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中心学校,湖南 郴州42300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需要兴趣,教学也需要兴趣。回顾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结合自己的总结反思,下面我浅析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几种方法: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如果教师将作文当成一个难题,不敢面对,消极应付,恐怕是难以教好作文的。反之,放下抱怨,积极行动,勇于探索,作文教学会变得简单些。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表达自己对习作的喜好,帮助他们从情感上建立好感。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①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启示我们:为了搞好习作教学,教师不妨从思想上消除作文难的观念,相信自己能教好作文,并通过自身的学识和言行,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创作的热情。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会缓解畏难情绪,相信自己能写好作文。
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一方面,向学生讲述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说话是一种交际能力,写作也是一种交际技能,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此外,写作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个人而言,将所思所想转化成文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写的过程中,整理情绪,理清思路,发展思维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别有一番滋味。面对写作成果,内心那份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写作过程,享受写作成果,借此使每个学生学会在写作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写作。长此以往,学生们会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另一方面,向学生直观展示写作乐趣。“空口无凭难以信服,事实为证胜于雄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业余写作情况,例如教学计划、教案、反思、论文、下水文、年终总结、日记、短信、邮件,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当堂口头作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写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果教师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和学生及时分享喜悦,相信学生会更加敬重教师,无形中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主要的是能打动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的情绪障碍,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的情感交流,需要教师用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学生处在适宜的情境中,就会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产生积极的反应,主动投入到写作中去。
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微笑着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微笑着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在宽松和谐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们的恐惧心理会有所缓解,慢慢地,还将建立“舒适区”,他们开始感受写作的喜悦,获得美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对小学生来说,写作学习是一种难上加难的劳动。此时,如果教师吝于表露微笑,课堂气氛极容易沉闷,甚至有可能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要做到“以心交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内容,力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个别潜能生对于书本上的习作题非常陌生无从下笔,与其让他照抄别人现成的范文,不如引导他自主选用相近的或无关但感兴趣的题目,让他有话可写,这样的进步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更有价值。哪怕模仿的比例很大也没关系,小学生本就是“习”作嘛。
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学会习惯并接受他们的现有习作水平,不批评不指责,以一颗包容的心善待他们,允许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慢慢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就予以表扬、给予鼓励,一点一滴呵护他们。如果学生习作水平尚停留在前一年级或前几年级,也没关系,教师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层次,不在乎学得有多快,关键在于一直在往前学。让学生心服很难,但有必要,教师要真正懂得他们的内心需求。为了使学生们更轻松地学习,教师还必须帮助他们克服知识和能力脱节的现象。那种一刀切的做法要尽可能地消除,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对优等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鲜活、敏感的心灵去体察和感受外界事物,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心”,大胆写出内心深处的东西,努力使作文鲜活、动人;潜能生由于底子薄、基础不牢,需将夯实基础、逐步提高作为重点,让他们由写好词语、句子,过渡到段落,再到篇章。起初字数要求可适当放宽,不设字数的门槛。努力使作文真实、通顺,是这部分学生习作的目标。
“以心交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用自己的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当兴趣由内而外地散发,成为爱好之后,教师自然愿意花时间也习惯去钻研习作教学,向课本、向名师学习写作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写作指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师也会愿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摸清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之处。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并设计习作教学方案,这将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就学生而言,光有兴趣还不够,从“喜欢写”到“擅长写”,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对刚起步的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能一蹴而就,离不开教师手把手地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好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在知识、生活等各方面的积累。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短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强化早自习背书效率,扩大原有知识面;落实课堂研读教材效果,加强写作方法指导;注重课外推敲琢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要使自己的作文鲜活、动人,还应多读、精读范文,从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中借鉴成功的写作技巧。”
积累书本的知识远远不够,习作还得来源于生活,正所谓“生活处处皆语文”。比如:街道标语、店铺招牌、产品说明书、电视、网络、广播,只要有心,写作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教会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引导他们留意生活中的写作知识,逐渐提升他们对词汇、语句的敏感度,养成站在语文的角度去揣摩、评价身边事物的习惯,假以时日,写作能力自然也能得到发展。
对小学生来说,写作指导课十分必要,教师善意的提醒、点拨,有助于他们减少一些障碍,有效避免跑题。但指导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否则耗时耗力,徒劳无益。对拖拉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以危机感去强化他们的效率意识,要求他们当堂写作、当堂完成;对作文语言乏味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字词里抠感情,再次品评优秀作家优美句子的写法,学习他们的用词讲究……学生写作困难不同,指导方法也须不同,注重差异性,这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批改及时化,与其教师一人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全盘批改,逐一写批注、建议,不如有选择性地加入面批、师生合作、生生互改等形式,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为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供了契机。另外,在合作学习中,又使学生与人交往、团体协作精神得以提高。因为批改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评价多元化,不能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习作要求评判每一位学生,而应灵活评价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欣赏他们的进步,改进他们的不足。在拟题新颖、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等众多要求中,凡是符合一项,教师就应该充分表扬,而不应过多地纠缠小细节,以致否定全文,打消学生积极性。
评价有效化,教师需要事先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具体落实到错别字更正、标点符号的合理运用、卷面的具体要求上。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固有的问题,也要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写好作文的方法。面对错别字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建立纠错本,分类整理,反复记忆。如:多笔画:“考试、课堂、暖、晓”;少笔画:“太阳、真”;易混淆字:“今、令;在、再;玩、完;的、地、得”……勤查字典,找准差异,学会辨别。
就像杨峻岩老师所说:“要使自己的作文鲜活、动人,关键在于练,练观察,练思考,练品味,练表达,练修改。”优等生要“练”,潜能生更得“练”。希望学生们乐练、善练、勤练,脚踏实地,笔头生花,学得有趣;希望教师们乐教、善教、勤教,勇往直前,与时俱进,教得轻松!
【注 释】
①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杨峻岩.杨峻岩老师教你写好作文[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编.创新作文[M].知识出版社,2002.
[5]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小学语文教师百期精华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7]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广西壮族自治区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程标准透析[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