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渗透研究

2015-08-15 00:47斯琴毕力格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民众民族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工业大学 国际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

引言

文化是企业管理进步的阶梯,文化力产生经济力。对现代企业而言,先进而合理的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更有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民族企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本就脆弱的民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民族企业必须从各方面来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管理文化对于企业竞争力增强的突出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无源之水,市场发展规律、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背景、先进的管理理论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源基础。对民族企业而言,民族文化背景是其在管理文化建设方面独有的文化资源,民族文化的合理利用可以使民族企业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提高民族企业的辨识度,增加企业竞争力。因此民族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以民族文化背景为起点,使民族文化自然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历代民族民众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资源在企业管理文化构建中的有效利用势必会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的精神动力。根据刘光明、秦建民等人对企业文化的划分,企业文化从外到内包含四个层次,民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文化渗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1]

一、民族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企业物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企业管理文化的表层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第二是企业在广告、包装设计以及硬件设施方面的外观表现。[2]由于企业物质文化形式的物态化表现形式,比较具体形象,因此其最容易被消费者所感知,并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企业物质文化虽然独立为一个文化层次,但是企业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中的文化信息实际是其他文化层次的集中表现,在物质形式的具体演绎,最终形成了企业物质文化,因此企业物质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有从属性特征。外部受众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往往从企业物质文化开始,因此企业文化是评价企业总体文化的起点。由于物质文化是受众直观感知的文化层,因此民族企业的民族文化特色首先表现在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民族企业是由民族民众所创立的企业,主要员工群体为民族民众,民族性是民族企业的基本属性。民族企业分为一般企业和民族特需企业,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所生产的产品是为了满足特殊民族生活需求而由国家认定的生产企业,在服务对象范围上有差异,但是两者都毫无疑问拥有共同的民族属性,因此在这里对民族企业的探讨并不具体细分。民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首先是服务于民族民众,因此满足民族民众的消费需求是民族企业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基本需要,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对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特别是随着产品概念的延伸,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除了产品的实体外,产品包装、广告都是受众所关注的对象。产品除了实体性还具有文化性特征,消费者对于某种产品的选择,往往也是对于文化的认可。民族消费者的民族文化背景意味着其对产品的消费必然倾向于和自身文化属性在外观上保持一致的产品,简单而言,即民族民众更容易选择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意味着民族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从产品形式、产品包装与设计、产品广告等方面与消费者的文化属性保持一致。民族文化在产品和服务中的渗透,主要内涵为在产品包装设计及广告等方面引用民族元素,符合民族审美,保持民族风格。

另外,民族民众是民族企业的主体,对于民族员工而言,企业本身和自己并不存在内在关联,要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首先需要在企业的生产环境、建筑形态等方面形成民族化特征,使其成为员工熟悉的文化环境,才有可能引发员工的环境认同。具体而言,就是在生产环境和建筑等方面融合民族文化要素,引用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或者借鉴民族建筑风格。企业外观环境等方面与民族文化的协调也是民族文化对企业物质文化渗透的重要方向。企业物质文化内容丰富,从产品、品牌、标示到广告,物质文化的不同方向的发展都需要结合文化因素来推进,因此民族文化对物质文化的渗透也主要从以上方面与文化的结合来进行。在企业物质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主要表现为价值理念的渗透、文化符号的引用、民族审美的一致等形式。民族是民族企业的基本属性,民族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本土环境中扎根发芽,民族文化在民族企业物质文化的渗透也是民族企业民族性的表征,通过民族文化对民族企业物质文化的渗透,民族企业才能在外在形态上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民族企业所处的民族环境在氛围上融为一体。

二、民族企业行为文化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企业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中也属于浅层文化之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行为文化就不重要,企业内在的价值观和制度实施都需要通过行为文化展现出来,良好的行为模式、习惯和风尚都是行为文化的具体表现。企业行为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一方面不断通过意识的内化,生成企业的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它又促使企业物质文化的产生。企业行为文化的主体是企业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普通员工都是企业行为文化的载体和例证。企业行为文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企业人的行为和企业人际关系。企业人的行为文化取决于主人翁意识的培养,而企业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文化形成主要在于纵向和横向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依据的标准,因此民族文化对民族企业行为文化的渗透也分为以上两个模块:一是以民族文化推动企业人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即以民族文化调整企业人的行为模式;二是使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成为企业人际关系构建的标准。民族民众是少数民族企业的主体,虽然少数民族企业性质各有不同,但是民族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同样存在因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人事制度和报酬体系等因素影响而对企业人行为产生各种影响的问题。

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管理原则来进行合理修正,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企业人的民族属性,需要以民族文化的渗透来对企业人员行为进行调整。首先是企业人行为方面,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其行为活动的发生往往是在相应的文化意识支配下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少数民族员工具有民族文化背景,其言行举止受民族文化影响极大,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伦理观念使得民族民众在行为举止上往往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因此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尊重民族民众的言行特点,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民族文化思想来调整民族民众在企业环境中的言行举止,以民族文化规范民族企业人的言行。[3]其次在企业人际关系方面,在民族企业中,上下级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及客户关系等多种关系都需要合理处理,对于民族企业中的民族员工而言,以民族文化为依据来进行关系协调,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关系处理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在上下级关系及客户关系处理方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数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乡规民约对民众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些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可以有效应用到民族企业的以上关系处理中,依据民族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企业人际关系处理原则更加具有民族气息。相较于现代企业制度的陌生和生硬,企业行为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引用可以使民族员工更容易接受,相同的文化底蕴也更容易使众多员工在行为中达成一致,从而使少数民族企业在具有现代企业发展气息的同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为模式,使企业行为文化因民族文化底蕴而在行为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息和民族风貌。

三、民族企业制度文化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企业有序化运作,每个企业都必须构建相应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企业制度中的文化意识倾向更需要重视,没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观念,企业制度便无从得来,在特定的制度文化导向下,企业制度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倾向。制度的目的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工作流程的安排,因此制度中所体现的制度文化自然要从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企业人中的群体特征包括的实际情况推动制度的建设,在相应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制度才能和企业人的文化背景保持一致,从而使制度为企业人所认可。少数民族民众是民族企业的主体,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在以上两者的支配作用下,民族民众往往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如有的民族自由、散漫,时间观念不够强烈,而有的民族因为信仰特点,因此作息、节庆方面有不同的需求。民族企业中各具特色的主体特征,意味着推动民族企业制度形成的企业制度文化必须要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制度才能充分照顾民族民众的习惯特征和民族情绪。

根据制度文化对制度的价值意义,民族文化对企业制度文化的渗透主要是民族价值观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融合,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对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的尊重和接纳。首先是民族价值观念和制度文化的融合,价值观念是制度文化的核心部分,不同的价值观念,才会形成不同导向的制度,每个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念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核,在民族价值观支配下,少数民族民众在行为上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符合其价值标准的制度才能受到民族民众的认可,并通过行为服从表现出来,因此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思想在制度文化中的融合可以使民族民众对于在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制度更加服从。其次在节庆习俗方面,因民族风俗习惯和信仰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节庆习俗,按照节庆习俗来生活是民族民众一贯的行为模式,而对于企业而言,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的运作往往会和民族节庆习俗的沿循不一致,从而使民族民众的行为习惯难以得到维持。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企业员工才能和企业在内在上联接在一起,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创造适合员工工作的环境,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具体到民族企业而言,便是对民族员工的习俗予以关照,并通过制度体现出来,因此,民族文化和民族企业制度文化的融合也表现为民族节庆习俗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的融合,在两者融合基础上,民族企业才能通过制度体现出对民族员工的关照意味。[4]

四、民族企业精神文化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各种文化碰撞融合下形成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信仰,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念等。和其他企业文化层次相比,企业精神文化的表现更加隐性,不易为外界所察觉,但是其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决定性作用却是毫无疑问的,有关企业精神文化的存在,在彼得·德鲁克的言论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企业精神文化通过和其他文化层次的内在关联,对其他企业文化层次发生作用。[5]首先是对企业精神的渗透,企业精神即企业哲学的核心精髓和个性,在少数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数民族有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但是同时也形成了朴素的民族哲学观点,虽然这些哲学观点并未系统整理,但是从散落在各种文化典籍中依稀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哲学观点所散发出的哲学光芒,有关这一点从民族民众的言谈行为中都可以感受到。另外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民族精神,成为支撑民族前行的脊梁,企业发展和民族发展虽形式不同,但是在规律上却有共通之处,经过岁月洗刷而依然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都可以为企业精神的熔铸提供坚强的力量。其次是企业价值观念,在民族企业的生产运作中,需要涉及到人事管理、周围环境影响、客户关系处理、消费者导向等多种问题,各种问题的展开实际上也是民族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由于企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得需要时时做决定的企业中企业价值观念的影响无所不在。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民族企业而言,其企业主体的民族属性,决定了企业价值观念必然要受到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价值观念对于民族价值观念的吸收和借鉴,主要表现在相关人事关系处理上所依据的标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民族企业对于民族价值观念的借鉴,可以使民族企业在民族社会的发展更容易得到认同,建立在民族价值观念基础上的企业精神文化也将因民族文化的滋养更加充实。

结束语

企业管理不仅是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企业管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企业管理文化生成的基础。因特殊的民族场景,民族企业的管理文化必然不能脱离民族文化而生成,民族文化对于民族企业文化的渗透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通过每个层次的民族文化融合,民族企业文化得以和民族文化在内在上达成一致,与民族场景融为一体,并在民族文化土壤中获取不竭的发展动力。

[1]秦建民. 企业文化新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2).

[2]黄钦若. 管理文化的挑战——企业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李志勇. 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研究[J]. 贵州民族学院,2011.

[4]吕蕾莉,陈思明.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3).

[5]禹海慧. 少数民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以新疆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民众民族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我们的民族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