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活动

陆 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从以往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走向了全新的过程性评价,而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也已经将研究重心从机械的知识传授转向灵活的能力培养。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新型的地理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形成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素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形成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使学生难以适应

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大概情况,主要以识记的内容为主,而高中地理教学则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地理事物的位置和概况,还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分析并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并深入剖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布规律的内在原因。

譬如天气现象,在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类型和概况,而到了高中则要求分析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根据一些如等压线、图例、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等信息,来推导天气现象的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并导致无法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与融合,影响最后的学习效果。

二、地理学尴尬的学科地位使学生学习地理兴味索然

初中文化课学习中,地理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即使地理课正常开设,学生也不会特别重视。而进了高中,虽然地理学科已经纳入了高考的科目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思维惯性,地理仍然是文化课中最不受待见的那个学科。尴尬的学科地位和松散的初中基础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兴味索然,提不起丝毫学习兴趣。

通常学生选择地理学科参加高考的原因,往往都是其他学科学不好,或者是觉得地理学科的学习相对轻松一些,鲜有因为喜欢地理而选修地理学科的,这也导致选修地理学科的学生对地理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复杂晦涩的信息数据和逻辑推导使学生知难而退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属于横跨文理的边缘学科。中学阶段将其归入文科范畴,文科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因其复杂晦涩的信息数据以及处理信息时的逻辑推导过程而犯难。

譬如,气候信息数据,基本以气温和降水量为主,但这两类数据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及降水量资料表,月均温和月降水量坐标图,气候要素等值线图,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关系图等。学生在接触到自己较为生疏的图表时,常因信息提取和推导困难而退缩。

如何探索并形成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关键在于做好四个步骤:“了解”“设计”“引导”“反思”。

首先,是“了解”,所谓教无定法,教法应因人而异,任何一个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都应该是适合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模式,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自身、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教师要了解自己,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上的特长和优势,也要知道自己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应针对自己的不足做一些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譬如,有些教师擅长逻辑推导,而弱于陈述表达,那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可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多些引导学生推断的设计,并且多找些课外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方向更为明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也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状态。在两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一是由于初中地理基础不扎实,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二是因为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不想跟上教师的节奏。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加强与学生课余的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他们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时尽量选择相对比较基础、并且导向性比较明确的探究活动和探究问题,首先从建立学生自信心入手,来恢复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教师更应通过变更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而想要设计出对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探究活动,则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其次,是“设计”。设计的基础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三维目标的充分把握,不能因探究而探究,不能使课堂探究活动目的性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探究活动主旨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教材内容的重心,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一般可分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问题的提出、信息数据的查找、事物规律的探究、探究成果的验证、探究过程的归纳总结。在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及知识基础概况,设计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譬如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讲授,教师可以结合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电影中的科幻桥段、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等设计教学背景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学习内容中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三维目标提出恰当的、目的性明确的研究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譬如全球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设计的问题有:影响气候类型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影响下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怎样的?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具体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否有特例存在?造成这些特例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所设计的探究问题最好能够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背景数据材料,使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探究模式: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辩论探究等,探究成果得出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验证,通过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的质疑来夯实最终的探究成果。爱因斯坦说过: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整个课堂探究过程的归纳和总结是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多次探究活动的不断归纳和总结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探究活动的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在课堂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参与探究并加以“引导”。虽然学生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等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置身事外,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的限制,在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常会走错方向,当学生发现探究走入了死胡同,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察觉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适当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数据的阅读、处理、分析的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堂课的探究活动加以“反思”。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设计的得失,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其不断成长和完善的主阵地,作为地理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长期对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加以应用和提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模式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活动随手拍”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