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本科阶段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8-15 00:52:27马麟丽赵劲松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公共英语专业英语

贺 宇,马麟丽,赵劲松

(军事交通学院装备保障系,天津300161)

专业英语,即应用语言学中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共英语(EGP)相比,专业英语在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材和师资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1]。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军队院校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员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教学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2]。笔者结合近几年装备保障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军队院校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 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管”的环节,受重视程度和规范性不足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是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之一,有的军队院校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员学士学位挂钩[3]。为了提高四级通过率,各军队院校普遍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在课时分配、师资配备、教学保障等方面都给予倾斜,英语往往成为本科一、二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专业英语课程的地位倾向于边缘化,受重视程度与公共英语相比处于明显弱势。

军队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教学的规范性很强。相比之下,军队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开课时机、教学时数等没有统一标准。总体上看,本科阶段的专业英语课程基本设定为专业限选课或必选课,主要在三年级开设,学时数20~50不等。部分院校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开课率不能得到保证,甚至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4]。

1.2 在“教”的环节,教学要素建设弱项较多

一是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军队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自编教材,即按照设定的内容体系、把零散的英文文献汇编成教材,优点是便于灵活选择教学素材,但难以保证课文之间逻辑连贯和风格一致。第二类是选用教材,即直接以英文原版书籍为教材,优点是内容体系完整、文体风格统一,但教学内容范围、难度等往往缺乏针对性。

二是教学和考核方式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员引导学员阅读课文、讲解词汇和语法,再进行逐句翻译。与公共英语相比,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突破创新,甚至更加保守和单调,难以激发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专业英语课程考试通常采取开卷或闭卷笔试,题型主要是专业词汇和短文的英汉互译,难以全面考查学员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三是教员任教能力存在“短板”。专业英语课程主要由专业教员承担。与英语教员相比,专业教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但专业教员非英语专业的学缘背景造成其英语语言学知识不足,尤其是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短板”,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有较大影响。

1.3 在“学”的环节,学员普遍存在学习动机误区

本科学员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动机误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在课程性质、课时量、受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专业英语课程在学员心中“分量”较轻,对课程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本科学员经历了一、二年级高强度、高压力的公共英语学习,或多或少地对英语学习滋生了倦怠情绪,甚至对专业英语课程产生抵触。

学习动机误区导致学员对专业英语课程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对课程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例如:有的学员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和考试劳神费力,不如选修一门上课轻松、考试宽松的其他课程,主观上不愿意选修专业英语课程;有的学员即便选修了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热情也不高,抱有“专业英语是考查课,不影响学位,能通过就行”的想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 改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地位、理顺关系,科学确立课程定位

对军队院校本科学员来说,专业英语是从应试型英语向应用型英语过渡的重要途径。军队院校应提高对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出对专业英语水平的具体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将专业英语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限选课,并在课时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予以充分支持。

专业英语既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又是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专业英语课程与相关课程分工合理、层次明确、衔接紧密,必须理顺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专业英语不是“另一种英语”,而是公共英语的拓展和延续,是英语学习的更高阶段。专业英语课程属性是语言课,但又与公共英语的语言教学有差别。专业英语课程不是系统全面地讲授“共性”的语言知识,而是侧重讲授“个性”的专业词汇、文体和语法现象。

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是相互支撑关系。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时,本科学员已经进入专业学习阶段。一方面,专业知识可以辅助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尤其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专业英语课程涉及的外军情况和发展动态等内容有助于学员拓展知识面,辅助专业课程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英语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专业英语课程中,英语是“主角”,专业知识是“平台”,学员在专业领域中学习英语;而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是“主角”,英语是“媒介”,学员借助英语学习专业知识。

2.2 突出专业特色和适应性,全面优化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可能像公共英语一样使用统编教材。因此,自编教材是专业英语唯一的、也是最合适的教材来源。提高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质量,应把握以下3点。

一是紧密结合专业、突出军事特色。教材内容应当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以装备保障英语课程为例,教材内容应涵盖装备保障体制、维修管理、保障指挥、备件供应等内容,与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呼应。此外,教材内容必须体现军事特色,适当增加军事思想、作战理论、武器装备等装备保障相关内容,适应对军事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二是确保文体规范。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应选自国外权威机构出版的原版文献,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文献类型应多样化,包括条令条例、科技论文、技术手册、军用文书、新闻报道等。学员通过学习课文,可以熟悉各种常见文体和语言风格,为今后检索、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做准备。

三是适当控制难度。专业英语教材选择语料时,应适应学员普遍的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深度和专业性。那些翻译成中文都难以理解的内容,显然不适合选用为教材内容。编写教材时,对原始语料中难度偏大、不适合教学使用的段落或句子,在不影响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删除。课文应当在难度上适当拉开档次,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课文。

2.3 把握教学重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本科学员普遍具有较好的公共英语水平,不仅具有较大的词汇量,还较为系统地掌握了英语语法知识,为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奠定了基础。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专业英语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学员的公共英语基础,把教学重点集中在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特殊性上面。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这一点对专业英语也是一样。在专业英语中,词汇的特殊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常见词汇在专业领域具有特殊含义。例如,“magazine”在公共英语中含义是“杂志”,而在军事领域中含义是“弹匣”。对这类学员已经熟识的词汇,专业英语课程只需要介绍其专业含义即可。二是专业领域的专用词汇,尤其是专业缩略语。缩略语在专业文献中出现频率高,且往往是关键词汇。例如,“BCT”(旅战斗队)和“FMC”(野战维修连)等专业缩略语不属于公共英语词汇,常规英汉词典中也查不到。对这类学员完全陌生的专用词汇,专业英语课程应当进行详细深入讲解。

专业英语课程还应把语法特殊性作为教学重点。例如,本科学员虽然具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但面对专业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多重复合句,不少学员仍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专业英语课程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此外,与公共英语相比,专业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学员虽然能够理解被动语态句子的含义,却很少能把句子翻译成通顺的中文。专业英语课程应介绍被动语态英译汉的转译、添词、减词等技巧。

2.4 全面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员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应当从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两个方面入手。

间接兴趣是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只有让学员真正认识到专业英语有用、管用,才能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开课前,教学管理部门、学员旅(队)、任课教员应利用教学准备会等时机向学员介绍专业英语对在校学习、进一步深造和岗位任职的重要作用。课堂上,任课教员可以通过自己参加维和、援外、联合军演等亲身经历,利用视频、图片等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学员体会到专业英语在岗位任职中如何发挥作用。

直接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应尽量提高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装备保障英语课程教材内容主要选自美军维修条令和《Army Sustainment》《Preventive Maintenance Monthly》等专业期刊,教学内容中两级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车辆保养制度等内容与装备保障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发达国家军队维修保障的最新发展,学员普遍比较感兴趣。此外,教学方法也影响学员的直接兴趣。专业英语课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和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课堂上组织学员分组翻译和概括段义,小组之间相互纠正、点评,通过对比和竞争激发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5 严格选拔、规范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水平

专业英语的专业指向性,决定了任课教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课程教学。例如,装备保障英语课程中经常出现“service”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服役、军种、勤务和保养等截然不同的含义。如果教员不熟悉专业知识,就无法选择正确含义,导致曲解原文而对学员产生误导。因此,与英语教员相比,专业教员更适合承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

目前,专业英语教员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边干边学,不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自然生长”的培养模式,使得教员成长周期长、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为了更多、更高效地培养专业英语教员,应当建立教员选拔和培养的规范化渠道。一是择优选拔,优先考虑英语基础好,具有参加联合军演、维和、援外经历的教员。二是规范化培养,制订专业英语教员培养和资格认定标准,依托军内外的英语培训资源举办专业英语教员岗前集训,培训内容应重点放在专业英语语言学知识,以及英语口语能力和翻译技巧,有针对性地弥补专业教员从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短板”。

3 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水平作为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重视,专业英语教学在军事教育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本科专业英语教学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军队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员和学员应当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加强“管、教、学”3个环节的顶层设计和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新军事变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1] 吴倩雯.ESP理论指导下的军事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海军航空兵学院学报,2011(10):23-25.

[2] 张金生.军事英语教学:成就与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3):37 -41.

[3] 阮光珍,郭军.专业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空军院校教育,2005(4):41 -42.

[4] 程洪杰,张志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二炮院校教育,2009(11):50 -53.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公共英语专业英语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4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高职公共英语泛在学习资源整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