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芳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能为了追求学生考试的分数以及升学率等,一味地进行应付考试式的英语教学,学生学习到的英语都是一种“哑巴”英语,只会解题目而不会使用。所以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文化价值,并且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利用这种价值来在社会上寻找到自己的去处,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英语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服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从某项考试中获得高分,以此来增加教师自己的功绩。因此,教师教学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让英语教学更加关注到社会视角,并且从与社会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发展英语文化的价值,感受它的文化意义,这才是英语学习的长久性目标。例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 My day,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举一些各国人描述自己生活琐事的故事或者影片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其他国家如何讲述“My day”,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学习到关于英语的风土人情,感受到英语的文化魅力,这促进着学生把他国的文化与自己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并且结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文化的差异。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就极大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格调,学习语言并不是仅仅学习单词、语法,而是要基于文化和社会发展来进行学习,在了解到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后再来接触语言本身才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意义,从而加强学习语言的热情。结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说明每个文化都有着其特殊之处,每个地区的地理风貌都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学生们也要增强观察社会发展的视角,从社会文化发展中找到语言的价值。这就是结合社会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的表现。
英语科目的开设一定有着其必要的理由,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是国际化社会的公共语言,英语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所以英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英语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且体会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途径。例如在学习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Travelling”这个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次旅行,不一定是去远方游玩,而是仅仅在周边进行浏览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去拍下自己看到的有关英语标示的内容,比如广告、公园内的提示语、交通警告牌等,这些都可能大量使用到英语。比如学生从学校到公园的路途上就可能会遇到许多的英语表达,走到马路上会看到“Be careful!”,广告牌上会出现“On the way”、“One world,one dream.”公园内的也会看到“Please keep the door clean”等,所以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表示就能够产生相应的认识,认识到英语应用的广泛性,并且从各种英语实际表达中能够学习到不同于课本的英语知识,这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阅历。所以说英语的文化价值能够从社会实际中观察到,学生也只有亲自去发现和观察才能够找到其中的意义,也才会增强自己学习英语的动力,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找准目标,这是必须结合社会才会有的思想。
文化需要通过交流和传播才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英语文化的价值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渠道来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收获英语文化价值更需要自己去主动沟通交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去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及其具体的意义,因此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主动与国外的友人进行交流,一来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其次可以直接从国外友人的描述中了解到地道的文化知识,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基础。所以英语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个话题来进行交流。比如牛津版初中英语九年纪上册中的Unit 5 Films这个课题,教师要求学生去与自己的外国友人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比如“你们国家有名的电影有哪些?”“你们国家的电影发展历史过程是怎样的?”等等,都是可以作为交流的问题。学生通过了解便可以知道其他国家电影文化发展的情况,并且从这种形式中能够感受到相应的英语文化,因为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主动去了解也能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