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课堂中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多重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解读

2015-08-15 00:50胡清平
语文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汉语交际动作

○胡清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势、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1](Samovar,et,al,1981)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多达93%。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常规语言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2]

在国际汉语课堂中,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恰当、有效地使用非语言行为,增加课堂语言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非语言行为表现形式较多,本文主要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研究国际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主要选择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和感知的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这几个方面是教师的目光、脸部的表情、声音、身体的动作、手势语、客体语、体距、教师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还对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老师什么样的非语言行为和除教学能力之外,学生对老师的关注点进行了调查。

一、国际汉语课堂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次调查对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2004年8月进入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自23个国家,汉语均达到中级或以上水平,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问卷调查题目总共12个,题目清楚明了,留学生容易理解,题型为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问题。这样可以保证答卷的真实、客观和可靠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9份,收回有效答卷99份。

(一)数据分析

(1)目光。第1题,喜欢老师经常看自己的学生占34.4%,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占49.5%,不喜欢的占了3%,没感觉的占13.1%。男生更多的选择非常喜欢老师看自己,选择A的男生有21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女生占了大多数,有31人,女生心思较为细腻,对老师的目光较男生更为敏感。日本学生没有一个选择非常喜欢,4位学生选择了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3位学生选择了没感觉。这和日本人的交际文化有关系。日本人在和人交际时,认为直视对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课堂上,日本学生有时会采用目光躲避的方式避免和老师直视。俄罗斯学生只有一位女生选择了非常喜欢,这和俄罗斯人表露自己感情的方式比较矜持有一定的关系。

(2)眼神。第2题,当老师问学生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用微笑鼓励或肯定的眼神看着自己。有67位学生选择这样的眼神,占68%。“有关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经常微笑着对待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学生自然愿意与之亲近。”[3]

(3)面部表情。第3题,上课的时候老师脸上表情很丰富,选择非常喜欢的学生超过一半,有54人,占54.5%,选择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占28.3%,没感觉的占14.1%。选择非常喜欢的女生为35人,占女生总数的70%,男生为19人,占男生总数的39%,女生性格细腻,在课堂上更关注教师脸部的表情。

(4)声音。第4题,上课的时候,希望老师的声音不快不慢适中的41位学生,占41.4%,希望老师声音动听的36位学生,占36.4%,根据课文内容调节高低的12位,占12%。国际汉语课堂,中级水平以上的课堂老师课堂用语是汉语,不快不慢适中的声音速度可以让留学生更容易听明白授课内容。“美妙的歌声可以打动人的心”,同样,在课堂上,声音动听让学生在听觉上非常舒服,心情也会感到愉悦。学生也希望老师的声音根据课文内容调节高低,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5)身体动作。第5题,93%的学生认为上课的时候老师加入身体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学习的内容。身体动作可以使课堂内容更直观、清楚,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6)手势语。第6题,上课的时候,老师加入手上动作选择非常喜欢的学生44人,占44.4%,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37人,占37.4%。不喜欢的3人,占3%,大部分学生认为恰当的手势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手势语,有15%的学生对老师课堂上的手势语没有关注。

(7)老师在课堂的位置。第7题,吴建章、马文采、熊家源在论文中把讲桌附近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标以强势位置、次强位置和平势位置。黑板前面属于强势位置,讲台前面和教室中间属于平势位置。当教师身处强势位置时,师生之间保持严谨正式的距离,这个位置对教师的有声语言起着强化、补充和修饰的作用,强势位置的运用对于突出重点,强调问题,以及调动学生的情绪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身处平势位置时,师生间就会产生一种直接的亲近的感受,彼此交流的心理意愿会加强,老师在感情上很容易贴近学生,容易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4]

上课的时候,希望老师站在强势位置黑板前面的有47人,站在平势位置讲台前面和站在教室中间的是50人,分别占总人数47.5%、50.3%。

(8)体距。第8题,讲课的时候,老师站在你的身边,完全接受和基本接受的学生48人、时间短可以接受的为45人,不能接受的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8.4%、45.5%、6.1%。27位女生选择了时间短可以接受,有3位女生选择了不能接受。60%的女生对老师站在自己身边较为敏感,从数据上看,韩国、日本、泰国、越南、蒙古国、俄罗斯学生对老师站在自己身边比较敏感。

(9)客体语(PPT、板书、简笔画)。第9题,90.9%的学生认为老师使用PPT、板书、简笔画等客体语对自己学汉语有帮助。

(10)师生在课堂上哪些非语言行为是必要的?第10题,师生在课堂上非语言行为按照学生关注度从高到低划分:教师身体动作(47人)、语音语速语调(40人)、师生间目光交流(23人)、师生间距离(20人)。

(11)上课的时候,老师什么表现让学生高兴?第11题,“上课时,老师什么表现让我高兴?”按照受欢迎程度高低划分,“我发言后,老师赞赏地点头(42人)”、“亲切地看着我(28人)”、“耐心地听我说话(23人)”。“我发言后,老师赞赏地点头”最受学生们欢迎,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老师的赞赏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12)除了教学能力,你更关注老师的什么情况?第12题,“除了教学能力,更关注老师的什么情况?”,关注思想谈吐、举止行为68人,31位学生关注到老师的外貌体型、衣着打扮。

(二)结论

(1)亲切和蔼的目光,微笑鼓励、肯定、赞赏的眼神,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汉语的兴趣。

(2)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师宜用不快不慢适中的声音授课,声音要清脆洪亮,吐字清晰。根据课文内容调节声音高低,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3)生动形象的身体动作和手势语在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讲趋向动词作补语这一语法现象可用走路的动作、手的动作反复操练,如“过去、走过来、走上来、走下去、走进来、走出去、拿回来、接下来、放进去”等,这样也可以加深对这类语法现象的掌握。[6]教师在讲授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内容的时候可以灵活地使用身体动作和手势语。但教师也要注意少做消极的手势语和身体动作。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馈调整在教室所处的位置。“远近适度、宽松自由的体距和实用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具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5]在缩短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时,注意不同国家的空间距离是不同的。中国与美国相似,是46cm,日本人大约是30cm,非洲国家更小,而澳大利亚人则喜欢宽敞的空间和拉开距离地交谈。所以,教师在与留学生利用空间区域进行交流时,要以以上数据作参考。[7]

(5)客体语(PPT、板书和简笔画等)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对重点难点问题一目了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PPT,板书要规范,条理要清晰。当然如果有条件,可以学点绘画方面的基础知识。

(6)在国际汉语课堂,学生会关注教师的各个方面,教师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言行举止大方、得体,服饰整洁、美观,符合教师的身份。

二、结束语

通过国际汉语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并提出结论,可以为国际汉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国际汉语课堂,有效地非语言行为可以增加语言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加汉语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真正体会汉语独特的魅力。

[1]常思亮.论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基本功能[J].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4(1).

[2]赵东霞,王敏.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与外语教学[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一4).

[3]周文文.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

[4]吴建章,马文采,熊家源.空间语言中的“BAR”效应及其课堂应用[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6(1).

[5]张扬,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传达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

[6]彭小川.“精讲活练”[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2001.

[7]孙雁雁,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5).

猜你喜欢
汉语交际动作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动作描写要具体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