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连续报道的成功样本——浅析《黄河晨报》“黄河万里行”报道特色

2015-08-15 00:43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期
关键词:内蒙万里行运城

□ 王 斌

(运城日报社,山西 运城 044000)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内容求实

为确保报道质量,策划组在黄河万里行工作规范中明确提出,要力求“见人见物见思想”。“见人”即采访到具体的人,文章中的采访对象用真名;“见物”即挖掘有价值的事,切忌“游记式”和“百度式”文风;“见思想”即通过思考,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追求文章内涵。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大量有深度的独家报道陆续见诸报端。比如,记者从甘肃永靖县发回的通讯《莲城人的码头,莲城人的河》,从一座码头的兴衰,一名船工的浮沉和一个村庄的新生三个角度,展现了当下黄河两岸百姓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生活转型,厚重感和时代感俱佳。

为了凸显内容的原创性,策划组倡导记者在黄河沿岸挖掘“山西元素”和“运城元素”,记者采写的《莫家楼:西北盐运古渡的山西记忆》、《宁夏晋商一家人的百年嬗变》、《寻访万荣李家百年品牌敬义泰》、《罗川村关帝庙:从李姓家庙到全体村民的精神图腾》等稿件,均首次披露了一些和山西、运城有接近性的历史过往,非常有可读性。

栏目求新

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一些采访团队创新思维,以新的栏目和形式包装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在宁夏段采访期间,前方记者发回一组“诗画配”报道,首次将图片说明以诗词的形式来展现,为向来“严肃”的报道面孔增添了一丝浪漫味道,这在此次连续报道中是首次尝试,效果良好。

在内蒙古段,记者借用当下流行的微信形式,推出“微言内蒙”专栏,以家长里短的聊天方式,谈见闻,谈感受,用细节呈现内蒙古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宣传效果。这组记者还推出“图说内蒙”专栏,先后刊发“内蒙看沙”、“内蒙看水”、“内蒙看石”等整版图片报道,从各个侧面直观地展现了内蒙古的时代新貌。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报社与运城交通文艺广播全程合作,每天下午进行连线报道。借助这一媒介形式,我们首次在纸质媒体上推出“连线日志”专栏,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连线报道的内容,现场感与时效性极强。在甘肃兰州段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推出图片专栏,首次运用航拍的方式展示黄河风貌,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些新推出的栏目,使得报道形式更加鲜活,内容更加生动,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活动求变

本次大型采风活动持续时间长、采访地点广、报道内容多,策划组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适时“插入”的几个特别活动,为整体采访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活动进行一周年之际,报社策划小组特别策划了一场纪念座谈会。会上,各个团队的领队畅谈感受,交流采访心得,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4年10月17日,运城汽摩协会的加入,使得采风活动形式更加多样,采访也更加深入。不同于以往的是,由两名队员组成的这个微型采访团队,发挥专业越野摩托车适应复杂路况、通过率强的性能优势,在渭南境内紧靠黄河的乡间小路上行进,将采访触角直接伸向黄河岸边,采风团员的心理、空间距离与黄河更加贴近。

2014年11月4日,由16名记者组成的黄河万里行骑行小分队出发。两天时间里,骑行队员骑着赛车,行程200余公里,先后探访了运城境内黄河岸边的蒲州古城和西侯度遗址。这种“绿色采访”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够使采访更加深入,掀起了一个活动小高潮,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内容、栏目、活动,“三位一体”,极大地提升了这一连续报道的质量和关注度,也受到业界同仁的认可和好评,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都阶段性关注了此次报道,宁夏石嘴山日报社等媒体全文转载相关报道,而先期的探源系列报道获得2013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这次采风活动,不仅宣传了黄河沿线的城市,对新闻队伍、新闻业务也是一次检阅。

猜你喜欢
内蒙万里行运城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云”端智引 蓄力企业深度发展——趋势联盟2021/22秋冬时尚万里行
探路2021春夏产品开发新空间——趋势联盟时尚万里行
内蒙古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内蒙农网配电线路改造研究
内蒙赤峰祈雨祭祀文化探析
内蒙占地区辽代城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