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燕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自主评改教学法在改变作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这一教学法作简要研究。
开展自主评改教学法的探究,主要是教师将学生自主评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评改中得到提高,取得显著成效,这已成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成功典范,其实施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背景有关。
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本之后,只是简单看一下等第评语,然后订正错别字,就算完成了任务,对整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老师是如何点评的,并没有足够重视。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成果在学生眼里变成了程序化的修订过程。
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病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指点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文章的选题立意、间架结构进行重新审视,达到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效果。教师完全包办评改,学生缺乏参与性,未能达到抛砖引玉的预期效果。
教师批阅作文的工作量很大,有些教师虽然评改非常认真,帮助学生找出每一个错别字和病句,甚至对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都作了边批,而学生对于教师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并没有完全认同。
初中作文自主评改教学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而这是学生以前所未接触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技巧辅导,整个操作过程将举步维艰。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辅导,对开展自主评改的意义及自主评改的操作步骤、规范流程进行了详细辅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自主评改,积极配合并按照规范流程有序实施,这是自主评改教学法得以运用的重要前提。
这是自主评改的第一个基础环节,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习作后,要认真阅读他人的文章,找出其中错别字、病句,并运用符号将其标注出来。在纠正他人错别字和病句的同时,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巩固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这一阶段是自主评改的重头戏。进入本阶段后,则对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批改,同时也为了训练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和其他同学共同组成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对文章的详略安排、首尾安排、表达的思想主题和情感等方面进行逐一讨论。集体讨论的最大优势在于提高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避免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异而影响整体评改成效。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发言,既要深入研究自己负责的文章,又要积极参与他人修改文章,真正体现集体智慧。
文章在写作中有哪些可以总结提炼的特点,一定要在评改中体现出来。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几大类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对号入座,哪些方面有显著特色的要提炼出来进行点评,同时还要对文章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既提炼写作成功之处,又要一针见血点出其不足。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共同商定文章等第。逐字逐词的斟酌,让整个评改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又提高评改的准确性、科学性,保障了评改的实际效果。
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评改,并非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做好收放不同环节的工作。学生开展自主评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作文等第评定和错别字、病句修改后,和作者面对面进行交流。笔者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习作进行查看,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范本在班级进行点评。每次选取一到两篇习作进行点评,选取的类型也要在面上进行统筹,要具有代表性,有借鉴意义,可帮助学生提高评改水平。
每一次开展自主评改的过程,都要成为学生提高技能的过程,教师要将技能技巧训练融入指导之中,既发挥集体指导的作用,又注重对学生的单独辅导,让学生有效掌握评改技能。
在他人开展评改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充分汲取同学文章中的技巧精华,让评改过程成为学习、借鉴他人写作经验的过程。
自主评改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评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集体讨论活动中,集中大家力量进行突破,全面提高自主评改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的基本现状,教师应当充分而合理地运用自主评改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主评改这一教学模式中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