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玫卿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2010 年11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不断提高幼儿“入园率”。同时,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专门的要求,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因为幼教事业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儿童、热爱自己的专业,所以具有高度认同是幼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出较高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幼师队伍培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幼儿教师急剧缺乏、流动性强,各地供需不平衡。为了应对这种大力发展幼教事业和的情况,各地中等职业学校也都积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且规模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通过调查研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师培养质量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就是专业认同程度的过低。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为初中毕业学生,这是一个在生理、心理发展,认知能力都处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如果学生专业认同度过低,就必然不能满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幼师专业素养的最终需求。
专业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接受并认可自己所学习或从事的专业,并愿意以积极地态度和主动地行为去学习与探究。专业认同也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对自己正在学习或从事的专业有清楚的认识和规划,认可专业的发展前景,愿意从事该专业工作并为此承担重大责任。专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事业目标的心理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校学习期间她们需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钢琴、声乐、舞蹈形体(幼儿体操/舞蹈)、美术教育等课程。同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成为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的幼儿教师。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幼师成长的内驱力,直接影响着幼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关系着幼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教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能轻松应对工作方面的问题,较易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在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对学前教育发展尤为重要,是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和毕业以后能否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赢得社会尊重、增强职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初步树立阶段。作为教师,有必要把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渗透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首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几乎全部都是女生。这些女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思想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向,在第一时间做好专业引导,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较为清晰的、宏观的认识。用积极的态度让孩子认识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
通过对在校学前教育学生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学生非常重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及专业教师的能力素养。而且学生的天性使得他们对技能课的学习兴趣远远高于理论课学习。在学生在校培养期间,学校应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逐步有效的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有技能的人才。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校完成两年的学习之后,会迅速进入定岗实习阶段,实际上就是要进入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和家长会期望他们的专业能力较强,在说、唱、弹、跳、画方面有较高水平。所以,在校学习期间,班主任和专业教师要鼓励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积极参加校内外技能大赛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会认可自己,从而认可所学专业,主动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主要就业于私立幼儿园,相比公办幼儿园及其它行业,收入明显偏低,社会认可度也比较低。但是对于这些年龄只有16、17 岁的孩子来说,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在这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下,我们急需提升学生的专业化水平和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从而促进幼师培养的良性发展。
良好的专业认同感对发展学前教育有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增强幼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每个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学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形式下,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认同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促进我国幼儿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
[1]姜乃强.幼儿教师缺口大 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1.
[2]李巧英.幼师生职业情感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08).
[3]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评述[J].兰州学刊,2005,(04):3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