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8-15 00:51冯志勇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思维能力课文

◆冯志勇

(河北省正定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它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联系。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能力,它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只限于认识世界的现象,而且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青少年的思维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既要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又要着重培养、训练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是通过它本身的活动过程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能力。下面就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下具体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1.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3.注意学生个人心理,因材施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也各有差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心理和思维特点。升入高中前后,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青春初期或学龄晚期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渐渐从活跃的开放期转入闭锁期。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听课的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教师的泛泛讲读和繁琐分析常常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合适引导与开启,因材施教,争取使更多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训练语言,发展思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理解的工具,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二者相互联系。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每每与思维活动分不开。在认字、写字方面出错多的是观察力较差的学生,因为有较强的观察力就能看出字形、写法的细微差别;词不达意,语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有了清楚的思想内容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而是思想本身就不清楚或概念模糊造成的。因此加强语言训练,要让学生多读新闻、报刊。针对某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可分析的角度,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启迪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某中学的学生从四楼爬窗致残。我就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现象得到教训和启示。分析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投之高度的热情,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思维就像烧开的水一样被激活。这样以训练语言为手段,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1.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2.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3.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就是思考问题时想得宽,想得远。这里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思路通畅,一个是思维面广。思路通畅是思维广阔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思考不通或思路阻塞,那么,是不可能想得宽和想得远的。思维面广,指的是思考问题的范围,范围越大,思维的质量越高。

训练思维广阔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两种:

1.全局性启发。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思维对课文的覆盖面越大越好。因为对课文的覆盖面越大,即思考问题的范围越宽广。如果教师的启发,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时,那么,这样的启发便是“全局性启发”。全局性启发不仅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2.添加式拟题。添加式拟题,指的是在课文原有标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的词语,拟定意思更加充实具体的新标题。这样做有两个作用:由于课文的原标题乙排除在外,由于添加标题也是拟出一个排除一个,因此,这就促使学生的思维伸向广阔的领域,此其一;由于是给全篇文章重新拟定标题,因此,学生的思维就要覆盖全篇课文,进行广泛的思考,此其二。

只要有思考的地方,就存在分歧与质疑,高中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思维能力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培养思维能力
按图索骥
背课文
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