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继锋
(赤峰日报社,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一直以来,大多数受众把舆论监督的多少、优劣作为评价和衡量新闻媒体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从业者也将舆论监督的勇气和水平作为评判媒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首要标准。但当下的一些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着雷声大、雨点稀,放老虎、打蚊蝇的现象,因为舆论监督不当有时会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诸如多方施压撤稿、威胁、恐吓、利诱写稿人、到报社静坐、闹事等,有的作者暗里受到打击报复、明里被推上法庭当被告。
从采访、取证、核实、发稿、解决,写舆论监督稿件如关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写稿者往往被一个细节偏差或一个词句过重被人纠缠不休、穷追猛打。有的记者只要经历一次,就从此告别舆论监督。有的因为一篇舆论监督触犯了上级领导,报社领导会受到批评,或因某记者借舆论监督牟取私利,东窗事发,或某篇稿件有悖事实败诉给原告,舆论监督都会因噎废食,或“一人得病,大家吃药”,使舆论监督工作陷于停滞和消沉。
笔者在近30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报纸舆论监督稿件密集、佳作频出时,正是报纸质量提升、读者赞誉有加之时,与之相伴的是采编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非常高涨。舆论监督弱化、“喜歌”、“颂歌”高亢时,报纸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权威性不升反降。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地市级党报领导调研、会议、会见等活动新闻常常占据头版显要位置,且越来越密集,篇幅越来越长,舆论监督稿件极少,或有栏目也只是应景、点缀,即便有也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或干脆是“据报载”,对异地事件空发议论。偶有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总有主管部门以“通稿”统一发布,严禁自采、评论。对重大灾难、官员贪腐案件、政府或部门违法乱纪事件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新闻,似乎只有上级新闻媒体才有权采访,地市媒体的监督眼睛只能够盯在村镇级,这似乎成为地市级媒体报道的“潜规则”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人人都是媒体的今天,更显出一些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弱化和乏力。在一些记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真话得罪领导,说假话得罪自己,那就一起说笑话吧。记者是社会良知的眼睛,但在一些地方的记者中,这样的眼睛是睁一只闭一只,或只看真善美,不看假丑恶。
舆论监督难也与地市党报的发行体制及广告创收利益攸关。报纸发行大多靠行政手段硬性征订,批评了哪个行业或部门,对方就不再订阅你的报纸;曝光哪家企业,这家企业就不在你的媒体上继续投广告,舆论监督多了,似乎会直接影响报纸发行和广告创收。对记者个人也是如此,舆论监督稿件采访难、取证难,得罪人多且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其所得稿费和其它稿件一样,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央视记者为调查毒胶囊事件,历时8个月,行走数省市才采写一篇报道,这在地市报几乎是无法做到的。地级市交际圈子较小,批评稿件写多了得罪的人和部门就多,人际关系必然受到损害。记者很难挣脱关系网和人情风,一篇批评稿件还未写完,说情者纷至沓来,有的还是上级主管领导。笔者曾写过一篇批评某医院夜班医生服务态度差的稿件,见报后听说医院扣发了那位医生半年的奖金。几年后笔者到那个医院看病,一位医生说:“我认识你,你是报社的吧?”过后才想起就是那位我曾批评过的医生。
还有一个都不便明说的隐情。往往是市领导一方面在嘴巴上公开说要加强舆论监督,但私下里又对舆论监督过多、过重常有不满,甚至批评媒体和记者。在现行体制下,领导的意图和喜好就是办报的风格,领导满意就是办报的成绩。多年前,外省某个地市主要领导要求领导活动新闻在二版刊发,一版每天必须有舆论监督稿件,这种开明的做法迄今仍属个例。总编辑怕领导不满意,记者怕搞舆论监督没人撑腰,最终结果是以舆论监督环境不好为借口淡化舆论监督。
尽管有诸多难处,但舆论监督职能绝不可偏废,否则,党报就会失去权威性和战斗力。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撰写了大量舆论监督稿件,从未失实或成为被告。
在操作中,注意把握以下原则:准确掌握第一手消息来源,反复调查、核实,确保每个细节都要客观、公正。认真采访倾听双方意见,避免一面之词、先入为主。善于从具体事件剖析入手,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使人受到警示和启迪,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避免空发议论,言之无物。决不能将舆论监督与个人私利挂勾,为了报纸发行、广告、有偿新闻或个人恩怨采写负面新闻,形成新闻敲诈。注重时效性,力争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否则就会形成“炒冷饭”、“马后炮”。另外,搞好舆论监督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遣词用句不准确,或观点、论据稍有缪误,就会造成被动,或整个报道失败。
舆论监督是报纸的生命线,绝非可有可无,或者避重就轻,不痛不痒。“报纸是党用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尖锐的武器”,失去这个武器,报纸失去的不仅仅是读者,还会丧失党性和良知,丧失媒体的社会责任、权威性和公信力,报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终被新兴媒体所取代。目前这种现象已初现端倪。一些地市党报发行靠行政手段强制征订,报纸的可读性、传阅率、影响力日益下降。假如现在对地市党报停止财政供养,完全市场化,会有多少报纸难以生存?
面对报纸的生存困境和潜在危机,我们要努力探寻新闻舆论监督的出路和办法,让报纸说真话、讲真情、揭真相,既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也要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今后的实际将证明,舆论监督的出路与前景决定着报业发展的出路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