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勇
(吉林师范大学人事处,吉林 四平 136000)
科研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某些大型课题的研究,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协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的普遍趋势。
科研团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人员组成、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实现特定的科学研究为目标、以科研项目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组织。科研团队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当前科学研究工作日益复杂、分工更加细致的科研环境的需要。“创新”是科研团队的本质属性,“科研”是团队的主要功能和根本的任务,“团队”是通过多人的合作和协调来开展科学研究。所以,创新型科研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其本身概念所包含的重点,使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结构一般是博士生导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教师、辅导人员、硕士生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现在科研团队在人员结构方面并不尽人意[1]。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结构没有形成梯队效应。正常情况下,科研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背景等具有一定的梯度,而现在主要问题就是人员组成比较单一,没有把各个层次和年龄段的科研人员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组建[2]。一个科学、合理的科研团队,需要有高层次、稳定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在整个科研团队中起到统筹的作用,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能调动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如果科研团队缺乏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会影响整个科研团队的建设,会影响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的产出。
高校创新型的科研团队主要以科研人员为主,但是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行政力量干预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的独立性。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学科带头人是整个团队的主要领导者,但是在科研团队中的各项决策和人员安排上,很大程度上受学校行政力量的干预。虽然在管理上行政力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科研团队的具体科研工作中如果受行政力量干预过多,则会影响到学术科研的独立性,科学研究在开展时会受到一定的掣肘,使科学研究缺乏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所以,科学研究中应尽量减少行政力量的干预,使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工作有一个更加自由的空间。
很多科研团队的组织制度一般是将科研团队作为一个基层组织来定位,将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定为科级或者副处级的领导级别,其他研究人员则只是被管理者。这样的组织模式比较僵化,影响了整个科研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科研人员间没有集体感。这样的类似于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对科研来讲是一个重大障碍。正常的科研团队每个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严格区分,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科研团队拥有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环境,也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现行的模式仅仅是把科研团队作为学校或者学院的一个附属机构,科研团队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受到影响,违背了学术自由的原则。在科研评价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缺陷,现在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只是采取简单量化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评价制度起不到一个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具体人员评定上,往往注重的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具体的参与人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严重削弱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每个人在科研团队中作用的发挥。
创新型科研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会对整个科研团队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实现科研团队人员结构的合理化。学科带头人应该是整个科研团队的主心骨,也应该是相关课题的权威人物,在整个团队的组建和具体科研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学科带头人有精深的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声望、高尚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学科带头人领导下,才能激发整个团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体人员组成的选择,则要考虑整个团队具有梯队化成员结构,保证团队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使整个团队更趋合理。
“课题制”是一种科研管理制度,所依据的原则是公平竞争、择优支持。这样的组织管理制度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种制度下,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自由组织团队,能充分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同时,这种科研管理制度还可以实现某些科研资源的共享,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对传统的科研制度的一个突破,打破了其僵化的体制,使科研团队拥有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重要帮助,能够对科研人员有一个良好的激励作用。对于整个科研活动来讲可以避免“闭门造车”,能够有效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获得发展。
高校创新型的科研团队内部拥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激发团队活力,保证始终规范进行团队研究工作。激励机制方面,除了运用效益激励外,团队内部博导和硕导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团队内部的老师要多帮助和鼓励博士生及硕士生,使他们的价值在科研工作中能部分得到实现。团队内部也要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会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随意性。在科研中,对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态度应严格要求,这是保证科研质量的前提。如果科研人员没有一个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必定会影响到科研质量和水准。对于那些科研态度不认真、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应该运用淘汰机制,保证科研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创新型的科研团队不仅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研究向着更加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使学术研究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上进行。
[1]王冠.试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0(6):73-76.
[2]殷铁铭,李永安.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1):126-129.
[3]卜祥云,唐贵伍,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概念、特征及功能[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