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伯文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733108)
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来诊断。
1.1 病史:如有明确的蛇咬史,局部又有牙痕,不管有无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蛇咬伤的诊断均可成立,若未看见蛇时,要排除蜈蚣、蝎子和黄蜂等咬伤的可能。蛇咬伤诊断成立后,必须分辨是毒蛇还是非毒蛇咬伤,并鉴定何种毒蛇咬伤,这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依据局部及全身中毒表现:一般情况下,牲畜在夜间或草木茂盛的山林草地的放牧过程中易被蛇咬伤,未能将蛇捕获甚至未看见蛇,此时只能根据局部及全身症状来判断。如系非毒蛇咬伤,伤口有四行或两行锯齿状浅表面而细小牙痕,且局部出现少许出血无肿胀现象,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为毒蛇咬伤,局部多见两个针尖大小的牙痕,并有局部及全身中毒现象。一般咬伤后,1~6小时开始出现症状,局部肿胀,肿胀向肢体上端蔓延,伴有水泡、瘀斑、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加,肢体强直,肿胀逐渐加重,且范围迅速扩大,伤口很快闭合变黑,组织坏死较多见,而合并细菌感染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因循环衰竭,呼吸麻痹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导致心律失常,1~2cm日后死亡。及早救治,保持呼吸及心脏功能,可使病情好转,预后良好。
急救是治疗蛇伤的重要关键之一,被蛇咬伤后,能否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与预后关系很大。
2.1 局部紧急处理:局部处理的目的是阻止蛇毒的蔓延和及时有效排除毒液,这是防止蛇毒中毒的重要环节。
2.1.1 结扎:蛇咬伤畜后,争取在2~3分钟内,用橡皮带、草绳、布条、鞋带等在伤口上方约10cm或距离伤口上一关节相应部位进行结扎。结扎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一次,每次2~3分钟。
2.1.2 冲洗:结扎后可先就地取水,如河水、井水进行冲洗,在就诊时,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的皮肤,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
2.1.3 切开:冲洗及挤压排毒,局部用2%碘酊及75%的酒精消毒后,沿牙痕作“一”字形、长约1~2cm的纵切口,其深度到皮下为止,再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冲洗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冲洗完毕后,盖上医用纱布等消毒敷料。
2.2 局部应用破坏蛇毒制剂
2.2.1 局部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400~600单位,加0.25%~0.5%普鲁卡因10~30m l作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并在伤口上方或肿胀上方作环状封闭。结晶蛋白酶是一种强有力的蛋白水解酶,它能迅速破坏蛇毒的主要毒性成份毒性蛋白质。从而使蛇毒失去毒性。
2.2.2 局部注射高锰酸钾:被毒蛇咬伤后,先用0.25%~0.5%普鲁卡因20~40ml作局部封闭,然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5~10ml作伤口局部注射。当蛇毒遇到高锰酸钾时,即发生氧化作用而被破坏。高锰酸钾对组织有强烈的损害作用,注射后可引起剧烈疼痛,故不可多用。
2.3 灼伤伤口破坏蛇毒:被毒蛇咬伤后,先将伤口切开,反复冲洗后,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放于伤口处反复灼伤2~3次。当毒蛇遇到高热时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野外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3.1 福建蛇药:主治各种蛇毒,用法与用量:第 一 次 为 200~300mg, 病 情 重 者 加 至400~600mg,每日口服3~4次,一般疗程为3~5天。
3.2 每天可用氢化可的松600~800mg或地塞米松20~30mg、VC10g、加入10%~2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一般用2~3天。肌肉注射800万单位青霉素,每隔6小时肌肉注射一次,
3.3 中药治疗:蛇伤早期中毒症状不十分明显,及时内服解毒药中,必须加攻下药,民间所谓“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治疗原则宜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利尿通便。药方如下:生大黄50g(后下) 玄明粉50g、半边莲60g、蒲公英60g、紫花地丁100g、白芷15g、夏枯草30g、甘草60g、僵蚕60g、生地30g、车前草30g、鲜茅根30g,水煎取液或研末兑水,灌服,每日一次,连用3~4天。
密切观察蛇咬伤畜的病情变化,加强护理。观察伤口流血和肿胀情况,并给予富含营养的食草料,并多饮糖水,加速蛇毒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