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2015-08-15 00:49:27红,程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物理课专业课物理

王 红,程 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已普遍成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首要标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然而,这项改革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有病乱投医现象。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不能正确认识专业课与物理课的辩证关系,甚至忽略物理课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致使课程改革弄巧成拙,势必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高职高专物理课程改革的正确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一、高职高专物理教学的现状

一是教材缺少针对性,教法陈旧。目前高职高专类物理教材多是本科类教材的简单改编,缺乏针对性,且和后续专业课脱节。教学模式也陈旧,没有明显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新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是沿袭传统的方式。

二是生源基础良莠不齐。当前高职院校生源有高中生和对口中专生两类,其中对口生普遍没有学过高中物理课程,他们的物理知识实际上只有初中水平。再一是高中阶段实行文理科分班,又使不少高二甚至高一学生不再学习物理课了,而高职院校为完成招生计划,对考生的选考科目又没有太多限制,有的理工科专业甚至招收文科学生,学生基础存在阶梯状差异。

三是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条件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组而成的,教学实验设备、仪器基本上依旧是为中专教学服务的那套设施。改制后一方面受经费所限,另一方面物理又非专业课程,因此实验设备一直难以更新。

四是取消物理课程或教学学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相应职业技术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训上了,在课程安排中给予物理等基础理论课的学时一般都不多,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以就业不需要为由已经取消了物理课。

二、忽视物理教学的原因和危害

就目前状况而言,物理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正被人轻视、小视和忽视,地位较其它学科可谓低人一等。究其内因,主要是掌握高职高专院校命运的有关领导,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武断地压缩甚至取消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等,致使高职高专院校物理课的开设已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不开设,学生无法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也缺乏相应的支撑;如果开设,学生因课时安排不足等原因,学习效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要求。结果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就变成了可有可无、形同虚设了。

忽视物理教学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简而言之,物理的基本规律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运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各项技术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性、技能型高级人才,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其它专业知识技能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物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谓楼的基座了,如果把物理科这个地基挖空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这座高楼岂不轰然倒地!

当然,物理教学设施、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等,也是造成物理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处于劣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也成为搞好物理教学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进程中的羁绊。

关键是,我们对物理课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教程中的重要性必须有一个深入透彻的认识。

三、高职高专物理课的功能

1.基础和协调功能

物理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物理课是专业课的基础,专业课是在物理课基础上的应用和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和影响,决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特别是不能顾此失彼,孤立地只抓专业课教学而忽视物理课教学。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物理学是最基本的、包罗万象的一门学科,它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换句话说,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很难用一个范围、一句话去定义。力、热、电磁、光、原子、基本粒子、凝聚态、材料、信息、超导等等,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从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都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物理学都是基础学科,甚至为其它学科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保障。作为其它学科的基础,物理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学科、新技术不断交叉、融合,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专业课程的结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单靠专业基础课是不能很好协调的,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使它们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并补偿专业教育中知识面的不足,使学生获得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达到一定范围的“宽基础”,而物理正好起到了这种作用。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将使这个学生受益终生。什么叫“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得·费曼曾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2]科学素质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此外,还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觉悟和较强的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一个人将接受终生教育,而大学所提供的教育是以基础的、素质的、方法的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是一个阶段性的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物理不是概念和原理的简单堆砌,而是知识与方法的体系,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会,它所涉及的思维方式、哲学思考、美学原则、科学方法,使其成为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

四、高职高专物理课程的改革思路

要真正发挥物理课程教学对其它专业学科的基础、协调功能和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就必须对高职高专的物理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大胆的改革。

1.领导重视

俗话不俗,“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思想支配行动”。要想打好高职高专物理课程改革这一仗,关键是负责调兵遣将、指挥打仗的决策人物,也就是主管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校内外领导,他们首先要思想认识到位,才会安排课程到位,才会全方位改革到位。

2.教学内容的革新

(1)教学内容要具备实用性、时代性与生活性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时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学科中的科学之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浩繁的概念和推理下感受自然科学的真善美。在改革旧课程体系时,应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课程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大量删减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理论性过强、多数学生感到偏难的内容,而更加注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选取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研判,充分挖掘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

要对经典物理部分进行处理,精选与现代科技、现代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内容,删去和中学物理内容重复的陈旧部分,将经典物理延伸至现代物理,结合不同专业重点介绍物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介绍量子理论、相对论时空观等物理学前沿知识,启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

(2)教学内容的辅助性

物理教学内容在突出基础性的同时,还要实现基础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如物理课与电子类、电气类和机械类课程的对接。在安排课程计划时,要结合所学专业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突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及教学时段。对那些与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或者应用不是太多的物理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使学生学习难度降低,所学知识更贴近其专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职物理教学,既不同于大学本科的教学,又不同于中学的教学;既要有中学式的“教”,又要有本科式的“学”;既不能填鸭式地满堂灌,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改变学习的情境和途径,鼓励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正确地推理判断,解决与实践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和促进概念的学习,强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1)注重开拓思路

过去的高职物理教学,出于对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考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处于一种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现在更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思路的开拓,倡导恰当“传道”、注重“授业”、提倡“解惑”,即选取恰当的、必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根据专业技能特点和就业实际需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在实验、训练和实际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讲授知识时,更加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偏重应用,弱化计算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理论和计算为主,要求学生会解题,而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则一掠而过。其实,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对多数学生来说,关于物理的计算应用很少。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做题为侧重点和目的,使学生陷入题海中,而要着重搞好应用方面的教学,适当进行习题练习,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3)注重课堂交流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课堂交流尤为重要。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接受理解情况,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粉笔加教鞭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思维得不到张扬,优秀思维品质中的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培养,这就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但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配合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网络环境教学,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习过程中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了“前台”,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再一就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发散式思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创设教学情境。其次,通过物理学科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从古中国、古希腊等对天文、声光、力学等物理现象的研究,到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从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电磁理论的建立,到现代物理学的诞生: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对这些素材加以运用,就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最后,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会让学生诧异和惊奇,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更新教学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对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更新教学设施,改变大马配小鞍的局面。

5.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高职学校物理课程评价体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要推进物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从终结性评价变为注重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理论笔试、实验操作,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生产能力。二是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坚持“强化应用”的命题原则,建立方式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

[1]向荣.普通高校化学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3):146-148.

[2]王国娟.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物理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7):161-163.

[3]薛宝林,刘华,陈相伟.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的四用和四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97-98.

猜你喜欢
物理课专业课物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处处留心皆物理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动起来的物理课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学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