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与对策——东辽县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调查报告

2015-08-15 00:51颜世祥魏长林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机具机械化土地

颜世祥,魏长林,苏 杰

(东辽县农业机械局,吉林东辽 136600)

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建设,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1]。建设一体化进程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2014~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落实的农村政策。就东辽县新型农业经营体[2]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农机局于2014年11月中旬对东辽县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部分乡 (镇)村干部进行了走访座谈调研。

1 东辽县自然情况

1.1 基本情况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辽河上游,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是长白山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620m,最低214m,垂直落差较为明显,岗谷平洼交错分布、山川沟丘地势起伏,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幅员面积2 186.1km2,所辖 13个乡镇,234个行政村,3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8.5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1万hm2,其中水田0.6万hm2,旱田10.4万 hm2。

1.2 机械化程度

东辽县拥有拖拉机3.03万台,农机总动力57.1万kW,配套农具6.87万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 995台,大型配套机具4 218台套。小型农机28.3万台,机具6.047 5亿套;机耕地实现8.1万hm2,机播5 533.33hm2(包括半自动化小型播种),机收玉米水稻2.6万hm2(其中水稻0.3万hm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3]达到68.3%,其中:机耕水平87.5%,机播水平87.1%,机收水平24.1%,由于2014年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积极性高涨,新增二行玉米收获机100余台,四行收获机20余台,机收面积新增0.92万hm2,机收率实现23%,提高近5个百分点。

1.3 新型经营体现实状况

东辽县目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存在的模式有 “农机合作社 (机械化种植合作社)” “农机大户 (机械化种植大户)” “家庭农场”3种模式。 “农机合作社”主要是以成员之间合作联合的形式,参与生产经营。 “农机大户”主要是以农机为依托承包、转包土地,开展经营活动。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生产模式。全县现有农机合作社41家,固定资产100万以上的合作社6家,其中:农机资产80万元以上的31家;农机大户152户,其中:50万元以上的27户;家庭农场两户。经营、流转土地面积在200hm2以上的合作社两家,这些合作社也正处在启蒙阶段,作用发挥也并不理想。

2 存在问题

2.1 土地细碎零散

东辽县适合大中型机械化作业的土地占比小,土地细碎零散,土质板结硬化,肥力减弱现象普遍存在。在东辽县11万hm2耕地中,平地及岗平地8.7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只有这部分土地适合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大机械全程机械作业,而且地块小分布比较分散,30年前家庭联产承包,为显示公平,把每块平地细碎成多份分给多个农户分散承包经营,又人为的造成了土地细碎零散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为追求高产出,高回报,普遍靠使用化肥提高地力,农家肥几乎与耕地无缘,结果造成土质板结硬化,肥力减弱,这些因素又给地力培养、环保、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带来了诸多难解的课题。

2.2 农村劳动力短缺、弱势

2.2.1 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

30年前土地联产承包之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使原本温饱难保证的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20年前机械化陆续进入农户家庭,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靠人力、畜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作方式又一次开始革命,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种植经营,劳动力得到解放,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攀升,但原来以劳动力为单位分配的土地满足不了劳动力满负荷生产经营,加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三产生就业岗位迅速增多,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当起了产业工人,农村家庭收入由原来的单一农业收入,变成 “农业收入”和 “打工收入”的双收入;又从10年前开始,大量农机具进入家庭,农户经营土地的机械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的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土地拥有量小的农户,把种地当成副业,打工当成主业;一些年老体弱的农户退出土地,把土地在家族内部有偿转让或转包;一些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承接了大量土地开始规模经营;还有一部分农户农忙种地,农闲打工,甚致有些人农忙也不回来,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2.2.2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小学化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城再就业也呈上升趋势,一些身强力壮和有技能、有文化、有素质的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挣钱,剩余的老弱病残及妇女,老守田园,在家务农种地,他们多数为小学及以下文化。这个群体中又多数延续传统的耕作方式,利用小手扶进行半机械化耕作,从业群体的弱势化,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令人堪忧。

2.3 农民的土地经营方式和耕作技术同比落后

目前,东辽县的农民还仍然以小农耕作,家庭经营为主。规模经营的、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在东辽县还是凤毛麟角。家家户户仍然采用半机械化耕种的家庭式耕作模式经营自己所承包的土地,耕作技术多数采用机械灭茬、趟沟,一炮轰施肥、起垄、镇压,精量半自动播种、人工药物除草,人工收获等传统耕作技术流程,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效益差,相比周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免耕技术,无论是在经营方式还是在耕作技术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一步。按照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要求,差距就更大了。据调查,东辽县截止到现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41个,家庭农场两个,处于刚刚兴起阶段。

2.4 农民拥有的大中型机械保有量太少

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农业,关键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机械化的关键是经营业主拥有和使用农业机械,更确切讲,拥有能从事规模化生产作业的大中型机械。而东辽县的农业经营生产这方面恰恰是短板,大中型机械的保有量较少,东辽县11万hm2耕地仅有不足2 000台,每667m2占有率1.2‰,就是说每1 000hm2地拥有18台大中型机械。

过去小型手扶拖拉机就能满足于家庭式的小农生产需要,如今小型动力机械已不适应也无力完成耕作新技术更新的要求,比如:土地深松技术、最小需要554以上的拖拉机牵引,免耕播种最小也要用504以上的拖拉机牵引等等。小型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由主角变成配角,成为规模农业生产的一个补充。增加东辽县大中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夯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一个基础实力。

2.5 新型农业经营体发展慢,存在的问题多

2.5.1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慢的原因

(1)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 (以下称 “新业主”)而言,经营主体发展最大的阻碍是 “土地”。主要表现在:小业主 (农民)惜地,流转土地要价高,一般要价都在1.5万/hm2以上,不想流转。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充分,不敢流转。土地细碎、分散,不易流转。新业主担忧农民不履行合同,基础设施不敢投入。涉及遗留问题难解决。比如:合同到期如不续签,涉及的土壤改良、土地整理、职业农民培训等问题如何结算等等。

(2)新业主最大考验是 “实力”。建立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是对新业主实力的最大考验,土地集中需要大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机具购置需要真金白银;生产资料、人员杂费等需要流动资金随时跟进,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3)对新业主最大的困扰是 “劳力”。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及农业技术,需要的是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化劳动力,也叫职业农民。目前形势下这样的职业农民非常稀缺,急待培训培养,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忙人难找,农闲没活干人就跑,聚拢职业农民,需要人气,需要待遇,因此劳动力也是困扰新型业主不可忽视的问题。

2.5.2 存在的问题多

(1)机械配套不科学。机具购置应根据新业主撑控流转到位的土地拥有量和为社会可能提供的服务量,确定机具品类、数量,按不同季节、用途科学配置,发挥最大效益。我们有些新业主贪多顾大,盲目购置,不仅浪费了资金,造成闲置,而且还不能有效为社会提供服务,导致收入降低,循环不畅。主要表现为耕、种、收脱节,社会化服务占有额无法拓展。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难以承担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作任务。如:机械设备、 “三库一间”等设备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经营过程中顾此失彼,机械维修、革新跟不上,运转成本增加等等。

(3)管理欠缺。个别合作社管理脱离 “合作章程”,财务会计制度不全,管理不善。为社员提供服务不到位,如:种肥生产资料统购节省成本,粮食统销增加收入等服务无人过问,影响了社员合作的积极性。

(4)资金供应不足。多数合作社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即影响上规模,又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个别盲目上规模者高息借贷,负债经营,入不敷出。

(5)盲目投资,多项目混杂。主次不分,营养不良,造成资金链断裂,个别合作社同时或陆续上多个农业项目,即争工,又争钱,还争人手,结果导致一事无成。

(6)缺乏成熟的农机技术人员。新业主内部缺少熟练的农机操作人员,接受新技术,操作新机具的能力较弱,队伍人员不稳定,培养培训难点多。

(7)空壳合作社。在东辽县空壳合作社也存在。所谓的空壳合作社,就是只办工商执照,土地不流转,机械不购置,设施不建设,服务难提供的无功能合作社。

2.5.3 新业主还很脆弱

目前,东辽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做强的为数不多。多数还处在成长建设中,他们还在经历自然灾害、社会服务份额、资金供给、成员协作、合作、经营管理等方面风险的考验,正处在十分脆弱的发展阶段。

2.6 新技术、新机械推广步履艰难

2.6.1 推广体实力还不强

主观上推广人员业务不精。由于多年的体制、机制改革变化,有专业素质、爱岗敬业的老同志逐渐年龄老化、技能退化、敬业弱化等待退出舞台;新生的专业技能人员因编制问题进不来,中年在岗人员积极情不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有限,因此推广工作,在人员上存在先天不良的问题,这是主要问题,客观问题表现在推广经费和推广装备严重受限问题。

2.6.2 推广受体观念不新,能力水平还很有限

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业主,多数还是小户农民,甚至是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新机具的水平能力有限,在更新观念上也很保守,不爱创新,只能在真实的看到、摸见了,才试探接受,这就给推广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6.3 承担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运用的能力还很弱

新业主的发展建设本身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扶持和帮助。自身作用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力在推广工作中还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如果新业主自身强大起来,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靠他们的市场需求就能解决。如:新技术试验示范所用的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所用的新机具以及培养、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农民所用的人员、场地、费用等资源配置问题,如此一来就解决了现有状况下推广部门难以解决的经费和装备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3.1 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让农业科学发展、生态发展[4]

东辽县山水林牧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产业基础良好。是全国重点产粮县也是林牧副渔业发展的先进县,由于机械化快速进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和依靠机械化推进、实施,又极大地刺激了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等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逐步显现,随之而来的土地利用,科学规划问题,被摆上紧张的工作日程。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升,农业、林业、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迅速提高,加上传统耕作的老一代农民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蚕食林地、破坏生态的现象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坡度大,不能机械化经营的土地 (包括小片荒)将退耕还林。所以在现有农户中80%的农户将面临两种种植选择:一部分不能全程机械化的农田退出粮食生产,改作经济林种植 (或种植林下经济作物),保持稳定的农林收入;另一种是适合全程机械化的农田转包或托管给合作社或农机大户集约经营,获得原来应得的经营收入。为保证农业科学发展、生态发展,就要规划先行。各级政府要统筹资源领域,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让农业科学、生态发展。规划要注重客观实际,经调研建议:在保障生态及环境的条件下,应规划引导发展农村3类大户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一是发展新型的种粮大户——农业机械化种植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机大户。二是发展林业大户,经济林业户或私家林场。三是发展养殖大户,各种养殖专业户 (动物、渔业)。

3.2 发展壮大现有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

3.2.1 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多方扶持

(1)建议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机具补贴、新技术推广补助,重点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机大户倾斜,并加大补贴补助额度,解决新业主配套设备及应用新技术前期资金不足问题。

(2)尽快落实农村土地 “三权”政策,政府搭建平台为农民土地流转、融资、维权,创造良好环境。 “三权”即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组织,土地承包权属于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权归属土地经营者。土地流转[5]、出租是指承包者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租给经营者。有效确定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受物权法保护,可以作为资产抵押融资等等。根据农村发展形势需要,建议政府或民间团体,设立机构或民团组织,给农民塔建土地流转、金融借贷担保平台,依法解决诚信担保及纠纷问题。

(3)建议整合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向农村、农业。扶持新型经营体、健康发展。社会资本靠政策环境带动,支持流通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投资与农民合作社联营。推进农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金融资本靠政策推动,金融部门切实完善抵押物权、降息、放限 (限额),支持农场和合作社发展壮大,进一步解决新业主,缺少投入资金先天不良问题。

(4)农机农技部门把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项目重点投向给新业主。让他们承载新机械和新技术项目,壮大他们的实力,使其健康发展,发挥影响带动作用。

(5)种植业政策保险要加大力度,增强新业主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为他们保驾护航。

3.2.2 强壮自身,发展自我

(1)新业主要不断地充实新机具、新技术,做引领科学种田的先锋。新机具、新技术能节本增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业主收入,增强生产实力;新机具、新技术能进一步改变土地经营方式,采用耕作新技术,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新业主要培养和联合专业技术农民。拥有这些技术操作手是新业主强大能制胜的关键财富。他们既是保障机械化、科技化种田的操作手,又是机械技术革新、创新的能手,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节本增效。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我所用。

(3)新业主要科学掌握和利用农业发展信息,为发展自我而用。发展订单农业、超市农业、生态农业,把产品做精、做出品牌,探索闯市场的方法和途径。

(4)新业主要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能力。在完成农场、合作社自身作业量的同时,为增加经营收入,还要为社会提供社会化服务;比如:土地托管服务,跨区阶段性作业生产服务等等。新业主要不断拓宽社会化服务范围,比如在机械产前产中维修、产后保养以及生产环节之后,延伸出的加工、运输、再生产、秸秆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服务等等,服务过程中把诚信放在首位,把最好的态度、技术、能力贡献给服务对象,扩大社会服务份额,多渠道创收,实现社会服务最大化,收入最大化,强壮自身,发展自我。

(5)新业主要科学管理,实现共赢。农场也好,合作社也好,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涉及管理的好与坏的问题。只要按合作社章程和制度办事、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就一定能管好、实现共赢。应注意几个环节:一是农民、大户入社环节要注意股份构成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这是合作社建设之初的问题。首先要设计合作社起始规模,平估风险能力,其次设计构成结构,人员、土地、机具、资金配置等等,人员是关键,要考虑合作伙伴 (主要成员)是否志同道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否懂技术、会管理等主要要素。土地、机具要有一定的起动量,最好土地集中连片,土地规模应达到30hm2以上,机具在30台套以上,为社会提供服务能力在200hm2以上,资金配置充分。决不能凭空设计,盲目成立空壳合作社。二是在服务环节: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质的统购统销服务,产前农资团购,产中土地全程托管,产后统加统销增加收入。三是作业环节在完成内部生产作业的基础上要统筹协调,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争得社会服务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四是分配环节,要在遵循合作章程框架下积极探索和运用合理的收益分配模式,不论农户是以土地入股,农机具入股,还是以技术人员入股,资金入股,都要在留足合作社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经营收益,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社与社员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合作伙伴和成员的积极性。

3.2.3 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

(1)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农业经营体,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帮助合作社破解在规模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合作社运用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资金、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作业;原有的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到合作社务工,另一部分外出务工,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吉林省榆树市的吉林粮油储运公司就是以这种模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2)联耕联种:在农民志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界,将碎片化的农田集中起来,再由服务组织提供专业服务,使一田多户变成多户一田,土地连成片,为大农机作业提供基本条件。与农场和合作社等经营组织需要土地流转的方式不同,联耕联种采取农民家庭之间合作,不用土地流转,简单破除田界就实现了规模生产、省工节本,农民易于接受,因此参与踊跃。江苏省射阳县青华村近几年就已自发联合进行统一耕作,效果很好。

(3)休闲农业经营体:以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为经营主体,以建立农家乐为基础,以休闲农庄为载体,以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包括旅游、农家乐、采摘园、农产品产销等等。这是河北承德市的成功做法。

(4)合作农场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是在联耕联种基础上由合作农场将种植管理再承包给家庭农场,推行 “四定四统”经营管理模式,即 “给承包农场定产量,定成本,定报酬,定奖赔;对农户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农业技术耕播,统一排灌除草,统一指定售粮部门,由分厂厂长包干,超产、节本归己,不足损失赔偿。该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农场农民双赢,农场既解决了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全程机械化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经营,节本增效,又解决了流转土地先期投入资金困难问题;农民既得到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收入,又排除小农生产的季节性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威胁,旱涝保收。抽出时间外出打工挣得第二份收入,增加了家庭收入渠道。江苏省大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就成功的实施了这种经营模式。

3.3 加强培训

3.3.1 培养培训对象选择

一是外出打工回乡的青壮年农民,他们年龄多数在35~50岁之间,这个群体具有以下特点:见多识广,观念新;有家有口,责任感强;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熟悉农村、农业环境[6],有较长时期服务农业的过程。二是上学返乡的高职、高中、技校、大中院校的青年学生,他们有很强的创业、就业意愿和热情,国家对他们扶持政策好,在农村发展空间大。前者和后者部分人员家庭基础条件好的,有可能经过培育成为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业主。三是农机手,他们多数是相对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他们中间有很多已成为农机大户、合作社、农场等经营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有文化,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经营管理,已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3.3.2 培养培训方式

一是机构培训,农机农艺培训部门,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培训,作业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培养新对象。二是信息网络、媒体培训、电视讲座、授课等等。三是经营主体内部培育培训。确定专人专岗专项培养培训,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新的耕作技术操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培训的实训锻炼过程。农民掌握机械和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现代农民的成长过程。

3.4 购置新机具

鼓励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科学购置新机具,首先从提高认识、认知开始;其次要科学指导,科学规划、配套;三是加大力度予以扶持。充分享受各级政府给予的机具购置补贴;充分享受新技术推广补助;充分享受推广项目扶持资金;充分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让他们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武装自己、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

3.5 集中土地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零散碎片化问题,要多措并举。一是在不流转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农户自行互换串并所包土地,采取联耕联种模式机械化生产经营土地,使 “一田多户”的小农经营变成 “多户一田”的大户连片规模经营,为大农机作业提供基本条件。也可以进行土地托管,由合作社代理托管服务。二是转租、转包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连片、打破地界,集约化经营土地。三是以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机具、资金、技术、人员等多种要素整合入股,建立合作社的方式集中土地,分块连片集中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进行全程机械化耕作。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先决条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非农产业充分就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城镇化经营密切相关;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联。因此,在土地集中、流转过程中,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片面追求集中过快和超大规模。既要看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必然性,又要看到推进过程的长期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避免走弯路,损害农民利益。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让农民适时参与、自愿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6 转变经营模式和耕作方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和技术革新,农民的土地经营模式和耕作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土地经营体应运而生,他们靠机械化改变了传统的小家小户的传统经营模式,引进了科学的耕种技术,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土地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随着东辽县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数量的增加,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不断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他们利用机械、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发展出生产环节的 “定单作业” “全程托管”,产前的 “农资团购”,产后的 “统加统销”等多种服务模式和土地经营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的深耕、深松、精量播种、均衡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引进,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力、畜力根本无法实现的耕作技术更新问题,而且使良种良法也得到了推广、使用,起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节本增效作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解放了劳动力。

3.7 用市场拉力,加大推广工作力度

在一个时期内这些大户、合作社、农场还很弱小,没有实力、处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阶段,对这些东西的接受吸纳还很被动,对推广工作者来说还属于灌输引导阶段,这期间各级政府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落实扶持政策,为他们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提供信息、经验,培养培训技术农民等,一旦这些新型经营体发展壮大起来,农村社会便形成一个市场拉力,经营业主和技术农民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争取传授,这时各级政府将省心省钱,并能增加推广力量。之所以说新型土地经营者实力增强之季就是推广工作形成市场拉力之时,是因为此时他们需要更好更快的发展,渴望新技术、新模式、新劳力、新信息的支撑和牵引。他们将在这些方面愿意出资、出力,给推广工作和人员提供方便,随之而来的财政就能节省费用开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效力增加,力度加大。

[1]张东爽.“三化”统筹背景下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吉林大学,2014

[2]刘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3~26

[3]孙昭巍.吉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6%.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01-20002

[4]成长春,徐海红.中国生态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3,03:1~11

[5]王平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2014

[6]滕川碧.我国农业环境法制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机具机械化土地
我爱这土地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