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辽东学院 韩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金兀术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位历史人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古典小说《说岳全传》(以下简称《说岳》)对其形象的生动塑造。《说岳》是历代“说岳”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增订者金丰在《自序》中谈到整部小说主要是想突出“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岳飞、秦桧与兀术的确是《说岳》全书重点刻画的几个主要人物。岳飞是抗金将领的楷模,秦桧是卖国投降派的头子,而兀术则是金国将领的代表。岳飞的“忠”、秦桧的“奸”以及兀术的“横”都给读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但是,作者过于突出岳飞之“忠”与秦桧之“奸”,因而岳飞、秦桧的形象略显呆板,不够生动饱满,带有“脸谱化”的特征。而反倒是作为岳飞陪衬与对立面的兀术被刻画得立体生动,精彩传神,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说岳》的确也表现了兀术骄横、粗暴的一面,但是这些特点并非作者写作的重点,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这些只能算是兀术性格的次要方面。《说岳》对于兀术的形象并没有一味地加以丑化,更多的是进行正面的肯定与赞扬,全书对于兀术有很多的美化描写,这些才是读者眼中兀术主要的形象特点。作者运用了多元化的手法来塑造兀术这个人物,写出了人物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说岳》中的兀术形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说岳》第十五回中兀术第一次出场,小说对其外貌作了如下的描写:“脸如火炭,发似乌云。虬眉长髯,阔口圆睛。身长一丈,膀阔三停。分明是狠金刚下降,却错认开路神狰狞。”与长相相反的是兀术“虽然生长番邦,酷好南朝书史,最喜南朝人物,常常在宫中学穿南朝衣服。”当他初入中原,见到宋朝守将陆登,便心里暗生敬佩之情,认为“果然中原人物,比众不同”。
《说岳》作者运用了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出场定格”的方法来塑造兀术的形象,因此兀术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方面他长相凶恶,孔武有力,有着骄横的性格,作者将其形容为“狠金刚”、“开路神”;另一方面,他又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读的是汉族的书籍,喜欢的是汉族的人物,还爱穿汉族的服饰,这一切说明他服膺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并身体力行。骄横与儒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性格集中在了他的身上,说明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的性格具有多个值得言说的侧面。
兀术学习中原先进文化的结果是他接受了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以此作为自己评判人物的标准。兀术在评判宋朝人物时,不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己方的利益,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中国古典小说往往都以教化百姓作为创造的宗旨。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寄予着作者的道德评判色彩,人物的美丑善恶往往是互相对立与互为比照的。这突出表现在兀术敬重忠良、憎恶奸佞的方面。
兀术敬佩陆登的忠勇与为人,因此在攻破潞安州之后厚葬陆登夫妇,将陆登的遗孤陆文龙抚养成人,并且下令“不许动民间一草一木,违令者斩!”他敬重李若水为宋室忠臣,因而对其礼遇有加,并不计较他顶撞自己的过错,反而想方设法保护他。后来李若水被老狼主杀了之后,兀术还保护李若水的母亲,并赠银五百两作为养赡之资。他与昔日梁山好汉呼延灼交战,两人大战数十回合,最后呼延灼跌下马来,被兀术一斧砍死了。兀术获胜之后并没有一丝的高兴,反而说“倒是某家不是了!他在梁山上何等威名,反害在我手。”由此可见,兀术钦仰呼延灼的忠勇,对其充满了惺惺相惜之情。兀术尊重和礼遇忠君爱国的宋朝将士,而对于背叛宋朝的奸佞,兀术则非常地厌恶。得知张邦昌是宋朝第一奸臣时,他便说道:“既是奸臣,吩咐‘哈喇’了罢”。后来在军师哈迷蚩的劝说下,为了伐宋的战略需要,暂时留住了张邦昌的性命,但是最终还是下令将张邦昌、王铎二人杀了祭旗。宋朝的另一位降将刘豫也被兀术下令诛杀了。由此可见兀术对于投降背主之人毫无好感。在兀术追击高宗时,见高宗之妃荷香不但不保护高宗,反而告发高宗逃走的方向,兀术认为“夫妇乃五伦之首”,荷香作为嫔妃出卖夫君,是“寡廉鲜耻、全无一点恩义之人”,就一斧将其砍成两半。
兀术出场的背景是金邦老狼主为了挑选伐宋的大元帅,下令凡是能举起重一千余斤的铁龙者便可当选,别人都力不能逮,而兀术却只手将铁龙连举三举,被老狼主封为昌平王、扫南大元帅。这是兀术在书中的第一次登场亮相,作者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来表现其英勇,取得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令读者对兀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也可见作者对于如何更好地刻画兀术的形象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说岳》第二十七回写兀术与岳飞的正面交锋:“枪来斧挡,斧去枪迎,真个是:棋逢敌手,各逞英雄,两个杀做一团,输赢未定。”并且有诗赞云:“大鹏初会赤须龙,爱华山下显神通。南北儿郎争胜负,英雄各自逞威风。”将兀术刻画成可以与全书的主角岳飞相匹敌的勇将和英雄,毫不吝啬对其的赞美之词。因此有学者指出“在小说《说岳全传》里,他(兀术)虽与岳飞一反一正而作为反面人物来出现的,但在作者精彩的笔下也还是不失其英雄本色的。”[1]112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此外,兀术的身上还有其他诸多美德。比如作为将军,兀术非常爱惜手下的将士。第十五回写番兵中陆登埋伏,尽皆丧命,“兀术见此光景,不觉大哭起来。”他纪律严明,每当攻克一座城池之后,总是严格约束部下,禁止烧杀抢掠的行为。兀术还有不好女色的特点。小说第十八回写张邦昌向兀术进献金银财帛与歌童美女时,兀术道:“但这歌童美女,我这里用不着,你可带了回去罢!”
综上所述,《说岳》中的兀术虽是一位侵略军的头目,但作者对他的描写不同于以往凶残暴虐的敌酋形象。兀术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都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他活脱脱是一位汉化了的英雄形象。
《说岳》之所以没有将兀术写成完全的坏人,而是塑造了其复杂的性格特征,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岳》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金丰在《自序》中明言:“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宜尽出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之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历史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完全脱离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只能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兀术的原型便是金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完颜宗弼。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为人豪荡,胆勇过人”,曾经赤手空拳与辽兵交战,“独杀八人,生获五人”,是金军中享有崇高声望的一员悍将。在金灭辽和北宋的战争中,他都是急先锋,还曾经率军南下攻克金陵、杭州等地,迫使宋高宗乘船窜逃至海上。但兀术并不是嗜杀成性的战争狂人,而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随着金宋实力的此消彼长,他力主与宋议和,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此外,兀术还“喜读书,暇则延接儒士,歌咏投壶,军民相安”,由此可知《说岳》所描写的兀术文武兼备、敬重忠良等特点完全是有史实依据的。在《说岳》中作者没有一味地否定与歪曲兀术的形象,相反对其有不少美化的情节,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据了历史上完颜宗弼的真实面貌。
从小说创作的艺术经验来看,生动地刻画兀术的形象,主要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更好地衬托全书的主人公岳飞的英雄形象,二是能够突出全书忠奸斗争的主题。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到:“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而一才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毛氏所言既是对《三国演义》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小说创作的普遍规律,为后世的小说家们所继承。《说岳》中兀术与岳飞的交锋就可谓是“才与才敌”,两人在牛头山、朱仙镇等地多次交战,每次都是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兀术败于岳飞的手下,由此更可见与兀术相比,岳飞的英勇与谋略更胜一筹。《说岳》之所以要将兀术的形象塑造得丰满而有力度,主要的目的还是以此来从反面衬托岳飞的光辉形象。
同时,《说岳》美化兀术的形象,更能强化岳飞与秦桧之间的矛盾纠葛。一直以来人们便将宋朝败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奸臣陷害忠良、卖国求荣。岳飞最终并非死于兀术之手,而是死于秦桧的陷害之下,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同情。岳飞与秦桧之间爱国与卖国的冲突构成了《说岳》的主要矛盾,更有利于突出全书尖锐的忠奸斗争主题。[2]89
《说岳》的成书时期为清代,而清代统治者为女真后裔,如果丑化兀术形象很容易被认为是在影射清代统治者。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为了避祸,也不得不去有意美化兀术的形象。有论者这样认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兀术形象作为有限的反面角色,获得了受众和作者的移情,这意味了潜移默化的民族认同和接受。”[3]67
我们甚至还可以认为《说岳》所描写的兀术形象似乎带有一些清初多尔衮、豪格、多铎等诸王的影子。首先,他们的身份十分相似。兀术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多尔衮等人也是清皇室的宗亲。其次,他们在建国中的作用相同。兀术为金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多尔衮等人则是清朝定鼎天下的股肱之臣,《清史稿》评价道:“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另外,他们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也是比较一致的。《说岳》中多次讲了兀术对中原文化的钦仰。《清史稿·多尔衮传》记载清兵进入北京时,“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设卤簿,请乘辇,王(多尔衮)曰:“予法周公辅冲王,不当乘。”多尔衮将自己辅佐年幼的顺治比作历史上的周公辅佐成王,说明他不仅精通中原文化,而且还自觉地践行儒家的伦理规范。多尔衮还“戒饬官吏,纲罗贤才,必收恤都市贫民”,他的所作所为与《说岳》中兀术的言行举止颇有相似之处。
因此,《说岳》中的兀术作为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历史上的兀术,他实际上更多地承载的是作者的社会历史观和道德标准评判。兀术形象成了我们考察清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民族观念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1]郝庆云.简评金兀术的历史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
[2]金成翰.岳飞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6.
[3]张春晓.论金兀术文学形象流变[J].中国文化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