全班起立齐唱军歌,通过齐唱军歌,陶冶情操,振奋人心。一分钟踏步——在每天上午大课间之前进行。全校师生在操场列队集合站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进行踏步,踏步时要求学生做到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大摆臂、高抬腿,通过一分钟的踏步练习,让学生感受那种堂堂正正的感觉;感受那种脚踏实地的自豪感、踏实感;感受从大地中汲取力量的幸福感、愉悦感[1]。一分钟家务——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一分钟名人传记——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分钟识记——通过限时记忆训练,锻炼识记能力,提高短时记忆能力。一分钟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完整话,勇于发表见解。
虽然一分钟时间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七个一”的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立能力都得到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简短的一分钟训练,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在每分钟里都能受到感染与教育、熏陶与锻炼。
这七件事,眼前利益对学生有好处,也符合国家利益;可持续发展;时间成本不高,有时间可以多做,时间紧时十几分钟也能支付得起,挤得出来;经济成本也不高,做家务,唱好歌、踏步、注意力、演讲都不用花钱;写日记买本,读名著买书,也花不了多少钱。[2]
“一分钟”思想不仅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在语文教学中也多有体现。通过对魏书生的教学实录进行统计,“一分钟”思想已经深入到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环节。课前的一分钟口头作文,课上的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背诵、一分钟朗读、一分钟速读、一分钟复述、一分钟跳读、一分钟抄写、一分钟默写、一分钟听力等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她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下面不再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
师:大家听我喊“预备一起”,用一分钟看课文下面注释,然后自问自答,可以出声。(学生迅速翻开书看。)[3]
一分钟内找到统筹方法的概念、一分钟看课下注释、用一分钟记住文中的例子等等,一分钟内做的目标明确,时间明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师:师生相互问好之后,我愿意同我的学生一块商量,是坐下还是站着。站着做什么?等着老师出题。出一道作文题目,大家站在那儿七嘴八舌地口头作文,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训练大家口头作文的能力。
……
师:都地说,可以说不好,可以颠三倒四,可以有病句,但不可以不说,大家开始说吧!(众生七嘴八舌,约1分15秒)……在说的过程中,12块肌肉都活动了,大脑活跃,训练了思维能力,经常说,说的能力就提高了,现在社会,人际交往频繁,说的能力很重要,一定要抓住机会,自己口头作文的能力。
……
师:同学们注意,要首先跳读一遍。跳读就要抓文章的主要观点,倘看不出来就再速读一遍。咱们现在先跳读,给大家1分钟时间。
……
师:咱们背20秒。……刚才这句话一共多少字?
生:42个字。
……
师:这样在较短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就越学越爱学,效率越高,形成良性循环。……下面,咱们试一试,这句话一分钟能不能写下来,能默写的默写,忘了的就看一看书,写完了就举手,看谁写得快。
……[4]
一分钟的口头作文,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分钟的跳读,训练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一分钟默写,快速书写的能力得到锻炼。短短三分钟,说、读、写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时间短,但效率高。
……
师:学习这篇课文,再练习一下,连续看得多长时间,大家估计一下。
生:三分钟。
师:连读一遍,三分钟。
……
师:好,时间到,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谁能把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一遍?
师:他复述得比较好,读一遍就记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了很多书,有课内的,有课外的。课外有时一分钟能读一千字,读后也要练习复述。
……[5]
通读课文之后进行复述,锻炼了学生的速读能力、速记能力以及复述能力。
魏书生课改的核心观点就是提高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魏书生主张“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学习成果”。在魏书生日记中就提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实处,多干实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语文教学中的“一分钟”教学法,用时少,每节课都可以开展。课堂上经常开展“一分钟”竞赛,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效率观念和竞争意识。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时,时间一定,目标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立“高效学习日”也是魏书生致力于提高学习效率重要的一环。设立“高效学习日”的前一天,引导学生制订一天的计划:各学科一天的任务量要落实到数字上,执行起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争的气氛,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力向前的场效应,促使平时懒惰的人也紧张起来,分秒必争,写完了、干完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洋洋得意。[6]
语文教学中如字词、简短的背诵等,都可以通过“一分钟”竞赛的方式来完成。这些知识点学生易于把握、理解,不需要教师花大部分时间去讲解。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把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变得更有趣味性,更加灵活,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归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认为不需要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时间短,见效快,把剩余的时间用在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教学中。
一分钟虽短,但可以写五十多个汉字,可以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可以说将近二百个字的话,可以做二十多个仰卧起坐;早晨起床,用一分钟穿衣服,一分钟叠被子,一分钟刷牙,一分钟洗脸。四分钟就可以做完以前十分钟才能做完的事。
学生把能做的事一天天地做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这是教育的大事。[6]通过每天的“七个一”和课上的“一分钟”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拉、不犹豫,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学会化零为整,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如魏书生在上下学路上开展的“一个单词”的活动,利用学生在路上的时间背单词,每次背一个单词,任务轻,易于执行。一天四次上下学,背四个单词,一周就是28个单词,一个月就是120个单词,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只要我们珍惜每一个一分钟,就会创造出奇迹。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4.
[2]魏书生.培养民主科学治教的习惯[J].人民教育,2009(13).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5]魏书生.教案、教学纪实选[M].沈阳出版社,2000.
[6]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