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荣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功利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传统教学“把教科书作为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大语文观”的理念与目标,积极提倡并逐步开创了“把社会生活作为语文学习教科书”的教育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参与社会学习和接受各类教育的途径越发多元化,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在校园内登堂入室,为素质教育活动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有力支撑。在如此众多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开放性教学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性潮流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历经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开放性教学活动一方面加快了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渗透和普及力度,另一方面则在不断放大各类课程的教学效应,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学习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做出简要阐述。
首先,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其次,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合力,充分调整教学合力,从而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应。再次,检验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准,不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在于学习主体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只有开展富有情趣化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促使他们在“愿学”、“乐学”的心境下“不用扬鞭自奋蹄”,从而在善教乐学中赢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对于《皇帝的新装》,若按照“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只能是一般而已。对此,有教师采用了“法庭审判”形式——从原告、被告、证人到律师、法官、陪审员等角色均由学生扮演。“法庭”根据皇帝、大臣和骗子等人的思想行为“是否有罪”、“为何有罪”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原告方从课文中竭力找寻各类证据,强烈要求法庭为上述人员予以定罪;而被告方则收集材料努力地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学生兴趣极浓,“闭庭”后还争辩不休。这种形式既加强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又促进了有效学习。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本内容,既广泛地来源于生活素材,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现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现象有效地链接起来,做到“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这样,既可帮助学生不断地增强情感态度体验,又能为课程实践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这对于放大语文教学效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必将大有裨益。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深沉父爱的一部厚重而又经典的育人篇章”。若教师仅仅将其作为一篇普通教材文本“讲述往年往事”,那么学生也只能是“听听陈旧故事”而已。对此,可首先启发和激励学生认真回忆十多年来父母对自己各种“酸甜苦辣”式的关爱,包括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学习上的严格要求等,并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二三事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相互共享中获得初步感受。接着,鉴于初中生缺乏对过去那种贫穷生活环境下“爱的不同表达”,适当地介绍一些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帮助他们“渐入佳境”。然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如“文章写了‘我’几次流泪?文章中父亲的背影出现了几次?”以此更加撩拨学生情感。最后再让他们重点地说一说内心独特感悟。如此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于一般。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纽带之一,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新课程活动提出了“生本、书本与生活之本”的指导原则,其根本之意并非把课程教学活动完全地局限在教材文本之内,而是要求教师在“熟悉文本、深入文本并超越文本”的同时,能够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形式,善于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发展道路上来,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教学“多彩四季”《三峡》、“建筑艺术”《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江山多娇”《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之类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图片、景点名称和方位变化词等认真研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以“小导游”身份带领“游客”去观赏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再如,在教学“小说之林”《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内容时,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在研读文本基础上进行故事演讲,并由各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性故事演讲比赛。这些活动既具形象感和生动性,又能放大“以赛激趣促学”的效应。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有效性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积极主导和有效激励,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并且收获相应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从而逐步赢得“千里跬步”和“江海细流”的教学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面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本着“个性发展、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以战略性眼光和宽容性心态,积极开展实事求是的因材施教和因人评价活动。如在教学契诃夫《变色龙》后,笔者要求全班对于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学生们可谓褒贬不一:有的人出于社会正义感和公众心态,对于奥楚蔑洛夫的丑恶嘴脸和卑劣灵魂表现出深恶痛绝之意,并且能够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奥式”人物现象发表各自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奥楚蔑洛夫的“善变”很感兴趣,表现出赞赏之意,认为这种人物虽然“缺德”、“不地道”,甚至肮脏不堪、不得善终,但有些时候却“很风光”,再说一个人喜欢权势也并非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不必拘泥于原著之意,而应予以相应的激励和欣赏。
综上所述,开放性教学是一项方兴未艾的艺术性教学实践。作为坚守在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要本着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的责任意识,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为促进教学相长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