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与思想——古诗词鉴赏的两个重要方面

2015-08-15 00:50:27李如
语文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景物古诗词意象

○李如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一种久远的文化积淀,一种超时空的文化存在,一种精致的文化产物和一种灵动的文化构成。古诗词的美不可穷尽,其画面多姿,意境灵动,含蕴深厚,形态多样,其渗透着民族声韵,展现着民族精神,弘扬着民族文化,让人得到心灵的陶冶、情操的洗练与灵魂的建构。鉴赏古诗词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两者不可偏废。

一、把握诗歌的形象

鉴赏古诗词,要把握古诗词中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指诗人在诗中描绘的独具魅力的人物或景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形象,进而对经典古诗词进行陶冶性阅读,体验性阅读。把握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诗歌形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古诗词中的他人形象,多存在于叙事诗中;第二类是古诗词中的自我形象,常见于抒情诗中。景物形象是古诗词中的重点,“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诗歌影响之大,或可囊括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点的各个方面,以至于哲理诗也离不开写景”[1]。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鱼虫鸟兽,花草树木等等作者在自然界中所描绘的一切事物,但根据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融合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一般自然景物和带有作者强烈感情的自然景物,即意象。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古诗词中的景物多是这种寄托了诗人强烈情感的意象,如《雨霖铃》中的“寒蝉”、“长亭”等。除此以外,诗人有时并不是罗列所看到的多种景物,而是选取其中一种事物进行仔细描摹,寄托自己的情感,我们把这种事物称作物象。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古代诗歌的这些形象。

(一)他像

把握叙事诗中的他人形象。诗人通过记述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件事,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态度。如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有人物才能形成事件,因此一定的人物形象塑造必不可少。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不可能呈现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诗人一般通过简单的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也可是人物的一个动作,或是人物的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用极其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得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是表达赞赏之情还是憎恶之意。此外,还要通过人物的遭遇,挖掘当时的社会现状,得出作者持有怎样的态度。如杜甫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被迫服兵役的士卒的家属在离别时的惨痛情形,表现了作者对君主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

(二)自像

把握抒情诗中的自我形象。在一些诗歌中,诗人不是记述他人的所为,而是通过景物抒发自身感情,烘托出自己的品质和志向。诗人将心中所想诉诸外在事物,借景抒情,化抽象的情感为形象的事物,从作者所选取的景物特点,读者便可以感受到他拥有一颗怎样的心。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读景物的特点,从景物所修饰之词看出诗人的心境。如杜甫的《登高》,其中的景物主要有急风,猿啸,飞鸟,落叶,江水等。风是急的,而不是温和的,猿声哀鸣而非轻快,树叶不是葱郁,而是纷纷飘落。由此可以得出诗人此时心情的沉重,再具体分析便可深刻体会这个年老多病,漂泊在外,孤独无依却依然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由于中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远多于叙事诗,因此,教学中要更加注意抒情诗中的自我形象。

(三)意象

古诗词不以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为目的,也不以精彩曲折的情节取胜,它是一种抒情性的文体,借诗来传递自己的某种情思。诗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内心情感,而是把情感寄托于某种事物之上,或借某些景物来表现,所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里寄托的物和景,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景物,而是笼罩着诗人浓郁情感的意象。换句话来说,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强烈感情的景和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3]这里的“万物”就是意象。诗歌鉴赏中意象是比较重要的,它是把握诗人情感的关键因素,是古诗词形象鉴赏的重点。在中国古代,同种意象一般表达相似的感情,而且古诗词中有大量常见的意象,如月亮、柳树、鸿雁等等。这为鉴赏诗歌提供一条捷径,通过积累常见意象所寄托的情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诗人的感情。因此,教学中,对于意象的分析必不可少,一首诗中可以包含多个意象,教师可以有代表性的分析其中一个,其他意象的分析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

(四)物象

物象简单来说就是咏物诗中的“物”。诗人面对某种事物,有感而发,对其进行通篇吟咏。一般来说这种事物的特征应与诗人的某种品质相契合,诗人与事物以此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诗人借此来向世人彰显自己的品格,因此,这里的事物不再是普通的花草植物而是拟人化的事物,带有一种象征意味,是诗人品格的象征。

这类诗歌多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主要是通过事物看出作者的品格特征。因此,关键要掌握在古代文化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世人赋予某种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菊花是隐逸的象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松柏是坚忍不拔、遗世独立的象征,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合污的象征。这些事物所拥有的品质,也是诗人所具有的品质,诗人不能直接告诉世人自己的志向,借此来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多积累常见事物的象征意义,在指导学生分析一两个物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物象。

总之,古诗词中所塑造的形象是构成一首诗的基本单位,把握这些富有特点的形象是解读古诗词的突破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将形象分析作为诗歌教学的重点,从形象的解读中把握诗中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体会其中的美感。

二、体会诗歌的思想

所谓“诗言志”,诗人写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鉴赏古诗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诗中描绘的内容和诗人寄托的感情两个方面。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大类: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不同的类别传达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边塞诗一般通过描写塞外景色表现羁旅之苦,将士思乡,保家卫国的情感;送别诗表达对离别之人的不舍之情或劝勉之意;咏物诗,托物言志,将自身某种品质寄托在某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之上,多表现清廉高洁,坚忍不拔,傲然挺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特征;山水田园诗,借山水景物,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借田园风光寄托归隐的渴望;咏史怀古诗,通常借古讽今,回忆历史事件来作今昔对比,表达自己的某种看法,或歌咏古人,希望像古人那样能够建立伟业。诗人寄托的情感多种多样,需要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准确把握思想内容,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思想内容:

第一,看古诗词的题目。题目是对整首诗内容的概括,通过题目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诗歌类型和作者的感情基调。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进而回忆边塞诗的有关知识,再结合诗中内容,就可以把握诗人感情态度。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告诉读者诗人欢快的感情,通过对春天夜晚小雨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

第二,看诗中的具体形象。诗中的景物不是诗人随便选取的,这些带有特定特点的形象预示了诗歌内容,如出现柳树的诗歌可能是一首送别诗,出现月亮的诗歌可能是一首思乡诗。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具体形象。

第三,看关键字词句。诗人的情感可以寄托于形象,间接抒发,也可以直接表露,要关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些词通常就是诗眼,是作者情感的高度概括。抓住这些词,也就抓住了诗人情感的中心。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一个“悲”字就让我们明白了诗人心中那化不开的悲愁,再结合诗中意象,略加分析便得出这里包含了作客他乡之悲,老弱多病之悲,世事艰难之悲等等多种悲情。还要关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诗人在此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读之便可了解诗人心中志向。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前面六句都是景物描写,我们很难看出诗人的感情态度,但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卒章显志,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诗人通过前面山水田园景物的描写是为了表达其热爱之情以及渴望归隐的情怀。

第四,看注释。古诗词正文下面的注释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本诗的写作背景,二是解释难点字词。这两个方面都便于我们理解诗歌,从写作背景中可以大致得出作者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作此诗的,基本可以掌握诗人的情感倾向。难点字词的解释扫除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的障碍,进而更准确的理解诗人情感。

第五,看六要素。六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综合这六个方面就可以概括出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如鉴赏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从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可以得出,时间是秋天,地点是西塞山,人物是诗人,事件是诗人登西塞山回忆西晋灭吴的历史,景是西塞山之景,表达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从各方面把握诗歌。

在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过程中,以上五个方面不可分割,都需要兼顾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感情。但这只是从表面了解了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开来,做深入思考。因此,学生在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把握上,要学古通今,不仅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诗歌,更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考一首诗的现实意义。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其思辨能力。

在古诗词鉴赏中,既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又要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两者不可偏废,以期通过古诗词的鉴赏,透视经典的灵性,挖掘文本的智性,学习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

[1]王建新.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李勤然.把握古典诗词形象[J].考试(高考语文版),2010(6).

[3]陈鸿祥.《人间词话》评注[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景物古诗词意象
景物描写——雨
景物描写——风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写写冬天的景物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景物描写要准确
读写算(中)(2016年9期)2016-02-27 08:47:37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