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尼与《前夜》

2015-08-15 00:43毛本栋
四川文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巴金

毛本栋

我的学长、作家徐鲁在3月18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了《丽尼,被遗忘的现代散文家和出版家》一文,读后心绪难平,不惟又一位湖北老作家重新被人记起,更因经历悲怆的丽尼跟陆蠡一样都是“未完成的天才”。1942年,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年仅34岁。陆蠡的生前挚友丽尼用心校订了他留下的译著——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在这部手稿上,几乎每一行都有丽尼据俄文原著校订的蝇头小楷。1949年后,丽尼也历尽沧桑、受尽磨难。1968年,丽尼在酷暑中劳作过度晕倒在地,第二天就告别了人世,年仅59岁。他的遗物里有一套俄文版《屠格涅夫全集》。他梦想有一天要译完《屠格涅夫全集》的心愿没能实现。谈起丽尼的一生,徐鲁深沉地感慨道:“一本书无论有多悲怆也永远不会像生活一样悲怆。丽尼一生的经历胜过任何一本悲怆的书。”

多年前,“丽尼”这个奇怪而女性化的名字就引起过我的好奇和注意,最初只知道是个男作家,后来在巴金的《随想录》中读到《关于丽尼同志》,才知道他原名叫郭安仁,还知道了他就是巴老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中男主角林的原型。

丽尼1909年出生于湖北孝昌县,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为了纪念一位青梅竹马的外国小女友,他用她名字的译音“丽尼”作了自己的笔名。他曾在汉口博学中学念书,这所中学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博学书院。中学毕业后到了上海,一度在上海劳动大学当旁听生。因为他的英语基础好,不久就到泉州黎明中学当了一名英语教师。后来因为一场婚恋风波离开了泉州,1932年回到故乡在武汉美专教书。后因护送冲出家庭藩篱的爱人,离开武汉,辗转到了上海。1934年在大众出版社《小说》月刊和《美术》生活画报做编辑。1935年和巴金、吴朗西等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由巴金牵头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巴金很欣赏丽尼创作的散文,亲自主编和校对,出版了丽尼的第一本散文集《黄昏之献》。此后,巴金还为丽尼编印了散文集《鹰之歌》(1936年)和《白夜》(1937年)。抗战爆发后,丽尼回到武汉,在战时的一个军事译著机构担任翻译,几乎中断了文学创作,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名著。

抗战时期,丽尼与巴金在桂林意外重逢。巴金向他约稿,准备为他编印出版第四本散文集。不料,日机在桂林城里投弹轰炸,丽尼写好的散文也被烧毁了,巴金鼓励他说:“不要紧,以后写了再寄给我。”这次被烧毁的还有他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包括几部契诃夫的戏剧著作和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后来巴金鼓励丽尼重新翻译,由他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43年11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丽尼翻译的屠格涅夫长篇小说《前夜》,随后数次再版。上世纪九十年代,巴金又将丽尼翻译的《前夜》和他自己翻译的《父与子》编成一本书,交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出版后特意嘱咐将《前夜》的翻译稿酬寄给丽尼的家属。

早在1937年,西子湖畔,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巴金、丽尼和陆蠡就曾兴致勃勃地商量过,要分工译出屠格涅夫的六大长篇小说,组成一套《屠格涅夫选集》。三人做了分工,丽尼译《贵族之家》和《前夜》,陆蠡译《罗亭》和《烟》,巴金译《父与子》和《处女地》。三人在抗战炮火声中开始了默默而艰辛的翻译工作。抗战胜利前后,他们果然捧出了屠氏的六大长篇小说的译文。

我收藏的这本《前夜》是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初版本,32开,216页,繁体竖排。浅绿色封面,上半部分是小说女主人公叶琳娜的铅笔素描侧面头像,头戴宽边礼帽,鼻子尖挺,眼睛圆睁,双唇微张,下颔微翘,脖子细长,头颈稍稍上昂前倾,算不上绝色女子,但极富俄罗斯女性特色。头像四周饰以双纹边框,俨然一帧历经风尘的老照片;头像下是小宋体著者名“屠格涅夫”,其下是大宋体书名《前夜》,再下是一小段白色花蕊纹。封面上未署译者名,扉页上才印有“丽尼译”。

《前夜》中英沙罗夫的原型,是一个姓卡特拉诺夫的保加利亚爱国者,他曾在莫斯科大学读书,一个少女爱上了他,跟他一起去保加利亚,后来他们一度回到俄国,不久他在威尼斯病故。屠格涅夫从友人那里得到关于他的记载,敏锐地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要找寻的主人公”,自己在构思中的那个“对自由怀着蒙胧而又强烈的渴望的叶琳娜愿意为之委身的主人公”。那是在一八五五年。但只有到了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当他在俄国生活中看到英沙罗夫那样的人物时,才在作品中塑造他的形象,使之成为“新时代的预言者”。小说详尽描述了女主人公叶琳娜父母的相貌、家产和出身阶级等。小说这样描写叶琳娜父亲尼古拉·阿尔且蔑维奇:“他相貌英俊,身材魁伟,在中流阶级的夜会里,曾被认为最风流的美男子;可是,他也只能出入于中流的社会,上流社会可是没有他的份儿的。”

这本丽尼翻译的《前夜》,穿越了整整六十年的岁月沧桑,来到我面前。淡绿封面虽已浮上了几条浅浅的皱纹,但它那优雅的语言,真实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容,深刻美好的爱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前夜》不仅仅是本书,更是关于俄罗斯文学黄金岁月的回忆。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巴金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不愿意让他们等我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说空话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爱情
小巴金“认错”