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作宝 王选慧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733006)
牛瘤胃臌气又称瘤胃臌胀,主要是因牛采食了大量青绿多汁或易发酵的饲草料后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急剧膨胀,膈与胸腔脏器受到压迫,导致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以至发生窒息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病牛腹围增大、腹痛,呼吸困难和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
2014年8 月20日,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唐沟二队张某家的一头育肥牛在采食15min后,表现不安,回头顾腹,腹部膨大,左肷离臌大明显,高过背中线,反刍和嗳气停止,食欲废绝,病牛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呼吸并不断发出呻吟声。
主诉:当天给该牛饲喂了较平常3倍量左右的玉米面粉,该牛只在采食15min后开始骚动不安,不久腹部就开始膨大,出现回头顾腹,反刍和嗳气停止,呼吸迫促等症状。
临诊检查可见病牛腹部明显膨大,左侧更为显著。病牛呼吸加快,胸壁起伏明显,呈胸腹式呼吸,伴有呻吟声,体温39.2℃,呼吸83次/min,心搏动增强,脉搏细数,120~140次/min,静脉怒张。病牛脉持快、弱,黏膜发绀,伴有出汗且运动失调,频频排尿。听诊病牛左腹侧,可听到瘤胃较弱的蠕动音,后期该蠕动音完全消失。叩诊呈鼓音,触诊病牛左腹壁,弹性增强,病牛敏感。
在瘤胃部,膨胀最凸位置,取16号针头在膨胀最凸位置对准刺入,固定针头,刚开始有一定酸气味排出,但随后就无气体排出,膨胀并未减轻,针头被堵塞。
将病畜保定,助手将开口器放入动物口腔内并固定好。将石蜡油涂于胃管上,缓慢延口腔、咽、食管将胃管送入瘤胃内,有一定酸臭气体排出,随后胃管口就被堵塞。
综上诊断,确诊该牛为泡沫性瘤胃臌气。
本病例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相结合,西医和中医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以消除泡沫、穿刺放气,降低腹压,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恢复瘤胃运动为原则。
保定病畜,取食用油500ml,一次灌服。30min后,取开口器,并固定在病畜口腔上,再将石蜡油涂在胃管上,缓慢经口腔、咽、食道送入瘤胃内,有大量酸臭气体迅速排出,取陈皮酊300ml,一次灌服。
给该病牛肌肉注射安乃近10ml,其次以5%碳酸氢钠500ml,10%葡萄糖2000ml,10%浓盐水500ml,头孢噻呋10g,地塞米松10mg,一次静脉注射。
取通肠散500g,分别1次灌服,1次/d,连服2d。
该病牛治疗时使用了以下组方:木香25g、槟榔25g、二丑30g、香附25g、大黄35g、黄柏25g、黄连25g、青皮30g、陈皮35g、三棱25g、莪术25g、芒硝200g、厚朴25g,共为末,开水冲,一次灌服。同时可配合针灸,以白针刺脾俞、百会、山根、顺气等穴。
该病牛经上述疗法治疗后痊愈康复。
牛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牛只过量采食青嫩多汁的草料或豆类、玉米、紫花苜蓿、谷物面粉、皂苷,果胶等高蛋白易发酵的饲料后,在瘤胃内微生物作用下,摄入饲草料异常发酵而产生大量气体,产生的气体既不能通过嗳气排出,又不能通过消化道排出和吸收,导致瘤胃急剧扩张和过度膨胀,引起腹压上升,腹壁紧张性增高,最终导致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对该例牛瘤胃臌气诊治中有以下体会:首先要正确分析导致病牛征状的各种可能原因即诱因,牛的饲养管理方式,日粮结构、饲草料种类、饲草料状态、是否定时定量饲喂均有可能导致本病发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损失的有效之举。在诊断中,牛只过量采食青绿多汁的草料或带露水青草、带霜青饲料、玉米幼苗以及豆类、玉米、紫花苜蓿、谷物面粉、皂苷,果胶等易发酵的饲料和病牛表现腹围增大、腹壁紧张性增强是诊断关键点,听诊瘤胃较弱蠕动音,叩诊呈鼓音,触诊左腹壁紧张性增高、病牛敏感可确诊。
治疗本病时,对症和对因相结合,主要是消胀降腹压,可采用瘤胃穿刺法和胃管放气法,对于诊断为泡沫型瘤胃臌气的病牛还应考虑“消沫”,在泡沫的消除上,临床常选用“鱼石脂”并配合“石蜡油”,紧急情况下可用“汽油”与“食用油”作为替代品,牧区也可选择奶油,灌服到瘤胃内,使“消沫剂”与瘤胃内泡沫相接触,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破裂。灌服陈皮酊,可抑制瘤胃内微生物活性,可防止瘤胃内容物再次发酵引起反复臌气。药物选取上,主要选择助消化和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瘤胃内容物发酵产气的同时也产酸,当酸被瘤胃壁毛细血管吸收后引起酸中毒,因此在治疗同时,也要补一定量的碱贮,通常用选用2%~3%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以维持瘤胃正常pH值。在使用健胃药的同时,也要考虑将瘤胃内停留但未发酵产物通过泻下的方法排出,可采用盐类或油类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等内服。
在牛养殖中,仍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防止牛偷食过量青绿多汁草料和易发酵的饲料,不在种植有幼嫩多汁的豆科植物地放牧,清晨和雨后不放牧,不饲喂块根类饲料和豆饼、花生饼等饲料,青嫩苜蓿刈割后晒干方可饲喂,限时、限量、限饲,在舍饲转为放牧时补饲干草料都能有效降低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