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国维之真性情

2015-08-15 00:52
城市地理 2015年24期
关键词:功名利禄昆明湖王东明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王国维是一位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研究成果的大学者。郭沫若曾说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的确,这样一位大学者留下的宝贵知识财富值得我们珍藏与研究。王国维不仅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而其人格魅力中的真性情也值得去学习。那他的真性情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一、他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王国维对于做学问要求严苛,对于自己的学生也同样如此,然而作为父亲,他对于子女的偏私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王国维的内向性格让人对他很是敬畏,就连性格开朗活泼的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女士,在王国维五十寿宴上也避让不肯与他同席而坐,原因竟是感到拘束。这样一位国学大师自有属于他的清高、骄傲与尊严,对于子女却只有疼爱。王国维的幼子王登明曾说“他从不责骂孩子,对其他人则是平易近人”。长女王东明回忆道:“父亲对她很是疼爱,父亲在世的时候,她并没有像哥哥们一样被送往学堂,而是被留在父亲身边,由父亲带着念《孟子》和《论语》。父亲对子女的要求明显没有对学生那样严格,每次父亲为她讲课,讲完了问她懂不懂,她点点头,当天的功课就算完了。要背诵的时候,因为经常背的磕磕绊绊,父亲也只是皱皱眉头,不待她背诵熟练,就去教新的课程了。”

他的真性情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体现出来了,不让人讨厌,反而觉察出他的可爱之处了,这也许就是王国维的真性情动人吧。

二、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1927年6月的一天,王国维走向颐和园,思虑不久便自沉于昆明湖。事发之后,人们大为吃惊惋惜,后又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一封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几个字,让他的死因成了不解之谜。说到底关于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原因,后世推断猜测大致分以下几种:一是“愚忠殉清”说;二是“逼债”说 (王曾与罗振玉合作做生意亏本,欠下巨债);三是“惊惧”说 (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四是“谏阻”说 (以“尸谏”劝阻溥仪东渡日本避难);五是“文化殉节”说;六是“妻妾出轨受辱”说。后也有长女王东明发表声明说明其父自杀之谜,文中说道是各种因素促成他父亲的自沉,而导火索是大哥王潜明突然患重病离世,而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因痛失爱子,儿媳又被带回娘家,受到很大的刺激,这之后脸上便很少有笑容,之后,父亲自沉了。

窃以为王国维的自沉又何尝不是他真性情的体现呢。自杀需要多大的勇气,他自沉的地方湖水很浅,发现他时竟连后背衣服都没湿,可见他死的决然了,竟弃他的妻儿而去了。他性格内向,却也心中热爱自由,行动上也就洒脱了。陈寅恪在王国维的碑文上写道:“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死后并没留下多少遗产给一家老小,这自沉似乎有点任性了,若非如此,他的真性情也就体现的不够彻底了。

三、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王国维素日不将自己卷入政治漩涡,不攀附权贵,不羡慕荣华富贵,不贪图热闹享受,平时也是常在家中读书写作研究,生活十分简朴。可以说王国维对功名利禄相当淡泊。凡真性情之人都是不计名利之人。《浮生六记》中的三白夫妇就是不追逐功名利禄,不玩弄心计的人。俞平伯曾因三白感叹道:“我们何幸,失掉一个‘禄蠢’式的举子,得着一个真性情的闲人。”

王国维不善交际,平日最喜欢的事情便是读书和写作,仿佛这名利世界与他无干。1925年,王国维受邀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院长,然而他拒绝这份荣誉,只答应做一名教员。1925年到1927年王国维担任导师期间,王国维的名气随之越来越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王家的境况也渐渐开始有所好转,明明自己可以名满天下、光宗耀祖,明明可以带着家人过上舒适点的生活,然而钱财对于王国维来说并不重要,他选择了放弃这一切。这无不是他真性情的果断抉择。若是一个追逐功名利禄之徒,大概王国维已是富有之家了,然而他的真性情决定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1]宗璞,熊秉明,永远的清华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平原,追忆王国维.[M].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李振忠,人生真性情.[J].当代矿工,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功名利禄昆明湖王东明
Recombination-induced voltage-dependent photocurrent collection loss in CdTe thin film solar cell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对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禄认识的独创性
陪你去远方
王东明:争当“绿领”新农人
冬·发心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
北京发布
人生的最高境界
钟鼓馔玉不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