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渤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在现代汉语中,“刚”和“就”均具有典型的时间副词用法,《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指出,时间副词“刚”可以表示前后两个行为、动作或状态发生、完成或出现的时间相距很短。这种句子里,“刚”往往与“就”、“又”等呼应。例如:
(1)王德民……刚吸进嘴的烟,马上就喷了出来。(《湖南文学》)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例释》在说明“就”的时间用法时,同样提到了“刚……就……”格式,具体解释为,甲、乙两事先后连续发生,在乙事中用“就”字,表示乙事紧接着甲事发生,这时,“就”往往跟“刚”、“才”、“一”等副词搭配使用。
(2)刚放下碗就出去了。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发现,在两词的释义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时间副词“刚”与“就”的搭配问题,即当两个动作、事件紧邻出现时,“刚”与“就”可组成“刚V1就V2”格式。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刚”与“就”的单独研究较为常见,但有关两词共现的格式研究则较少见到,本文拟对这种相继义“刚V1就V2”格式的语义及表达问题进行论述与说明,以求能更准确、更细致、更深层地把握“刚V1就V2”格式的用法。
首先,在“刚V1就V2”格式中,V1与V2的发生顺序具有不可逆性,V2是V1结束之后所发生的事件,在时间顺序上必然出现在V1之后。在该格式中,这种动作上的相继关系是最基础的语义关系,是第一性的,因此,相继义是这一格式的底层意义,具有不可消除性与不可推倒性,是一种基于真值条件的推衍意义,一旦消除,将会产生语义矛盾。如例(1)中,“喷了出来”必然在“吸进烟”之后出现。
第二,“刚V1就V2”格式的核心意义为“时间间隔短”,即前后动作之间的间隔短。在“刚V1就V2”格式中,二者之间具有紧承关系,前项V1的结束通常伴随着后项V2的开始,该意义是在相继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例(1)中,“吸进烟”与“喷了出来”时间间隔非常短,前者的结束点与后者的起始点几乎重合。
第三,“刚V1就V2”格式除具有以上两种意义外,还可表达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想法,表示两个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间隔与说话人的主观预期不一致,它体现的是一种认识意义,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处于语义层级的顶层。这里的“预期”,不仅指与前后句子形成关联的预期信息,还包括与特定上下文有关的心理预期。我们认为,凡是可以成立的“刚V1就V2”格式都具有这种主观情态义,但在格式内部,由于自身特点与具体语境的不同,各成员主观化的程度并不均衡,有些突出强调事件的实际进展,客观义较强,有些则意欲凸显说话人的想法与感受,主观性较强。如例(1)中,说话人在客观描述事件的同时,还带有“喷出来”的发生时间比预期时间早或快的意思。再如:
(3)这次来绍兴办事,没想到刚从火车站出来就遇到一个多年未见得老同学,打扮甚是时髦,一点不见当初乖乖女的样子。(《读者》合订本)
例(3)中,说话人“从火车站出来”后,并未想到会“遇到老同学”,因此在描述事件紧承关系的同时,主观上还带有所发生事件超出预期,在预期之外的意思。
Halliday 在《关于及物性及英语的主题的几点意见》中(1967)正式提出“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这一术语。此后,话语信息单位的切分就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话语信息之所以可以切分,是因为信息结构本身具有层次性。体现在配置方式上,通常是将重要信息安排在前景句(foreground sentences)中加以凸显,而将相对次要的信息安排在背景句(background sentences)中,用于衬托或辅助主要信息。其中前景(foreground)与背景((background)是一组相对概念。
在“刚V1就V2”格式中,V1与V2两个动作行为在时间轴上相继发生。一般来讲,句子的信息编排通常是由旧信息向新信息过度,越是靠近句末的成分,成为新信息的可能性越高(方梅,1995),在复句中,后面的分句通常更为凸显。从信息地位上看,“刚V1就V2”格式也遵循这一原则,后项V2处于前景地位,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前项V1处于背景地位,属于辅助性信息。例如:
(4)据梁某介绍,他是上虞市汤浦镇人,这次来绍兴办事,没想到刚从银行出来就遇到劫匪,幸亏碰上了这么多好心人。(《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5)柱子刚从隔壁村回来,就遇上鬼子,没说二话,就被两个鬼子拳打脚踢地架走了,另外三四个鬼子闯进屋里来。(冯德英《苦菜花》)
例句(4)(5),从信息在全句的地位看,后项V2均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例(4)中,“遇到劫匪”属于前景信息,是说话人想要着重表述的内容,而“从银行出来”属于次要信息,用于提供前者发生的时间。例(5)中,“从隔壁村回来”为背景信息,“遇上鬼子”才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在以上两例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分辨出前项V1与后项V2的信息强弱,这主要因为以上例句中的V2多为偶然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语义倾向性较强。但在多数情况下,V1与V2并无明显的语义倾向性,人们对二者信息强弱的感知也并不敏感,很多时候,V1在句中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V2,例如:
(6)工作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刚睡着,就被老板的电话吵醒了。(潘虹《潘虹独语》)
(7)家里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弄了个大专上,刚入学三天,就被退学了。(《读者》合订本)
例(6)(7)中,V1的凸显程度似乎已经超过V2,V1与V2哪个为主要信息,哪个为次要信息,在判断上似乎有些困难,这里借助删除法进行说明,只提取句中的“刚V1就V2”格式:
(6’)刚睡着,|就被老板的电话吵醒了。
(7’)刚入学三天,|就被退学了。
显然,在例(6’)中,只保留前项如“刚睡着”等,虽然句子也可以成立,但言者意欲表达的主要信息却没有表现出来。反之,如果将后项如“就被老板的电话吵醒了”等信息保留,即便有可能忽略掉某些辅助性信息,但是说话人想要传递的重点内容却已经交代清楚。因此,可以断定,在“刚V1就V2”格式中,V2始终为前景信息,是语义重心。但在以上例(6)(7)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说话人似乎更加想要凸显位于背景位置的V1。如例(6)中,虽然“被电话吵醒”为语义重心,但说话人更想表达“睡着”这一行为的短暂性。例(7)中,虽然“被退学”为主要信息,是该句的语义重心,但说话人更想表达的是“入学三天”这一行为的短暂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刚V1就V2”格式具有背景的提升功能。
“刚V1就V2”格式具有增强背景信息的功能,当V1与V2两个动作行为同时进入“刚……就……”格式时,该格式可自动提升前项V1的信息地位。如例(6)(7),虽然后项V2为整个句子的前景信息,但是言者所强调和意欲凸显的却是背景信息V1,其主要原因与该格式所引发的心理预期有关。“刚V1就V2”格式所传递的信息属于反预期信息。反预期(counter-expectation)是话语-语用层面的概念,不属于句法-语义层面,集中反映了言语行为中的人际关系,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
“刚V1就V2”格式可引发一个话语外的心理预期,该预期既可以与后项V2组成对比关系,表达一种反预期意义,同时,又可与前项V1组成对比关系,使V1的信息强度得以提升。当V2与预期信息进行对比时,心理预期因V2的介入而遭到破坏,V2的出现否定并解除了先设的预期信息,属于反预期项,其信息强度最高,处于信息结构的前景位置。当V1与预期信息进行对比时,V1的实现时间通常短于或快于预期时间,在这一对比过程中,V1的短暂性特征得以凸显,信息含量得以增强,信息地位也随之被提升。如例(6)中,该格式所诱发的心理预期为“希望睡着这一行为可以持续到自然终止”,但V2“被电话吵醒”的出现终结并破坏了这一预期的完成,使“睡着”的实际运行时间短于预期时间,在这一过程中,V2为反预期项,所传递的信息最为重要,V1通过与预期信息进行对比,凸显了行为的短暂性,表达了不希望被打扰的主观情绪,因而得到了说话人更多的关注,信息地位也随之被提升。例(7)中,心理预期为“应继续上学,并持续到毕业为止”,但预期信息因V2“被退学”的介入而提前结束,形成实际情况V1“入学三天”,在这一过程中,V2因否定了预期信息而成为反预期项,是说话人传递的主要内容,V1因与预期时间形成对比而凸显了自身的短暂性,信息含量得到增加,进一步拉大了前后事件的反差程度。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刚V1就V2”格式可引发一个话语外的心理预期,该预期可同时与V1、V2组成对比关系。当与V2进行对比时,V2可将预期信息解除或破坏,而最终凸显为前景信息。当与V1进行对比时,V1的运行时间或短于或快于预期时间,其表现出的短暂性特征使其自身的信息强度得到提升,受到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常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很多时候,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后项V2。但值得说明的是,与V2相比,V1并不能彻底否定或解除预期信息,只起到对比强调的作用,其信息强度的提升无法动摇V2的前景地位,V1始终属于背景信息。
从焦点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方梅曾指出,一个句子中最为凸显的部位被称为焦点,由于句子往往是遵循从旧到新的信息编排原则,越靠近句尾成为焦点的可能性越高,句末成分通常可看作句末焦点或常规焦点。[1]反之,如果一个成分,其主要作用不在于引入新信息,而是用于凸显说话人的某种对比目的,这个成分就可看作对比焦点。刘丹青,徐烈炯认为,在同一个小句中,对比焦点跟常规焦点不能共存。[2]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话题焦点”这一概念,将其与常规焦点、对比焦点并称为焦点的三大类型。文中指出常规焦点的特征为[+突出][-对比],对比焦点的特征为[+突出][+对比],话题焦点的特征为[-突出][+对比]。他们认为,话题焦点与自然焦点、对比焦点都存在差别,话题焦点是只能强调对比,而没有突出作用的焦点,也就是说,话题焦点只能以句外的某个话语成分或认知成分为背景,在本句中得到突出,而不能以本句中其他成分为背景,话题焦点并不比句子的其他成分突出,句子可以另有突出的成分,话题焦点的强调作用只表现在跟句外成分的对比上。此后,由于话题与焦点的分立与交融问题,有学者认为将这一称谓改为“对比性话题”或“对比话题”更为合适。
我们认为,“刚V1就V2”格式中,V2是句中的常规焦点,而V1的作用则相当于刘徐文所说的话题焦点,这里,我们将其暂称为“对比性行为”,虽然具有明显的对比特征,但并不妨碍它所在句子的后面部分表达句子的重要信息,V2始终为整个句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前项V1的对比功能,可将其自身的信息地位提升,增加句子的主观强度,但却无法撼动V2的前景地位。
1.强调非常规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为需遵循一定的社会准则,如上大学需通过考试,乘飞机需安检等,而有些行为则没有这样一种明确的准则或流程,事件的发展需根据实际的需求或自身经验而定夺,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心理上便形成了一些基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流程模式,这些模式在认知上具有普遍意义。当实际行为与主观上的流程模式不符时,人们往往选择“刚V1就V2”格式进行表达,以凸显前后事件的非常规性。
(8)你刚吃完饭就运动,不怕练出胃下垂?(健康饮食网)
例(8)中,说话人认为“吃完饭”需“休息一下”才能“运动”,但实际情况却省略了“休息”这一过程,前后动作的紧承相接属于跨级运作,违背了主观上的流程模式,是一种非常规表达。
2.强调偶然性。当V2为某些小概率事件或突发性事件时,其状况完全在说话人主观预期之外,人们往往选择“刚V1就V2”格式,意欲凸显事件的偶然性。
(9)当时4架飞机刚升空后不久就遇到了恶劣天气,其中的两架飞机安全返航,而另两架飞机不久便与地面中断了联系。(《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例(9)中,“遇到恶劣天气”属于突发事件,该事件发生在说话人主观预期之外,并可对前项V1造成影响,倾向于表达情况发生的偶然性。
3.强调紧随性。
(10)永明刚吃过饭就马不停蹄赶去了派出所,苏红也在同一时间赶到。(《作家文摘》1997)
例(10)中,“刚V1就V2”格式既不强调情况的非常规性,也不强调事件的偶然性,而是着重强调前后事件的紧随关系。例(10)中,“吃过饭”与“赶去派出所”既无流程关系,也不存在突发情况,只强调二者的紧承速度与主观预期存在偏差,比预期时间快。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刚V1就V2”格式所传递的均为反预期信息,但具体情况略有不同。当“刚V1就V2”强调偶然性时,由于实际情况多为小概率或突发事件,所述情况一般发生在说话人预期之外;当该格式强调非常规性与单纯紧随性时,实际情况的发生往往是比预期时间早或快。
“刚V1就V2”格式所传递的信息为反预期信息,具有一定的语用倾向,该格式通过突出前后事件的逆反性,传递出超出意料之外的主观情感,认为前后事件的发生不协调、不合常理,该格式既可以表达积极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消极的情感。例如:
(11)这场比赛是在小雨中进行的。中国队刚开场就获得一次破门良机,肖战波小禁区内的大力抽射,为中国队率先破门。(《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12)项目中达产、达标且效益比较好的仅占17%,有115 个项目投产就亏损,9%的项目刚建成就停产或需要转产。(《报刊精选》1994 年)
总的来说,“刚V1就V2”格式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超出意料之外的主观情感。根据语用倾向的不同,这种意外又可以生发出多种语气色彩。如例(11)表现的主观情感为欣喜与惊奇,属于积极情感。例(12)表现的主观情感为无奈与不满,属于消极情感。该格式究竟传递怎样的情感信息,还需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刚V1就V2”格式强调V1与V2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短,甚至同时发生,这种表述实际上已经具有夸张的修辞色彩,说明了两事件的紧承速度已逐渐超出了说话人主观认定的范围之内,很多时候,该格式在用于传递主观情感的同时,也用于制造某种夸张的表达效果。
“刚V1就V2”是一个由时间副词“刚”与“就”组成的常用格式,胡建刚(2007)曾指出:“刚”作为时间副词,表示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其基本特性表现为在时间量上的主观趋短性。这种趋短性发展的结果就是在后句中出现了副词“就”,强调前后动作在时点上的日益趋近,甚至几乎同时发生。
通过考察与分析,我们认为“刚V1就V2”格式具有三个语义层级,分别为相继义、紧承义以及主观评价义。该格式可引发一个话语外的心理预期,该预期可同时与前项V1、后项V2组成对比关系。从信息结构上看,V2作为反预期项,可将预期信息破坏并解除,在句中处于前景位置。V1作为“对比性行为”,其运行时间或短于或快于预期时间,所表现出的短暂性特征使其受到了人们更多的注意,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强度,常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但V1并不能彻底否定或解除预期信息,在句中只起到对比强调的作用,其信息地位的提升无法取代V2的前景地位,始终属于背景信息。在表达功用上,“刚V1就V2”格式可用于强调偶然性行为、非常规性行为和单纯的紧随性行为,常表达一种超出意料之外的主观情感,有些时候,还具有夸张的修辞色彩。
[1]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
[2]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