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 400000)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从进行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本质来看,是从农业的生产方式到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人们生活方式从农村转向到城市的进步。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也不断的变大,这就需要开展一项新型的城镇化建设方向。在我国主要的山地地区是在西部,而西部的山地区域又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稀缺的传统农业区。进行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就要面临着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人口脱贫等问题,而山地的城镇建设化的发展既可能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是这两个问题的矛盾点。
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地区让然使用的是传统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形势下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和经济体制,同时现在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也无法很好的进行解决。现在,在我国的西部经济产业极度不合理并且自然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如果采用了一些呼和实际的发展模式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极大的对我国的西部山区的城镇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经济发展动力的缺乏
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国西部的城镇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个体较为分散,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不但会用想当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会影响其山区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型的措施、机制以及经济的保障。尤其是现在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的严重滞后,对于一些现代化的信息不能及时的了解,导致我国西部地区很难讲其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一些较大的城市经济发展体系当中,最终导致我国的西部地区仅仅只能是充当农产品运输的角色,使得其没有办法有效的提高其农产品和劳动力方面的附加值。其次在我国东部的沿海地段,其城市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增多,导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造成了我国西部城市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开始向我国东部转移,并且这种热潮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虽然我国西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我国东部的沿海地区转移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就业压力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了丰富的财政收入,但是对于本身城市的非农业生产和城镇的经济发展的促进压力并不大,导致发展自身所在城镇的积极性并不高涨。并且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在一些外出务工数量大的山区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空巢老人和空心化的趋势。所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虽然可以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2、缺少有利的经济手段
在我国现在的西部山地地区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其农业的发展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就造成了当地地区的农产品产出效率不高。并且在其山地地区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一般是商品零售或者是房地产,但是由于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地区大多属于贫困地区,当地人口经济比较贫乏,这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产业项目不仅严重缺乏持续稳定性而且还不能使周围的农村的到经济上的利益。并且它仅仅是处在很少数条件较为良好的具有行政单位的地区,并不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从当前的西部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地区虽然经济非常的落后但是其基础的生产资料却比较丰富,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已经形成了一些以小型工业为主的地方产业,比如:小水泥、小化工、小矿山、小冶金等的“五小”产业。这些对当地经济进行支撑的产业是以开发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产业,虽然对一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进行解决但是却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破坏和污染的严重问题。并且我国的西部山地自然环境一般处于河流的上游或者是源头,生态环境具有生态脆弱性,一旦产生环境的污染就会导致其流域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并且很难根治。在另一方面在我国西部山地地区,能带来大量就业只有运输或者是农产品加工方面等有关于服务性的产业但是由于经济的落后缺少一些可以对市场进行开拓的企业,从而导致该区域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使得山地城镇很难充分发挥作为市场经济与农业生产的桥梁作用。
3、生态危机下的发展困境
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地区主要是以经济发展为第一目的的西部山地城镇化。随着西部城镇化的建设不断的得到很快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多有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是污水的处理问题以及生活工业方面的垃圾处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重视与处理。在目前该地区仍然缺少低成本、低耗能的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时所需要的财力和设备方面的投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有关于生活、工业污水排放这一阶段的处理问题由于要求前期的设备与后期的维护成本过高,导致在很多的地区都没有达到建设标准。其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逐渐增加的生产物质要求,在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新建区域开始打破原有城区建设心态和生态自然华景的界限,朝一些高敏感和高坡度的山地进行推进,并且由于采用一些高切坡或者是大肆开挖等建筑手段,这样对其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山地灾害的频发。同时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的追求宽马路,大广场这也是造成当地人地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4、发展机制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在我国,从目前来看西部山地地区的发展机制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能力。一种就是农产品的第一产业。在山地地区的农业发展一般为第一产业居多,这种产业对于可容纳劳动力人群的能力并不高,导致了西部山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十分的多。另一种就是小型的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山区有着较多的小型工业比如说是小型矿产、小型冶金等,这些小型的工业因为缺少人才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缺乏创新精神,我们应该根据时代和市场进行有效的创新举例来说在山地地区可以根据地形与地质情况把第一产业像第二、三产业进行有效的发展,增加其附加值,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将林、农、渔、牧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生产结构,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所以在西部山地城镇化建设当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对于其发展机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的向前发展,争取跟上发达城市以及其周边城市的发展脚步。
从现在有关于山地进的发展趋势和状况来看,我国西部山地地区中传统农业第一产业模式所占比重过于庞大。但是可以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却在减少,并且第二、三产业在该区域所占据比重很少,很难把在第一产业中的剩余的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吸纳,所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该地地区第一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容纳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这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在于变更原有的以粮食为住的经营理念,改变为多元化模式下以林、农、渔牧为主的生产结构。同时,在远离大中城市的工业圈的较为落后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到可以让自身赶上发达地区的自身优势资源,并且进行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对于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来说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但是对于我国西部的山地地区来说这正是他们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比如说是药材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我国西部的山地地区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这就是可以使经济的到快速发展的独特优势基础。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就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小部分地区的经济生态发展但是缺少一些有关于市场和生产的有效机制,从而也就没有办法带动其效益的最大化。产业效益的无法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也会对其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针对经济发展规律从两方面对山区经济的发展进行提升。第一点就是提升第三产业在山地城镇中的流通性,第二点就是增加第一产业中的优势和产出效益。这两点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这就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第一产业的完善基础上的。而第一产业如果想进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第三产的市场化的发展。一擀面在我国的山区想要好的发展就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利用,将其转化为其生态经济产业方面的桥梁,从而实现山区农村从单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蜕变,达到进一步改变经济落后,封闭,被动的局面。在另一方面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很多还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并且数量十分的巨大并且有着品位高,极易开发等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改变西部山区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山地区域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是山地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汽车数量面向增加,自驾游的信心旅游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这十分的有利于提高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山地经济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近几年当中,虽然西部地区随着不断的开发城镇的规模不断增大,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但是外出务工的人员却没有有效的减少,这就是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的建设思路没有很好的解决山地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在就业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西部山地地区是以引导工业化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技术、人才和投资都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存在着严重的隐患。所以,西部山地城镇化必须要将重增长,轻污染的这一想法放弃,重新建立一个可以保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行性道路。
1、依靠林业生态产业模式
林地是一种生态产业结构,它对于防止山体的水土流失和维持生态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山地环境的承载力都有着改善和提高的作用。所以提高林地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林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现在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对于林业结构并没有进行很好进行整合,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单一产业模式,发展成为有着高效附加值产业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2、以文化产业作为其开发的核心
将文化产业有机的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我国西部山区的优势之一。在我国的西部山区有着众多的地貌特征和民族聚集地,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开发的价值。但是由于受到资金、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我国的西部地区文化旅游水平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大力的将当地的交通条件进行改善,将一些传统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村落发展成为新的旅游点,并且将其通过交通路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当地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成为带动当地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源之一。
一、讨论:在我国的西部山区要想进行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不好的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地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改变、创新和完善,争取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进行发展,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可以根据当地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当地的传统文化发展其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在不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争取进入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经济圈当中。
[1]马忠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措施[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贵州: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J].城市规划通讯,2014,11:9.
[4]曾永涛.强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J].当代贵州,2014,23:38-39.
[5]刘晓圆.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
[6]王辉.新型城镇化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7]胡亮.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4.
[8]胡大方.贵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J].建筑设计管理,2015,02:41.
[9]本报评论员.执笔 邓伯祥.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N].黔西南日报,2014-12-10001.
[10]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N].贵州日报,2014-04-04001.
[11]本报记者 赵国梁.统筹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与改革发展稳定 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和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N].贵州日报,2014-05-24001.
[12]杨林.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渭南政报,2013,0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