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要适可而止

2015-08-15 00:50○杨
语文学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读经典籍儿童

○杨 霞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贵州 兴义562400)

一、前言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逐渐被废止,白话文取而代之,更改了中国吟诵经典的学习方式以及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学习内容,学校不再以“三百千”、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作为教学内容,开始提倡新式教育。然而,在新式教育走得越来越远的今天,国人逐渐认识到了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读经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读经运动的兴起及反对

(一)读经运动的兴起

1995年,赵朴初、冰心等9人发表《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一文,这是倡导读经的先声。

1998年6月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南怀瑾非常关心儿童经典阅读。

2005年,蒋庆先生编纂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正式出版。这套诵本选编了二十部儒书,内容从先秦时期的《孝经》《诗经》一直到王守仁的《传习录》,设计为十二册,小学六年,十二个学期,每天诵读一课,每学期诵读一册,六年可读完。这套书为儿童读经教育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内容。

王财贵在台湾倡导儿童读经运动。他认为读经是我们探求人性、吸取人生智慧、开阔眼界和胸襟、提升文化教养、陶冶性情的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他还探讨读经对于人一生的意义。他认为一个人的记忆黄金期是0~13岁,而在20岁以后,心境若不平衡,则有退减的可能。因此,要充分利用儿童这段黄金时间,背诵于他们一生都有益的古代典籍。同时,还提出著名的“填牛”理论:儿童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对于吸收的东西不一定立即理解,然而,他们会在未来漫长的日子中慢慢懂得,这正如牛会反刍一般。王先生的儿童读经运动正是建立“黄金记忆期”和“填牛”基础理论之上的。

陈琴提出“素读”的理念并认为素读经典并未过时。由此可见,经典的诵读正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郭齐家提出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全民读经,尤其是青少年读经,这种经典教育和经典训练是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潜在走向现实,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的过程,是培育、生成、壮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民族精神的过程。”

10年来,中国内地有100多个城市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北京民间开办的读经机构接近10家,潜在的读经幼儿群体超过50万。台湾、香港也有100多万儿童参与,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卢森堡等地,也有300万家庭受此影响。

读经运动就这样范围越来越广,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二)对读经运动的反对

然而,读经运动从一开始,便有一批有识之士纷纷撰文表示反对,并指出,读经运动是欺世盗名的行径。

1.对读经方式的反对。第一个公开站出来发表反对意见的是薛涌。他从孩子的角度对蒋庆编的诵本表示质疑。薛涌对这一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反对的态度是比较坚决的。然而,薛涌认为,蔡元培废止读经,并没有禁止读经,并承认继承我们的经典文化是应该的,如何继承这一操作方式应该有待广泛的探讨。

刘川鄂站在儿童的视角,对读经的实施方式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让3~12岁的孩子读下、背下15万字这一做法,具有专制性、残酷性和欺骗性。

2.对读经内容的反对。张远山对读经运动倡导的“经”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蒋庆的诵本列举的只是保守主义的“儒家之经”,认为诵本中所列乃是御用儒学,尤其对其将《孝经》排在第一的位置表示极大的不满,指出蒋庆保守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之糟粕而非精髓,将其称之为“偷梁换柱的儒学伪经”。

3.对读经理念的反对。刘晓东对王财贵的“填牛”理论和记忆理论提出反对,认为这是一种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这些内容不能为儿童理解和消化,不遵从儿童的心理特点。他还提出“幼小儿童的教育实际上是开蒙、发蒙、启蒙,而开蒙、发蒙或启蒙就是要让儿童理解。死记硬背违背了开蒙、发蒙、启蒙最起码的原则”。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王财贵的理论加以反驳。同时,他对所谓“填牛”理论也进行批评。

三、笔者看读经

在四书五经及《史记》已成为难读懂作品,唐诗宋词被冷落的今天,笔者认为经典是必须读的,然而应在认清几个问题的基础上来探讨。

(一)读什么

读经,必须要弄清楚读的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都适合读的。中国经典典籍中包含了不少封建思想,学生在读经的过程中,怎样处理这些糟粕呢?绝对是不能全盘吸收的。因此,在开展读经之前,对典籍中的糟粕思想进行一定的删除与修正,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否则,让学生们学习、背诵那些陈旧的思想,对他们来说恐怕是一种戕害。

(二)怎么读

读经由民间倡导或者学者倡导是极好的,可以采取措施来促进,如电视节目、报纸。但是,某些学校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加入读经运动,有点不合情理,毕竟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这是在给学生们增加负担,一旦强行推进,又会给家长、学校、教师带来压力。

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读经,对中国古典典籍有兴趣,当然是好的,然而,不宜强行要求,否则给人一种文化霸权的味道,反而失去了最初的趣味。在这一方面我们有惨痛的教训,大多数举措,会在众人盲目地跟风之后,改变了初心。

(三)对“填牛”理论的冷思考

应对“填牛”理论保持一定的批判性。“儿童记忆的稳定性,即在各种条件下储存感知事物的持久性、完整性和再现的合理性比成人弱。”“儿童心理学还表明,儿童的记忆是在其自身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短暂的,然而都让孩子们去背诵那高深艰涩远离儿童现实生活的文字,简直是得不偿失。

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典籍,或者说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会他们去朗读,但不宜强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典籍给孩子读,如趣味性较强的“三百千”。只要用最基本的蒙学教材给他们打下古代文化的基础,这也是一粒很好的种子。

毕竟,教育不能太功利,教育需要大器晚成,需要时间的日积月累。

四、总结

牟宗三先生曾说:“少儿读经是中国文化的储蓄银行。”阅读背诵经典(包括唐诗宋词或者外国经典)很重要,然而不宜将其强制化推行,除了要让儿童读经,不能忽略儿童的兴趣所在,不能忽略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不能为了读经而把儿童的童年和其他兴趣爱好给剥夺。

因此,可以提倡,但不能过度,不能强制,学校更不能强制实施。

[1]刘克苏.经典教育十年复苏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王财贵.教育的智慧学——2009大陆新版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2005(4).

[4]陈琴.素读经典[J].人民教育,2007,21.

[5]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

[6]内地掀起“读经”热[N].哈尔滨日报,2004~10~19.

[7]张远山.欺世盗名的“读经”运动——兼及“文化保守主义”[J].书屋,2005(7).

[8]薛涌.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斥当代“大儒”蒋庆[J].理论参考,2007(7).

[9]刘川鄂.读经与反读经[J].文学教育,2011(10).

[10]张远山.欺世盗名的“读经”运动——兼及“文化保守主义”[J].书屋,2005(7).

[11]“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对王财贵先生答〈光明日报〉记者问的质疑

[12]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13]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读经典籍儿童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生查子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