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水利

2015-08-15 00:52石亚飞陈旭东
城市地理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水利城市规划环境

石亚飞 陈旭东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

一、城市化与城市水利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始终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20 世纪下半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水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些矛盾则集中反映在城市当中。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城市水利问题也必然更加突出出来。针对城市水利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对于城市规划和水环境研究的范畴和途径作如下讨论。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城市居民耗水量是农村的数倍,工业用水量就更大。因此城市化的发展首先要求供水量的保证,此外,城市防洪安全,水污染防治、交通需求,以及城市生存环境的改善,都和水密切相关。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防洪,供水等传统城市水利方面,而且高密度的人口压力,使得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环境建设和改善,城市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已开始引起重视。水环境和水文化往往成为体现城市景观,直接影响到城市生存环境和城市景观的改善,以及城市独特风貌的载体。

可见,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形成的水利与城市发展的之间的协调关系,受到人口压力和工业文明的双重挑战。在世界文明进入21 世纪时,如果不能给城市水利以足够的重视,将难免会在急剧增长的资源与发展的矛盾面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急中落后。

城市水问题特别是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的认识和解决必然仰赖于科学技术研究,以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其中也包括城市水问题的历史研究。众所周知,城市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城市河道水域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它们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间常常隐含着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学等的某种规律性和合理性,认真研究城市水问题的历史,借鉴国外城市经济发展中处理水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认识今天城市水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二、城市水问题的产生

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首先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交通等)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特点。尤其是城市供水、防洪、水污染等问题更较突出。

1.城市供水问题:

随着人口集中和经济发展,城市用水出现巨大变化。首先是工业用水比例急剧增长,生活耗水量也是农村的数倍。例如1988年通过水利设施向全国城镇供水521 m3,其中工业用水428 亿m3,生活用水93 亿m3。

全国400 多座主要城市中,城市供水普及率达83%,而发达国家城市供水普及率基本达到100%。到1995年全国620 多座城市中有320 座缺水,其中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许多城市已限时限量用水,2000年天津、青岛、大连等大城市用水告急,不得不采用紧急调水来解救。供水不足已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

地表水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量开采,以北京为例,1960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平均为3.2 米,经过几十年的超量开采至1998年4月,埋深降至12.4 米,比1960年初下降9.2米,地下水储量减少47 亿立米。

2.城市防洪问题:

城市建筑和交通的发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积比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下垫面的变化大大改变了城市的水文特征。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加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增加,使城市暴雨洪水过程明显变化,径流系数提高,洪量增加,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洪峰过程变得尖瘦,增加了城区防洪排水的负担。例如北京城区乐家花园站1984年的一场降雨,面雨量98mm,洪峰流量323m3/s,但在1959年有一面雨量为120mm 的降雨,洪峰流量只有166m3/s。洪峰流量增加了一倍,洪峰出现时间由4.5 小时提前到2.5 小时。而且,一些城市由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缓解土地压力,往往填堵排水河道或缩窄滩地,因此使城市水文特性发生急剧改变。据1994年统计,在全国570个市级以上建制的城市中,有防洪任务的有492 座,占总数的80%,而在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又有80%的城市的防洪标准在20年一遇以下,有的还基本未设防。另一方面城市对水灾的敏感度提高,表现为:人口聚集,对供水、电力、煤气供应的依赖大;管理中枢和金融中心的集中对通讯、交通等的依赖加重,城市承灾能力显得愈加脆弱。水灾损失的统计亦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灾损失急剧上升,并导致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恶化。由于城市扩展大都选择原来间断容蓄洪水的低地,致使经济发达的新开发区在洪水中损失惨重。以1991年太湖流域苏州、无锡、常州而言,洪水首先淹没的并非农田,而是新的工业开发区,水灾损失中,乡镇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深圳市洪涝灾害损失情况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建特区以前,深圳的特大洪灾损失不过几百万元,但是1993年两场一般性的洪水损失就已近十亿元。建市之后,在水灾高风险区中人口、资产密度激增的情况下,缺乏科学而周密的防洪排涝规划,甚至一度撤消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水对策来减少水灾淹没面积与降低淹没程度,水灾损失与国民经济总产值之比高达5%左右(日本已减少到0.5%以下)从而一度导致水灾损失急剧上升,生活环境、投资环境恶化的局面。

3.城市水污染问题:

城市人口聚集,不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而且成分也逐渐复杂,使城市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水质恶化,严重危及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60年代,轰动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就是水污染导致的中毒事件。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1983年我国市以上建制的城市有190 个,至今已达630 个,15年间增加了2.3 倍,生活污水则增加3-4 倍,1997年达190 亿m3。此外,还有工业污水220 亿m3。从全国范围来看,工业废水处理率低于70%,而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向河湖排放,以北京现状而言,城市污水处理率也不过20%左右。

三、水利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

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城市现代化的建筑、完善的交通网络、繁荣的市场经济、优质的服务等方面,更要展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向人们提供优美协调的生态环境。在这方面,河道水域常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城市的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常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常常忽视保留和开发城市历史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宝贵遗产,而使其融为现代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自100 多年前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在城市规划中起主导作用,城市水利日益偏重于狭义的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在本世纪中叶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常忽视保留和开发城市丰富的水文化遗产、忽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往往注重近期利益,土地不适当的利用,填埋、侵占河道,过多开发低洼水域,将河道改成暗渠,这不仅造成城市防洪排水的隐患,也使城市风貌受到破坏,并为尔后挖掘其潜在价值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对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城市规划观念开始更新,并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具体则表现为包容物质形体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城市综合规划的施行。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在我国建筑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保护历史名城的文化观是现代中国历史名城建设与保护的理论奠基。50年代针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梁思成为他的历史名城保护理想呼吁,并身体力行地策划保护北京的城墙、护城河、四合院的计划。但是,当时百业待兴的城市建设、力图高速的经济发展节奏,使人们来不及冷静地思考历史城市保护的科学和人文价值。而到了20 世纪80年代以后才为愈来愈多的人们理解。同时,城市水利史的研究表明: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城市水利建设,为城市的发育提供了市政的基础设施,水环境的周边地带或因水运交通便利而成为商业区,如中国的苏州、扬州、绍兴,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英国曼彻斯特和日本大阪等都是多因运河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或因环境优秀而成为园林区,如北京颐和园,中南海多是依湖泊而形成的皇家园囿区。历史形成的水域和河湖水系往往是城市的骨架,或者是城市建筑和环境的精华区域。旧有街区、住宅建筑不可能在城市发展中保留不动,但是,只要有水域和河流的存在就会将城市基本的格局保留下来,历史城市的现代化只要对水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予以重视,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发扬,就会使这些城市有良好的人文空间和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城市有历史文化的魅力,就会获得长久的经济利益回报。当然,如果历史城市的保护不考虑经济利益,保护就难实现;同样,历史城市的文化遗产不是现代化发展包袱,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是城市经济成长的动力,是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资本,是历史名城规划和建设所应看重的。

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城市水利的概念、功能与城市水利学的特定研究对象,我们对城市水利学的理解是: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二是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既超出了一般的水利类学科的范围,也超过了一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学科的范围;既不是纯技术科学,也不是纯社会科学。而是多学科的交叉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宏观性地综合研究是与城市水利问题本身的综合性、交叉性、系统性、复杂性相适应的。城市整体规划、城市防洪、供水管理、水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将从不同角度共同深化了研究成果,此外,对各国之间城市水利问题与经验的横向比较研究,以及将古代城市水利的优秀成果联系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所进行的纵向比较研究,将会对研究工作的深入有重要帮助。

同时,我们还认为:城市水利的发展应该纳入流域防洪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应该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以及其产业布局,应充分重视当地的水资源特点;把城市的经济功能、市政功能和环境功能密切结合起来;城市水利规划应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作为其重要内容。

[1]阎水玉,王祥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 (6):36-38

[2]车伍,张伟,王建龙,李俊奇.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严重雨洪问题措施[J].建设科技,2010,(21).

[3]王建龙,车伍,易红星.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J].工业建筑,2009,39 (3):

[4]王建龙,车伍,易红星.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9,(14).

[5]刘保莉,曹文志.可持续雨洪管理新策略——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猜你喜欢
水利城市规划环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