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培育方略

2015-08-15 00:47:10刘新庚傅建平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思想大学生

刘新庚 傅建平.2

(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当今世界形势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科学形成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这是世界大发展在文化领域的鲜明体现。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新媒体和互联网在强势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使各国和全球治理面临着新的课题。民族大学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冲击,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对当代民族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辨别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着力增强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正能量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的统领

所谓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是指民族大学生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程序和规则,是其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保持高度一致的。科学、合理的思想方法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系统化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更是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来统领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方法,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护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还包括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个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体系,是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作为理论体系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运用到我国具体实际中来,积极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大学生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理应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把自己思想方法主动与其对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丰富健全完善自己的思想方法,充分运用其科学思想方法,加速提升自己的思想方法。

(三)加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引导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与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民族大学生的时代主题,民族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民族大学生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是我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凝聚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正能量的指导原则和根本保障。

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培育,离不开“中国梦”的引领。“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自然也是民族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民族大学生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其“个人梦”的形成和实现离不开“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个人梦”服从并服务于“中国梦”,民族大学生的“个人梦”只有在“中国梦”这个大环境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实现,“中国梦”是由一个个“个人梦”组成,但不是简单的堆砌,所以积极培育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使民族大学生的“个人梦”遵循其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顺利实现。

“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与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培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关联。把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引领到“中国梦”这个国家战略层次上来,加快提升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其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使其在“中国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全面推进。

二、准确把握民族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把握其思想需求

现在民族大学生想的是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思想有哪些需求?有些显性的思想需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言行了解到,但是有些隐性的思想需求我们还要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研究等多种途径才能获知。如何处理好这些需求的关系,对民族大学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在掌握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时应做到:在关注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关注其精神需求,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如果主流核心思想教育体系脱离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流于形式,就会失去其主导意义,要时刻关注民族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比如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思想需求、民族大学生考研考公务员考村官的思想需求、民族大学生亲情友情爱情的思想需求,这一系列思想需求与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求职有着实实在在的关联,掌握他们的这些实际需求,就能为正确引导他们而丰富提升其精神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正能量支撑。

(二)把握其静态的思想观念现状

就目前民族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现状来看,受改革开放30多年的影响,经济体制引发的思想变革使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追求的最大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民族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功利化思想在民族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对功利的追求是正常的,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所以,把握民族大学生静态的思想观念现状,要掌握时代思想的气息,现代思想总体来看是一种物质主义取向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民族大学生的静态思想观念中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功利的元素,我们加以顺势引导,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使他们不因个人的思想追求与国家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脱轨,把他们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万众一心,齐头并进奔小康。

(三)把握其动态的思维走向

动态思维作为现代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过程和思维模式。相对静态思想观念而言,作为运动变化中的思维变势,动态思维是一种调整性的、运动的、呈螺旋上升式且不断优化的思维活动。根据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思维走向与思维程序,以加强对客观事物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实现优化思维的目标。民族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外在热点所吸引,因而思维具有明显的多变性。

信息社会和动态社会反映在如今的民族大学生身上,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多变。一方面由于民族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进而出现思维波动,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下的市场竞争,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进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解放,不拘泥于权威和教材,勇于面对真实和社会,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过程存在较大的可塑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个性和创造性,我们只有把握了这种动态的思维走向,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优化和升级。

三、全面优化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环境

(一)政府牵头营造“允许失败激励革新”的社会氛围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突破了过去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人际环境的小天地,结束了长期以来疏于交往的封闭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3]党和政府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动荡,积极主动营造宽松的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加大对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创新支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自十七大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改革创新失败给予包容,并加大对因创新创业失败的弱势群体的扶持,举办层次级别不同的创新创业大赛,上至中央,下及县级,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指导全国各个省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多层次多级别形式多样创新创业活动,并选拔优秀创业典型参加国家级赛事,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介公开或各种场合鼓励革新允许失败,使全社会形成了允许失败,尊重差异的充满人性化和关爱氛围,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改革全面推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在改革实践中落实和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营造深度人本化的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样整个社会环境得以净化,强化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社会正能量,营造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培育的良好环境,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导向,以贴近实际、贴近社区、贴近生活的“三贴近”作为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社会环境优化的基本原则。因此,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优化和培育能否提升,还是要看政府是否根据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实际出发来考虑,能否提供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能否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

2.高校精心培育“开放式教育”的学术氛围

开放式教育最早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20世纪初在英国教育家尼尔等人的努力下将其演化成一种实际的教育行为,后来在美国盛行,现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是针对封闭式教育、传统灌输式而言的,它通过营造一种开放、民主、平等、自由、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培育宽松的教育学习氛围,优化教育环境和资源,充分借鉴现代科技成果与社会的手段和力量,全新打造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旨在使民族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提升民族大学生学习效率,达到其成长成才的目标。[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开放式教育学术氛围的精心培育则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少差距,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与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关系,没能赶上世界大学以开放式教育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节奏。要精心培育开放式学术氛围,就必须积极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改革,推动第一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简单地传递文化知识,而是如何激励学生更好地思考,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6]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高校要营造开放式教育学术氛围,就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虚功实做,要对莘莘学子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起着巨大而又无形的影响,在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思想前沿阵地的高校,其学术氛围的高低,是衡量其对培养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的重要标杆。每个高校均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环境设计要充分重视其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的挖掘,以此来打造强大的核心凝聚力和感染力,激起民族大学生高度强烈和自觉的社会情怀和自然情感,彰显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传统价值观,展现高校海纳百川和贯通古今的本质和胸怀。高校学术氛围的精心培育需要多种元素的整合,我们要加大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方法培育的力度和效度,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学术氛围,采取形式多样的手法精心塑造校园环境的正能量主题,给民族大学生以启迪教育,寓教于景。

(三)家校联动形成“关爱·尊重·激励”的亲情氛围

唐朝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今都为中华儿女所传诵。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7]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化,然而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石,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更加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力促家庭和睦;使亲人相互关爱,精心呵护下一代健康成长成才,使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8]

转型期高校在对民族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位,使我们必须加大对其情感的培育力度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和在亲情培养方面的配合与协商,形成1+1>2的亲情合力,将情感教育寓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和教师同学的悉心帮助、关爱与尊重,再加上正确的激励导向,对子女的情感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民族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一特殊时期,其思想品质、心理素质都有待成熟,情感的管控有力不足。他们仍渴望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尊重和激励。家庭和学校在关注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情感世界的微妙变化。学校可建立与家庭的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创办网上家长学校、建立民族大学生情感教育档案等等,加强对民族大学生亲情教育的指导,帮助他们把知识与情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引导和培育。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09(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3]沈国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9.

[4]习近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N]. 人民日报.2013-11-14(02).

[5]诸凤娟.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放式模式的构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2):13-1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 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7]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5.

[8]习近平. 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02-17(02).

猜你喜欢
民族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我们的民族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