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守卫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陶刻源远流长,上古先民在制造原始陶器时,就利用陶器泥坯易于刻画的特点,留下了制作印记和文字。紫砂陶刻的起源与古代陶器刻纹同出一辙,是作者在所制器皿上记述姓名或相关文字记录。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陶刻作品,据说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茶,清隐。”这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陶刻装饰的先河。
紫砂壶上的铭刻,在早期仅限于壶的底部,为壶艺家的落款。后来由于紫砂茗壶的社会影响,吸引书画金石家前来定制茶壶并亲自挥毫镌刻,逐渐形成一种风格,追求书法及镌刻趣味,陶刻部位由壶底移到肩腹及盖面等显见部位,内容不仅是纪事,且已提升到文学性的高度,用以言志寄情。
陶刻的装饰艺术,主要由“刀”来体现,用刀的快慢,浮沉,宽窄,利钝,会显示不同的装饰效果,对一些有艺术追求的陶刻艺人来说,陶刻不仅是装饰的手段,更是陶刻艺术的表现手段,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是为了“表现”而装饰。总体上讲,陶刻应分为三个层次评价:艺术层次,工艺装饰层次和一般实用品装饰层次。
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陶刻则是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
紫砂陶刻艺术的语言包括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评判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最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首先,要看刻工如何,壶身刻绘的内容和壶的整体造型是否协调。其次,要看表现内容,分辨刻绘内容所表达的是否统一,文化、情趣、韵味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不是具有艺术价值。古语有言“知其白,守其黑”,进行紫砂陶刻时,不仅要注意正在处理的那部分陶刻内容,也要考虑到其他未处理的部分,要把握事物的正题,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是借鉴我国古代碑刻、篆刻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刀法。它不同于碑刻、篆刻的刀法,又具有碑刻、篆刻的艺术效果。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变的陶刻刀法。
壶中天地宽,刀下雕乾坤。笔者的作品从掌中小壶到案头大陶瓶、挂盘,造型万千,风情万种。可以品味到诗词歌赋,欣赏到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其形制、内容、题材、笔墨、刀法、色彩、意境、气韵等诸多美学原则和谐统一,自然混成;感情的投入,生命的赋予将使其作品,更具深度,更具活力,更具时代意义,这标志着紫砂创作将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1]《宜兴陶与文人画》香港文艺出版社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