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明 张清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农业局 622651)
猪丹毒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会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上世纪90年代,猪的规模化养殖逐渐出现,猪病的防治也逐渐提高,对猪丹毒以及猪瘟等进行免费的免疫,猪丹毒病基本上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随着近年来猪产业的规模化逐渐提高,中小型猪场逐渐增多,这种传统的疾病又再次出现,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丹毒丝菌又叫做丹毒杆菌,是一种比较纤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没有鞭毛、芽孢、不运动,很容易被比较普通的染料染上颜色,也比较容易脱色。猪丹毒杆菌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在比较干燥的鱼粉、腐败的尸体中能够长时间的存活,能够在腌制的烟熏火腿中生存几个月,比较容易被消毒剂杀死。
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比较多,不同的血清型菌株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主要是1a和2两型[1]。
人工感染猪,通常通过皮肤划痕和皮内注射比较成功,滴眼和滴鼻感染容易引发疾病,如果是口服、肌肉、皮下注射等很难引发疾病。
猪丹毒病没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发生的数量比较多,呈现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品种的猪都有感染性,一般是3个月以上的猪发病率比较高。此外,家禽、野鸟、牛、马等也比较容易发病。病原体从猪的唾液、鼻分泌物、尿液和粪便中排出,会对饲料、水等造成污染,猪接触饲料、水等会通过消化道对皮肤造成伤害,进而感染。我国从2010年开始就有比较零星的猪丹毒病报道,直到2012年猪丹毒病的发病率增多。
这种急性败血症性的暴发比较突然,发生比较急,死亡率比较高,一些猪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然后其他猪就连续发病。病猪的精神不振,体温比较高,卧地不起,呕吐、粪便比较干、硬,猪的耳朵、背部皮肤出现潮红、紫色,呼吸比较困难,发病1-2天后,猪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病程大约在2-4天,猪的死亡率在80%左右,如果不死就转变为疹块型或慢性型[2]。
亚急性疹块型猪的病比较轻,在患病的最初1-2天,会在猪的不同身体部位,背部、胸侧、全身出现大小不一致的圆形、不规则形状的疹块。疹块对高于皮肤2-3毫米,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疹块干枯后会形成棕色的痂皮。患病的猪有口渴、呕吐、便秘等症状,出现疹块后,体温下降,病症也开始减轻。1-2星期后,一些猪会自动恢复健康。也有一些猪的病情比较严重,长期不恢复,部分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症状恶化进而转为败血症,出现死亡。
这种慢性型一般是由急性败血症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化而来,也有一些是原发性的,主要是疣性心内膜炎、皮肤坏死等,这种慢性型主要是四肢肿胀,患病的腿比较僵硬、疼痛。当症状消失后,会出现关节变形。患病的猪只是生长比较缓慢,体质比较虚弱。病程可能是几周,也可能是几个月。疣性心内膜炎的猪主要就是消瘦,比较衰弱,行动比较缓慢,听诊心脏时会有杂音,心跳速度加快,呼吸急促。这种猪无法治愈,一般是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
慢性型猪丹毒病猪也会有皮肤坏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背部、耳朵、肩膀、尾巴等部位。皮肤坏死的区域大小不等。一般经过2-3个月的坏死皮肤脱落而痊愈。
要对猪丹毒病进行有效的防治,首先应做好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对猪舍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猪舍的干燥整洁,每天至少要对猪舍进行2次打扫,及时将猪的粪便清理出去,还可以将猪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对猪舍周围的环境以及猪舍内进行消毒,一周要进行一次消毒工作,猪舍内部要2-3天消毒一次。夏季蚊蝇多的季节,要做好灭虫的工作。同时,还要保证猪的饲料营养,避免给猪吃一些变质的食物。在疾病爆发期,要在猪饲料中放入一定量的青饲料,使猪的食量增加。此外,要做好猪舍的通风、防暑降温等工作。
要做好猪丹毒病的预防工作,引种时要做好隔离观察的工作,很多疾病发生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引种的原则进行而出现的,由于引种的应急因素造成疾病出现,还有就是仔猪本身就存在病原体,因此在引种时要对仔猪进行两个月的隔离。
根据本地区的疾病流行特点进行免疫注射,每年可以选择灭活苗、弱毒苗、联苗进行接种,保育的仔猪,应对其抗体水平进行及时的监测,并根据抗体水平进行科学的免疫。处于发病初期或是暴发期的猪场应进行及时的隔离病猪,对其他猪进行预防接种。
猪丹毒病发生后,要利用比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猪丹毒病的首要药物是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4万u,每天对猪进行2-3次的静脉或是肌肉注射[3]。病猪的恢复速度比较快,治愈率也比较高。当病猪的食欲以及体温恢复正常后,也需要继续用药,避免疾病的复发。
猪丹毒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传染病,应提高重视程度,做好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强化预防以及治疗效果,中小猪场的人员应在平时中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存在异常的猪,并及时进行预防治疗,使猪丹毒病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经济损失。
[1]杭小剑,曹文华,陈秀芳.中小规模猪场猪丹毒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8(12):82-83.
[2]冯秋莲.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3.10(9):92-93.
[3]杨雪海,宋承谋,张成良,王长坤.当前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5.3(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