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鹏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办公建筑数量飞速增加,与之配套的办公建筑景观也不断发展。城市办公建筑景观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环境恶劣、功能单一、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本文以LEED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办公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地形、水景、植物、建筑等几方面要素的设计与融合,实现城市办公建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类型,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城市有着非常大的干扰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出现了人口密集、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城市办公建筑景观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可持续景观指的是生态健康、经济节约、发展促进的景观,在保留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最少的人工干预形成的景观。可持续景观能够有效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景观特质进行维持与保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需求。
景观生态景观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统一。在景观生态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要在保护生态系统与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将场地中有价值的资源都保存,从而实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LEEDTM指的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与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为完善与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成为了各国建立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范本。LEEDTM化景观指的是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采用可再生能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节约型景观指的是实现用地、用水、财政拨款的最小化,实现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小化。节约型景观的建立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与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在节约型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资源减量利用、资源再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最终实现绿色景观。
在城市办公园区中,绿色景观的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对园区内的小气候进行改善。例如绿色景观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园区的空气湿度,有效缓解热岛现象。第二,对周围环境的状态进行改善,实现污染的降低。例如园区周围的绿化隔离带能够对灰尘进行有效地吸附,降低周围的灰尘污染。第三,对建筑物进行有效保护。例如树荫能够遮挡建筑物的立面与玻璃墙,发挥隔热与缓解日晒的作用。
可持续景观的实现对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都有所要求,因此在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与评估场地的资源潜力与能源潜力,尤其是水资源与太阳能资源等。在办公建筑场地规划的过程中,建筑物、道路与路条空间必须按照能够最大限度促进风在市区内流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实现办公建筑物与绿色景观在空间法方面的相互结合,从而实现空气温度的降低。主要的措施包括提供大量的绿色空间,实现位置分布的合理化。土壤水分蒸腾同样能够发挥冷却效果,因此要对绿色空间与植被进行持续的灌溉工作。此外,可持续办公建筑景观应该现在树木与灌木,一方面增强水分蒸腾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在夏日发挥遮阳功能。
在城市广场中,水景出现的形式多为喷泉,同时还有精致的雕像作为衬托。水体是一种非常灵动的元素,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为建筑景观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在建筑周围设置水景能够为空间内增加移动光线元素,同时还能够吸附沙尘,提高空气的水润度。在办公景观中设置雨水渗透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能够为开发者节约更多的成本。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与建筑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小。如何充分利用绿地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空中花园包括屋顶花园与室内花园两种。
当前,建筑物大都采用平顶的方式,在屋顶营造花园能够有效提高绿化覆盖率,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屋顶花园的主要作用包括:在特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能够降低自然辐射对建筑物产生的副作用,在夏天保持室内凉爽,另一方面能够在冬天保持室内保温。能够对建筑构造层进行保护,调节屋面防水层温度应力变化,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花园的储水功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屋顶绿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花园不仅在土地占用方面是免费的,同时还能够对现有的生存环境进行保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办公建筑室内的生态环境与室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光照、空气湿度与流通性、温度等方面都较差,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室内花园营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选择适合在室内生长的植物种类,另一方面要通过人工设备对室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改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总结:景观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之一。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其中的脉络对空间主体走向进行引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城市生态型办公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陈睿智.湿热型气候区建筑景观的微气候舒适度适应性规划设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4,04(45):185-187.
[2]刘滨谊,余畅,刘悦来.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道路绿化调整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12,01(45):60-62+67-80+88.
[3]董晓峰,任震英,韩骥.城市景观持续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11,06(64):40-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